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先看这样一道题目:当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时,气温的水平分布是()A.北半球大陆上等温线向北凸出B.南半球海洋上等温线向北凸出C.南半球大陆上等温线向南凸出D.南北半球大陆上等温线向低纬凸出以上这道题目涉及到等值线弯曲问题,一直是高考中的热点,但等值线弯曲问题往往又是学生最害怕的问题,有许多学生到了高三对此问题还是模糊不清,但同学们如果掌握了等值线问题判读技巧,做起题目就会得心应手,下面就给同学们介绍一种“高低”判读原则。一“、高低”原则的基本原理与内容:(我们以下图为例,它是一种常见的等值线弯曲问题)所谓“高”,是…  相似文献   

2.
季节物象值北半球夏季值北半球冬季日出日落的时间日出时间早于6时,日落时间晚于18时,白昼长于12小时,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日出时间晚于6时,日落时间早于18时,白昼短于12小时,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日出日落的方位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太下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海洋和陆地气温差异北半球同一纬度,海洋上的气温低于陆地,海洋上的等温线凸向低纬,陆地上的等温线凸向高纬;南半球同一纬度,海洋上的气温高于陆地,海洋上的等温线凸向高纬,陆地上的等温线凸向低纬。从全球范围看,北半球夏季时…  相似文献   

3.
周蕊 《地理教育》2005,(4):44-45
一、"高凸低凹"在等温线图中的应用 在高中地理上册(旧教材)中,讲气温水平分布时,有这样一段话:"北半球,1月份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这段文字,学生难以理解和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应从海陆热力性质入手,逐步推导、归纳、总结,从而让每位学生都能轻松地理解和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4.
针对南、北半球自然状况的不同,笔者特把南、北半球的不同点作了如下总结:一、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的偏向不同由于地球自西向东不停地自转,地球上的物体无论朝哪个方向做水平运动,其运动方向都会发生偏向,所不同的是,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在北半球偏右,而在南半球却偏左。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不同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因南、北半球不同而不同: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向北逐渐减小;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向北逐渐减小。在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每年6月2…  相似文献   

5.
等值线的解读方法很多,就自己的教学体会,得出解读等值线时常用的一些技巧。运用这一结论解读等值线时,其一注意等值线的分布特征取决于多种因素,讨论等值线弯曲时,往往以一个因素发生变化而其它因素相同进行讨论。例如北半球七月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是以纬度、海拔等相同,就海陆差异而论。其二,选择一个基准线(面),确定“高值区”、“低值区”。例如,讨论等温线的弯曲,选定同一纬线为基准线。北半球七月大陆上气温高于同纬度海洋上气温,以大陆为气温“高值区”,海洋为气温“低值区”,则大陆上等温线应凸向气温降低的方向(高…  相似文献   

6.
韩萍 《地理教育》1994,(2):12-12
读了《地理教育》1993年第5期《“气温水平分布”一节教学构思》一文深受启发,但文中“世界气温水平分布模式图”中有关等温线的画法。本人觉得有些不妥。其一、1月份和7月份南半球的等温线弯曲情况几乎相同;其二,亚欧两洲是一个整体。不虚出现1月份亚洲大陆等温线向北弯曲,欧洲大陆等温线向南弯曲,7月份又相反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一、利用等温线图判断南、北半球1.判读规律由于太阳辐射受地球球体形状的影响,从地球赤道向两极递减,导致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多,气温就高;高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少,气温就低。所以,在世界等温线分布图上,气温大致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据此可归纳如下规律:  相似文献   

8.
西风漂流     
的风,由于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的南风及南半球的北风,最后都偏转成为西风(实际上南半球为西北风,北半球为西南风)。这种由南、北两个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的风叫做西风。在南、北纬40°~60°之间盛行西风的地带叫做西风带。在盛行西风带内的海域出现的洋流,就是西风漂流。在北半球的西风带内,即北纬40°~60°之间的地带,既有太平洋和大西洋水域,也有北美洲和亚欧大陆。因此,北半球的西风漂流不能形成全球性的环流圈。在南半球的西风带内,南纬40°~60°之间的地带全部为海洋,即南太平洋、南印度洋和南大西洋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了海陆间的气温差异。在同一纬度上 ,夏季大陆上的气温高于海洋 ,冬季海洋上的气温高于大陆。这种现象反映在等温线分布图上 ,就是等温线向什么方向弯曲的问题。这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也是试题考查的热点。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弄明白 ,还要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它 ,避免忘了又记 ,记了又忘的现象发生。实际上 ,海陆间气温差异是随季节而变化的 ,显然这是由于地球公转造成的一种自然现象 ,这种现象肯定和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相关。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是学生已经学过的较为熟悉的基础知识 ,我们可以用旧知识来记忆新知识。于…  相似文献   

10.
一半≠1/2     
在日常生活中,一半=1/2不容置疑,但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我们却经常会遇到一半≠1/2的情况,在此笔者以四种情况说明,以期抛砖引玉。1.“冬半年”、“夏半年”中的“半”≠1/2由于地球的绕日公转,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往返移动,太阳半年直射北半球,半年直射南半球,被太阳直射的半年为夏半年,反之为冬半年。又由于在地球公转过程中日、地距离在不断发生变化,地球公转得并不匀速:到近日点附近时(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快些,到远日点附近时(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为北半球的夏半年)慢些。这样,南、北半球的冬半年和夏半年就不等长。2.…  相似文献   

