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名人读书法     
名人读书法马克思读书有“三字秘决”:博(博览群书);记(折书角、画线、做记号以加强记忆);读(熟读成诵,以增强记忆力)。毛泽东在校读书时坚持“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琐事、不谈男女方面的问题。徐特立读书有“三法”:日积月累法;古今中外法;借书摘抄法。...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的“三不谈”毛泽东早在青年时代就曾确立了宏伟的志向。他在学校读书期间就为自己定下了“三不谈”的戒律,即不谈金钱,不谈身边琐事,不谈男女恋爱方面的问题。因此,同学们誉其“身无分文,心忧天下”。△鲁迅的“三不怕鲁迅先生常常提到,在学习上要发扬“三...  相似文献   

3.
朱学宁: 朋友几次三番打电话说他的孩子想来英国读书。同这个朋友熟识太久,久到可以算是一家人。他的男孩小力将近30岁,印象中聪明、朴实、有礼貌,也很有头脑,在国内一家外企公司上了几年班,存了些钱,于是向老爸提出来想出国读个硕士,也看看外面的世界是啥模样。他的老爸就想到我。我的小心肠一软就答应了,还同Brien商量是否可以让他住到家里帮他省些开销。Brien几次回中国都同我的朋友一起吃吃喝喝,他认定我的朋友就是他的朋友,我一开口他就同意了,然后张罗收拾家里的房间,换上全新的床铺、地毯、家具。我问他打算怎样收小力费用,他摇摇头:“无所谓啊。朋友的孩子,收些基本生活费就好了。”我的心里很是温暖。我告诉朋友:“你不是大款,小力在我这里住就每月收他200英镑饭钱吧。只要他把硕士读出来我们大家都高兴。”  相似文献   

4.
于啴子待友     
于啴子和他的朋友围炉而坐。朋友靠在几案上读书,下衣被火燃着了,火势很旺。于啴子不慌不忙地站起来,踱到朋友面前,拱手而立,然后施礼说:“刚才有一件事想告诉你,因知道你性子急躁,怕说后激怒了你,所以不敢说;可要不告诉你吧,则显得对朋友不够忠心。希望你能宽容,能不发怒,只有这样我才敢告诉你。”朋友道:“你有什么话指教。”于啴子又像刚才那样再次谦让了一番,并且一而再、再而三地鞠躬道歉之后才开始吞吞吐吐地说:“炉火把你的下衣烧着了。”  相似文献   

5.
误区一: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 期末考试结束,一个朋友带着在三年级读书的孩子到家里玩。我问孩子:“期末考试成绩怎么样?”孩子自豪地告诉我:“我的功课都是优!”“真棒!”我称赞道。确实,就我对孩子的了解来看,他能得到全优真的是很不错了。  相似文献   

6.
读书须会意     
马南邨著的《燕山夜话》中有篇文章很赞赏陶渊明对读书的态度:“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作者说:“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末,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 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  相似文献   

7.
我酷爱读书,亦喜欢写作,看着书橱里琳琅满目的书刊,心里挺得意。去年底,朋友来家中做客,他浏览了我的所有书刊后,有些遗憾地说:“怎么没有《老年教育》啊?这本杂志很值得一读。”朋友是个“读书狂”,而且对报刊颇为挑剔,听他这么一说,我不由对《老年教育》充满神往。于是,便将刚刚完成的一篇小稿和索要刊物的信一起投进邮箱。  相似文献   

8.
丁永真 《江苏教育》2007,(13):76-77
一天下午,课间活动时,我正在办公室批阅文件。突然,一声“报告”打断了我的思路,只见一名男同学站在办公室门口。我把他刚请进屋。他就气呼呼地说:“校长,我要向您告状!”我先是一愣,然后笑着说:“谁欺负你啦?”他说:“我和同学闹矛盾,班主任不问原因就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顿,就是因为我成绩不理想,不喜欢我。”我明白了他生气的缘由。后来,我们又谈了一会儿,大多的时候,我只做听众。他说完以后,气也消了。  相似文献   

9.
名人读书"三法"马克思读书有"三字秘诀":博(博览群书);记(折书角、画线、做记号以加强记忆);读(熟读成诵,以增强记忆力)。毛泽东在校读书时坚持"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琐事、不谈男女方面的问题。徐特立读书学习有"三法":日积月累法;古今中外法;借...  相似文献   

10.
我有一位朋友从小就有口吃的毛病,可是小时候的他却很想成为一名传教士。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这孩子想成为传教士的理想越发坚定。然而,每当他把自己的心愿对朋友和亲人说时.他们有的讥笑他,有的甚至很不客气地打击他的满腔热情,而那些“好心的人”则动他放弃这个愿望。  相似文献   

