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叙事就是“讲述教育事件”,包括历史故事(需要像历史学家那样做历史研究)、新闻故事(需要像记者那样做调查研究)和传记故事(需要像文学家那样写个人生活的故事)。毛泽东提倡“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对当时的教育发生了很大影响。这个事件是如何发生的,究竟产生了哪些影响?这是历史故事。要讲述教育历史故事就需要做历史研究。现在不少农村学校开始向“县中模式”学习,实行“封闭式管理”。究竟什么是“县中模式”?这个模式是如何提出来的?什么是封闭式?封闭式管理有什么问题?这是新闻故事。要讲述教育新闻故事,就要做调查研究。鲁迅在日本留学时曾经受过一个叫藤野的老师的影响,这个老师“拯救”过鲁迅。鲁迅和藤野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藤野对鲁迅究竟有什么影响?这是传记故事。要讲述教育传记故事,需要对传主的个人生活史进行研究。林贤治曾经写过一本《人间鲁迅》,里面就讲述了这个故事。一究竟什么是教育叙事研究?我建议转换一个话题:中小学老师究竟可以写哪些故事?我个人认为,教师至少可以讲述三种故事,与之相应,教师至少可以做三“种教育叙事研究”。第一,可以写教材研究的故事。教师首先应该研究教材(课本),应该研究自己每天使用的课本,说得宏大一点,...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简称CAI)也层出不穷,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越来越体会到教辅软件(CAI)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那么,运用CAI进行辅助教学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受益者?下面是本人的一点体会。一、使用目的要明确在使用CAI进行辅助教学时要注意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必须明白为什么要用CAI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是否整节课都适合用?什么时候用?使用CAI要解决什么问题?突破什么难点?我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我准备上公开课(优质课或比赛课)…  相似文献   

3.
我觉得要研究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于每节课后教师首先应问自己这样两个问题:1.这节课学生学到了什么?2.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没有或多或少的提高?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方面我也做了大  相似文献   

4.
教育行动研究法中的“行动”,指的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行动、活动、行为、情节等。简单地说,教师的工作就是由一个又一个的教育教学行动构成的。这些行动有些是有意识、有计划、有明确目的的,有些则是无意识、偶然的、随机的,而且由于学校工作的标准化、程式化,教师的许多教育教学行动甚至是不需要考虑的“惯性动作”或“机械操作”。当教师的职业生活被这些大大小小、有意无意的行动填满了的时候,便无暇深虑或忽视了这样一些问题:繁忙行动背后隐藏的教育真谛是什么?行动的理由和动机都是合理的吗?我应该怎么做?我还能做什么?怎样使行动的效率、效果、效益更好、更大、更有创造性?若要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就需要对自己的教育行动进行一番“研究”,或者说使行动接受“研究”的监督和指导。如果这样做了,我们就已经打开了行动研究的大门。  相似文献   

5.
当一节语文课的下课铃敲响时,许多教师总爱这样叩问自己:我的这节语文课,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上得成功吗?有哪些环节处理得很好,还有哪些环节没有把握好?却鲜有教师这样自省:这节语文课上,我的学生学到了什么,他们快乐吗?他们在我的课上享受到了什么,我  相似文献   

6.
我曾听过这样一堂课,教师自始至终向学生提问题,甚至这堂课该讲什么,也通过学生的口说出来,形成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课后他告诉我他是在尝试进行“问题教学”。 这是问题教学吗?当然不是。 问题教学离不开“问题”,但提问题  相似文献   

7.
教学片段一:形成一个关于放大镜的问题。(之前,各组学生仔细观察放大镜,交流发现时提到“可以将字放大”,“看远处的房子是倒的”,“中间比较厚”等。)师:关于放大镜,同学们有什么问题?生:为什么放大镜能放大字?生:为什么放大镜能点燃火柴?生:放大镜还有什么用处?生:放大镜是怎样做出来的?生:放大镜真的能加热阳光吗?师:这些问题的范围很广,其中第3、4个问题,查资料或问家长就可以解决,下课前我也可以告诉你。另外三个问题我建议大家研究光通过放大镜后,前进路线有什么变化?研究结果就可以解释这几个问题。[评析]教师将同学们的问题进行了分…  相似文献   

8.
(1)引导学生提出一个问题 教学过程要真正成为学生“要我学”的过程,那么,学生面对所要认识的物体或现象必须提出“我要研究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这一机会。 比如教师可在教学引入中经常让学生说一说:“关于这一方面,你想知道些什么?你有什么问题?”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等方式来促使学生提问。这种经常性的练习,使学生形成一个共同的认识:“课堂上我们是主人,研究的问题应该是我们最想知道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课堂教学行动策略》考核的题型是简答型、判断题、论述题、案例分析或设计四种、经学习、培训、考核后,参培参考教师对“案例分析”这一题型提出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是:案例分析有什么重要性和必要性?案例分析的理论依据是哪些?案例分析的方法有哪些?……针对这一情况,为了帮助广大参培参考教师理解这一题型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这一题型的解答方法,本文就下述几个问题谈谈笔者的看法,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反思是对自己(或他人)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决策进行深刻反省的品质。这种反思,不是一般地回顾“我是怎样做的”,而是从理念的高度反省。教师的实践反思实际上体现为一系列的反问: 为什么要这样做?教学是否符合教育的原理?是否符合学生的需要?教学中出现了什么问题?我采取的策略解决问题了吗?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