11.
一、风海流主要分布在常年有盛行风吹拂的海区及季风影响的海区 (见表一 )。表一盛 行 风风海流名称低纬信风东北信风 (北半球 ) 北赤道暖流东南信风 (南半球 ) 南赤道暖流中纬西风西南风 (北半球 ) 北太平洋暖流———阿拉斯加暖流 北大西洋暖流———挪威暖流西北风 (南半球 ) 西风漂流 (寒流 )极地东风东北风 (北半球 )  千岛寒流 ;东格陵兰寒流 ,拉布拉多寒流东南风 (南半球 ) 南极环流季  风 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我国南海、台湾海峡的季风洋流  二、密度流由于各海域海水温度、盐度的不同 ,引起海水密度在水平方向上的不…  相似文献   

12.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范围,黄赤交角发生变化,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也跟着相应地发生改变。一、黄赤交角的变化,对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的纬度分布的影响(“”表示正午太阳高度,“”表示昼长,下同)1.黄赤交角为23°26′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在不同日期的纬度分布情况,分别如下图所示。(1)北半球夏至日(2)北半球春分、秋分日(3)北半球冬至日(4)当太阳直射在北纬α度时(0°<α<23°26′)由此可见,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逐渐减小(除极夜区外);从南北半球来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  相似文献   

13.
一、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如图2所示:若黄赤交角增大a度,回归线度数变为23°26′+a,太阳直射范围向南、北各扩展a度;极圈度数变为66°34′-a,极昼(夜)区域各向较低纬推进a度;热带范围增大2a度,南、北寒带各扩大a度,南、北温带各减小2a度。[例1]若其它条件不变,地轴与黄道的夹角增大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平均速度加快B.我国温带地域扩大2°C.极昼、极夜区域向较低纬推进1°D.热带范围缩小2°[解析]地轴与黄道面夹角增大1°,黄赤交角减小1°,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范围减小但周期不变,因此,太阳直…  相似文献   

14.
一图一议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区所在半球及当地季节为(  )A.北半球 夏季   B.北半球 冬季C.南半球 冬季   D.南半球 夏季2.分析上图中某海湾放大图,其中最适宜建港口的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3.Q地与北京气候相比较,一年中(  )A.两地都雨热同期B.Q地气温较高的月份,北京的气温也较高C.Q地受高压控制的季节,北京盛行偏南风D.Q地降水较多的月份,北京降水也较多[解析]从等深线图可知,越向左水越深,由此可判断Q点右边是陆地;另外等温线向南,温度降低,可判断此图属南半球某地一部分,再根据等温线弯曲(陆地…  相似文献   

15.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地球公转地理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说法是:( ) A.正午太阳高度角发生变化 B.昼夜长短发生变化 C.四季发生更替 D.出现不同的时区 2.北半球大陆一月份时,等温线一般:( ) A。向南凸出 B。向北凸出 C.平行于纬线 D.平行于海岸线 3.人类活功对气候的影响,在城市气候中最典型的表现是:( ) A.降温效应 B。温室效应 C.热岛效应 D.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16.
[考点解析] 考点一 昼夜长短时空分布规律 1.基本规律 (1)纬度变化规律: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处于夏半年,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实际的昼长比理论昼长要长. (2)季节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向北(南)移,则北(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均为12小时.  相似文献   

17.
赤道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纬线圈,有许多独特之处,这些独特之处,往往成为地理试题重要的切入点。一、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以赤道为中心,纬度数向两极递增。受太阳辐射的影响,低纬地区获得的热量多些,高纬地区获得的热量少些,从而使不同半球、不同季节气温值的变化大致呈现出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趋势。因此,根据纬度数、气温值的变化趋势可以确定南北半球。例1读图1等温线分布图,已知a>b>c。据此回答(1)~(2)题。(1)该区域位于_____半球。(2)若①、②为洋流,则A.图中阴影部分为陆地B.图中阴影部分为海洋C.①处洋流向南流动D.②处洋流向北流动…  相似文献   

18.
一、激励学生在学习文本过程中,自主总结规律性知识1.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自太阳直射点(90°)向南、北递减。2.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日出时0°,正午时增至最大值(不一定为90°),日落时降至0°。3.日出日落方向的年变化规律: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极昼、极夜区以外的各地皆日  相似文献   

19.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图1是气温年较差按纬度分布曲线图,据图判断1~3题。1.地球表面气温年较差最大的地方是:A.南纬90°大陆B.北纬90°海洋C.南纬30°海洋D.北纬60°大陆2.世界海洋气温年较差的总体分布规律是:A.高纬度大于中低纬B.低纬地区变化幅度大C.高纬地区变化幅度小D.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3.同纬度大陆比海洋气温年较差大的主要原因是:A.海洋面积比陆地广B.陆地地势比海洋高C.海洋热容量比陆地大D.陆地人类活动比海洋多图2是我国某地区域分布图,…  相似文献   

20.
一、掌握判读区域地图的方法经纬网区域地图的考查是高考考查区域地理的重要方式,能否掌握经纬网地图的判断方法,关系到地理高考的成败。1.首先要明确经纬网的特点:如极地地区,经线呈放射状,纬线呈同心圆;中纬地区,经纬线均垂直,但纬线有弧度,可根据弧顶方向来判定南北半球(弧顶朝南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赤道附近的低纬地区,经纬线垂直交叉,基本成矩形。2.掌握经纬度的划分及它们的空间分布规律,尤其是180°经线两侧的经度变化特点,要与0°经线两侧经度变化特点作对比。3.强化一些重要经纬线。如赤道、南北回归线、30°(S、N)线、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