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校历史审美教育长久不受重视,面对课程体系改革,高校历史教育应摆脱陈旧的教育模式和僵化的教学形式,以新的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掘历史教材中美的因素,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本文阐述了高校历史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历史教材可发掘的审美因素、以及方式方法等.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要将审美教育渗透进教学当中,需分两个阶段进行。一、充分发掘小学语文教材所蕴含的审美因素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无处不在,90%以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堂应该是美的课堂,体现教学与审美的和谐统一。真情实感是课堂审美教育的重要基础。无论是教材中美学因素的发掘、教师声情并茂的引导传授,还是学生对美的体味感悟,都应从真情实感出发。  相似文献   

4.
历史教材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审美教育因素,历史学科同样承担着审美教育的责任。历史教学加强审美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历史教学加强审美教育会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5.
李瑛 《学语文》2011,(5):74-75
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越来越显得重要。从审美角度而言.中学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审美客体.其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美的因素。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才能充分发掘教材中美的东西,向中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在这里,我想就文学结构形式中的悬念艺术与中学生的想象力略作研究。  相似文献   

6.
伍蔚鹏 《考试周刊》2009,(17):199-199
本文从审美教育是优化非智力因素的重要途径、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座美育的宝库、审美教育对优化非智力因素的现实作用三个方面论述了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7.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历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门学科,在开展审美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首先充分发掘历史教材中审美教育素材,利用这些美育素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第二通过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开展审美教育,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第三通过课外活动拓展审美教育,让学生在课外依然能感受美、体验美,并激发他们创造美的热情。第四历史教师是审美教育的直接实施者,要确保审美教育实施的效果就必须对历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审美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方式,而中学历史教材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审美教育因素,使审美教育成为历史学科的重要特点.因而在历史教学中贯彻审美教育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课本中先进了不少的古诗文佳作,除语文教育外,它们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在教学中,要发掘并利用这些古诗文所蕴涵的审美因素,让学生古诗文时也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不少中学历史教师正在探讨情感教学和兴趣教学,涉及到历史课的审美教育。本文试图从历史课审美客体的发掘和历史教师如何在审美对象与学生的审美能力之间架起桥梁等两个方面谈些看法。一、发掘中学历史教材中的美育因素人类的审美对象一般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三大部分,历史教材中的审美对象则主要集中于社会美领域。历史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和把握教材中各种能促进历史发展、有助社会进步和有利于大多数人利益的社会美因素。 (一)崇高美和悲壮美进步阶级的奋斗活动和英雄人物的高尚品质构成了历史上社会美的主要内容。秋瑾为复兴中华万死不辞,成为一代巾帼;李大钊面对北洋军阀的屠刀视死如归;贞德在法兰西祖国危难之时挺身而出,重创英军;恰巴耶夫横刀立马,击退自匪军对苏俄  相似文献   

11.
在阅读教学中落实审美教育,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发掘教材中的育人因素,注重审美情操、品格情操的熏陶与培养。因此,在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和文体结构的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育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充分发挥学科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学科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注意做到:学科教育目标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整合,既要体现学科教学中全方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又要突出学科特点;充分发掘教材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因素的发掘方法。  相似文献   

13.
审美教育指的是通过美的事物来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情感上产生共鸣,性情上得到陶冶。中学历史教材本身就蕴藏着非常丰富的审美教育因素。审美教育的特点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并以此激励人们去付诸实践。结合审美教育的特点,作者认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掘语文教材的审美因数,从审美的角度去研究教材,然后带领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学生接受了审美教育就会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就会激发审美情趣,对净化学生的心灵,升华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操,正确分辨真善美、  相似文献   

15.
历史是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的最生动的教材。深化德育,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是新时代每个历史教师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本主要论述了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一)加强史论结合,突出爱国主义主线;(二)发掘教材中两类德育因素,加强德育渗透;(三)运用教材的彩图、插图、警世名言、练习题,深化德育教育;(四)使用乡土历史教材,有机渗透德育教育;(五)利用校外德育资源,搞活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6.
人文教育是语文教学的应尽之责,培养学生的美感是人文教育应有之义,入选高中语文教材的文学作品所蕴含的丰富的审美资源是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审美,不但可以更充分地发掘教材的内涵,而且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当代国内外教育改革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国内外改革的特点和趋势是对教育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应该发掘审美因素,使学生愉快的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在实施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审美素养,全面发掘教材深层美学因素,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和积极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9.
历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很好教材,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学史使人明智,”在几年的历史教学工作实践中,我认为利用中师历史教材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采用下列途径和方法进行,即: 一、发掘历史教材本身因素,潜移默化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可划分成中国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从每一时期的教材特点出发,把分散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与从未中断的中国历史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科学的有机的教育教学整体。中国古代史突出灿烂文化的内容,目的是使学生知道我国古代的文化成就及其为…  相似文献   

20.
庞芳华 《广西教育》2012,(14):27-28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美育,就没有任何教育。"美育,即审美教育。语文是美育因素较多的一门学科,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审美内容。语文课本所选的课文大都是古今中外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表现了美,讴歌了美,而且自身也是美的结晶,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感受美、发掘美、领悟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