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玉 《大观周刊》2012,(31):51-51
现代媒体的广泛发展以及充分竞争导致了节目的严重同质化现象,一个好的电视节再受到观众的喜爱之后,其他的媒体开始争相马同样的节目,为了争夺有限的媒体资源.各个媒体也是用尽了招数。而在同质化的电视节目中仍然有很多节目能够脱颖而出,这和主持人有着紧密的联系,甚至有很多电视节目基本是依赖于主持人来发展的,观众之所以喜爱这个节目也是因为对于主持人的喜爱。由此可见主持人在节目当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竞争的日益激烈也对电视节目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更主持人不断提升个人的职业素养,才能适应观众不断变化的需求。论文从主持人的职业素养出发.探讨主持人如何进行自我提升.为主持人的职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王森 《视听纵横》2002,(3):82-84
电视新闻主持人无疑是个光彩的职业,随着信息传播的重要性日益增强,主持人渐渐成了人们追捧的对象,更成了不少人向往的职业,于是主持人的队伍空前膨胀起来,而问题在这个时候就随之产生了:面对观众不断加快的遥控器按动频率,新闻主持人如何摒弃浮躁的心态,不断完善自己的角色塑造呢?笔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是节目的核心人物.他的素质的高低决定了节目的成功与否。主持人的职业具有特殊性,因为这个职业不仅仅代表个人,可以说是媒体的代表,这就要求主持人应该具备较高的素质。  相似文献   

4.
节目主持人形式在我国正一步步走向成熟,但是,要形成比较完善的基础理论还有待长时间的实践积累。关于主持人专业职称问题,就是一个尚待探索论证的问题.目前我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队伍发展很快,有的一个省就有主持人600人以上,据国有余地的估计,全国的主持人总数在万人以上.已形成一个除编辑、记者队伍以外的最大一个专业队伍.据笔者看来,节目主持人这个新兴的具有其自身特点伪职业,应当与播音员、编辑、记者等相并列,成一个单列职业.从实践和发展的眼光看,这个考虑确有它的合理性.首先,把节目主持人看成是一种单列的职业…  相似文献   

5.
刘晓涛 《记者摇篮》2009,(11):93-93
随着中国广播电视媒体以及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大量的涌人“主持人”这个行业中来,大有“快速发展”的势头。然而听过或者看过了众多主持人的节目后,一些被人们称作有“个性”的主持人在这一职业中脱颖而出,他们主持的节日个性鲜明、选题讲究、节目构架设计巧妙,可听性或可看性极强,这些主持人也甚至成了受众喜爱的明星偶像。更有一些个性化主持人不但自己成了明星,还使他所在媒体的声望大大提升,从而带来大量收益。  相似文献   

6.
冉丽 《新闻与写作》2003,(10):45-46
改革开放以后,在中国广播界变化较大、更新最快的恐怕要属播音员、主持人队伍了。 由于主持人是一个今年轻人特别钟爱的职业,所以在这个岗位上年轻人的数量增加最快。人员增加,队伍壮大,这就带来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即播音员、主持人综合素质培养的问题。对播音员、主持人综合素质的培养,首先应该是政治素质的培养和  相似文献   

7.
媒体融合时代,随着网络上各种各样的主播、网红涌现,传统媒体主持人的影响下滑。在此背景下,县级融媒体中心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让广播电视的播音员主持人巩固原有阵地的同时,打破界限抢占新的市场。本文结合如东县融媒体中心播音员主持人队伍建设的具体实践,试图回答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
马嘉 《传媒》2018,(5):90-91
网络直播主持人是伴随着网络直播行业的发展而出现的,可以说是播音主持人队伍的新成员.网络直播主持人队伍发展迅速,但其存在以美色、污言秽语吸引注意力的诸多不良现象,且其讨论话题的社会价值较小.改变这些问题,需要加强网络直播主持人的职业素养,规范其职业行为,并不断提高其主持话题的社会价值.本文重点分析网络直播主持人作为主持人的一种,其职业存在的伦理问题,并探索如何改善网络直播主持人伦理失范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随着广播电视媒体的迅速发展,主持人队伍不断壮大,为了满足广大新加入主持人队伍的同志学习的需要,本刊约请湖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廖声武从今年第9期开始开办主持人业务系列讲座,共4讲:题目是《主持人形象塑造与语言表达》、《主持人采访问题》、《主持人要善于做评论》、《主持人的策划方略》。  相似文献   