11.
名人读书     
毛泽东“不动笔墨不读书”毛泽东在学生时期作文就很出色,他的文章常被同学们传诵。据史料所载,毛泽东读书总是一边读、一边注、一边抄,然后写笔记、评论。这样,既读得有深度,又练了笔。一次,他读《伦理学原理》,对全书用墨笔逐字逐句地圈点,还打上单线、双线、三角叉子等符号。这本书十来万字,他写的批语  相似文献   

12.
“不动笔墨不看书”,这是毛泽东同志非常赞赏他的老师徐特立的读书方法。从青年时代起,毛泽东就身体力行这条成功的治学经验,而且坚持不辍。他常说,读书的方法要“四多”——多读、多写、多想、多问。这里说的多写,也就是多做读书笔记。毛泽东的读书笔记有以下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13.
日前,在北京举行的斯诺克台球中国赛上,我国小将丁俊晖一举夺得该排名赛的世界冠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说:“读书有什么用?将来毕业了还不是要找工作?找不到工作就会待在家里让父母担心。我觉得人活着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现在我打球有钱挣,挺好的。”“如果让你重新选择读书和打球,你选择哪个?”“当然是打球——打球有钱挣,读书有啥用?”“我很高兴能在自己刚刚成人的18岁就实现我的诺言!”没想到,  相似文献   

14.
开学     
陈太顺 《南昌教育》2007,(10):33-33
十多年前,我从城里读书回来,被分配到一所山乡中学教书。我初来,在那里没有朋友。有人在背后对我指指点点,说:“这家伙呆头呆脑的,象个傻子。”我听了很气愤,却又无可奈何。一日,我头痛发热,身软无力,到乡医院看病。一位医生为我量体温后说:“你感冒了。”我吃了他开的药,几日后病就好了。后来,我知道这位青年医生叫陈光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许荐 《语文知识》2000,(12):34-35
“不动笔墨不看书”,这是毛泽东同志的老师徐特立的读书方法,从青年时代起,毛泽东就身体力行这条成功的治学经验,而且坚持不辍。他常说,读书的方法要“四多”——多读、多写、  相似文献   

16.
名人读书谈     
名人读书谈读书,历来是人类高尚的精神活动。悉心揣摩古今一些名人学者的读书经验,我们将获得有益的启迪。心眼专一宋代大儒学家朱熹强调读书要“心眼专一”。他说:“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这就告诉我们:读...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个来自越战归来的士兵的故事。他从旧金山打电话给他的父母,告诉他们:“爸妈,我回来了,可我有个不情之请。我想带个朋友同我一起回家。”“当然好啊!”他们回答,“我们会很高兴见到他的。”“不过,”儿子又继续说下去,“有件事我想先告诉你们,他在越战里受了重伤,少了一个胳膊和一条腿,他现在走投无路,我想请他回来和我们一起生活。”“儿子,我很遗憾,不过或许我们可以帮助他找个安身之处。”父亲又接着说:“儿子,你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吧?  相似文献   

18.
有一天,女儿问我:“在学校,老师说起过戴尔的故事,有一点儿我不明白。戴尔在1985年,也就是在大二时,退学不读书了。好像盖茨以及他的搭档——保罗·艾伦也没念完大学,就退学办公司了,香港首富李嘉诚也没上几天学。妈妈不是说读书很重要,否则不会有出息吗?但,他们为什么那么成功,都是亿万富翁呢?”  相似文献   

19.
小笛信箱     
问:两个月前,有个男生写信给我,说喜欢我,从那以后我的心里就开始想着这件事,渐渐地对他开始注意起来。谁知道最近他又对我说,现在不想谈这件事,只想好好读书。为此我陷入了痛苦的境地,他为什么要出尔反尔呢?(小燕子)答:时间、心情和情形的变化,常使人陷入“出尔反尔”的窘境。理解这一点,会使你好受点。他既然“反悔”而要好好读书,你也可以做同样的变化。同时,我觉得对你们两个人来说,这种“变化”是更好的变化。问:由于父母工作的需要,我从老家来到了这个陌生的城市。几年下来,我还是无法融入和适应现在的环境,经常…  相似文献   

20.
习惯成自然     
张枫 《中学教育》2006,(2):62-62
到法国,第一天上街的时候,站在十字路口地图还没打开,就有人上来问:“需要帮助吗?”我一位朋友甚至只是在路边发呆了3分钟,就先后有3辆车停下来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前阵子,我在路口刚把地图拿出来看了几秒钟,就有人过来问:“你迷路了吗?”我告诉他我要去的街道,然后他一直把我送过去。早上乘公车,上车时司机会说:“早上好!”下车时乘客会对司机说:“谢谢!”刚开始我还不习惯,现在很自然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