10.
张明 《记者摇篮》2015,(1):49-50
每个人都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角色,同时也承担着不同的职业角色,主持人就是一个社会学意义上的职业角色。而每一种职业角色都有一定的职业素质要求,以及与其社会地位、责任、权利、义务相对应的行为规范。经过了三十年的发展,我国电视节目主持人队伍已经发展到了比较大的规模,与主持人自身素质建设的情况相比,应当属于发展速度过快的类型。数量的激增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随着整个队伍的飞速发展,进入主持人行业的门槛无形中被降低了(如对声音、形象的要求),可是实际工作对主持人素质要求并没有降低,相反,对一个人内涵方面的要求却在不断提升。同时,由于  相似文献   

11.
融媒体近年来发展迅猛,传播形式的速效和内容的花样翻新让时代变革中的融媒体大活动主持人更具挑战性。融媒体大活动不受地域空间限制,传播范围更广,节目内容受限性小,内容呈现更为丰富。以上种种使得华丽转身的主持人在转变中成为关键人物,不但考验其应变能力的强弱,也是对其职业素养的挑战。为此主持人只有及时应变,借力前行才能更好地融入融媒体时代,发挥出重要的载体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切实加强播音员主持人队伍管理,树立和发扬播音员主持人品牌的优势,构建播音员主持人管理体系,打造一支真正具有较高公信力、影响力和竞争力以及品牌优势的播音员主持人队伍,是广播电视媒体必须做好的工作,也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本文就地市广播电视台播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全国已经有300多所高校开设了播音主持专业,每年毕业生上万人。随着广播电视传媒行业的发展,主持人这个职业更加受到年轻人的青睐。但是很多人都对主持人这个职业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只要长得漂亮,声音甜美就能成为主持人。本文将对这种认识予以纠正,并从五个方面来谈作为一名主持人应具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因为播音员、主持人的存在,使广电传媒更具亲和力和影响力。也正因为播音主持人才的特殊性,这支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关系到播音员、主持人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更关乎广播电视整体竞争实力的塑造与提升。在论述播音主持专业特点和客观分析队伍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其加强建设与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顶层设计的助推、新媒介形态的产生以及电视主持人主动转型,使越来越多的电视主持人走进融媒体平台,这一现象为相关研究提出了新的问题。而现有研究多局限于主持人转型机遇与挑战以及策略的总结,缺乏对新现象的理论解释、电视主持人转型角色变化、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受众需求以及对平台型主持人职业想象的研究。对现有研究反思的基础上,本文认为融媒体背景下电视主持人转型的研究可从"媒介定位下的角色重塑"、"需求理论下的职业价值"和"身份认同下的自我呈现"这三个路径展开。  相似文献   

16.
成为一名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成为一名有生命力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更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做了15年的主持人,这是我对这个职业最深的体会。宋代王安石有这么一首诗叫做《登飞  相似文献   

17.
袁斌 《声屏世界》2007,(7):44-45
浮躁,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一种心态。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这种心态既体现在个人,也体现在群体。播音员、主持人是一个光环笼罩的热门职业,这个群体中却不乏浮躁之人。浮躁者,心浮气躁,干起来潦潦草草,抬起腿东奔西颠,脑子里想成名获利,逐渐失去饱满的工作热情,丢掉正确的创作态度。浮躁,正在侵蚀播音员、主持人队伍,正在降低广播电视宣传质量,正在给国家、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记得一位资深电视制作人曾经感叹:“主持人是个危险的职业,这个职业让人心生敬畏,因为任何一点瑕疵都会被无限地放大,就因为选择了这个职业,所以主持人永远在人们审视、挑剔的目光下生活。”  相似文献   

19.
刘赛  刘娅 《新闻窗》2011,(2):96-97
传媒界已经进入了品牌竞争时期,不仅表现在栏目品牌的竞争,也表现在主持人品牌的竞争。什么样的主持人才能称为品牌主持人?优秀的主持人一定具有品牌价值吗?这就需要对主持人品牌进行具体的分析评判,建立一个科学、实用的主持人品牌评价体系。这一评价体系不仅使媒体塑造和运营主持人品牌更加规范,也使高校培养主持人更有针对性,促进主持人整体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主持人是广播电视媒体创作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播电视传媒的形象代表和品牌代表。在广播电视媒体中,主持人占从业者的比例虽然不是很大,但其所发挥的作用却是其他工种无法比拟的。充分发挥主持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树立媒体品牌形象,有着巨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主持人荧幕前的形象,是一般的电视观众所不能深入了解的,当我们深入探析这一群体的普通生活时,就更能深刻的体会到他们的人格魅力和职业风采。本期就为大家介绍一位来自西北的央视主持人——王筱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