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我国古代女性才媛不乏其人,这些管领春风的才媛们,其风流文采令我们欣赏时流连忘返.本文从诗词欣赏的角度,对古代女性诗词加以介绍,并探讨其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2.
清代是古代女性文学创作十分繁荣兴盛的时期,而才媛早卒是一个突出现象,才媛的"高才"常被看作是"命薄"之因,笔者检阅《历代妇女著作考》,并析读《江南女性别集》中的才媛诗文集,试图对清代才女的早卒现象及其原因作一探寻。  相似文献   

3.
清代安徽才媛家庭化现象明显.统计分析后可以看出:才媛家庭的分布与地域文化密切相关.家庭文化支持了才媛的生成.大家族的才媛具有连续性和网联性的特点.才媛亲族间的文学活动促成区域女性文化的繁荣,体现了家族文化并成为地域文化的重要构成.  相似文献   

4.
张娅丽 《考试周刊》2010,(12):24-25
中国古代女性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语言平静,感情真挚,富含中国古代女性特质。本文从意象、语言、笔触和意境四个方面分析鉴赏中国古代女性诗词之美.以期为中国古代女性文化的传承发展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5.
古今才媛众多,明清尤盛,然因限于"小我"情怀、体格卑弱而被认为好者多、工者鲜。闺中诗词至清初徐灿,眼界日开,感慨渐深,取境尤广。品其《拙政园诗馀》、《拙政园诗集》并与李清照及同时代的女性比较,可以发现她的诗词一扫女儿故态,具有题材广泛、情志充沛、结构典重、风格多变、境界廓大、气象宏阔等鲜明特征。在诗中,既流露出一种心系乡关、难忘家国的离恨别愁,渗透着跨越时空与山河的浑成厚重,但又始终不离温柔敦厚的诗教之旨;在词中,既显出传统才媛创作的才锋遒丽、柔婉清雅,也流露出闺阁鲜见的身世之感、故国之戚,这使得徐灿的诗词或萧淡婉丽、蕴藉含蓄,或幽咽凄切、沉郁浑厚,构成了诗人作为清初才媛诗词高峰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周洵 《文科爱好者》2004,(17):43-51
复习指要 1、正确默写教材中的古诗词名篇名句。2、正确理解所学的古代诗词,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3、有意识地积累古代诗词,在感悟和运用中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完成浅易的诗词欣赏题。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对古代诗词的学习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8.
在欣赏古代诗词中 ,不同内容的诗词各有其表现的境界与美感。宋词中有许多篇章是写“愁”的 ,本文认为词里有两种境界最能体现“愁”的美感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对古代著名诗词作者典范作品的简析,论述了从共通感与独特感的角度着眼,来欣赏古代诗词、提高鉴赏水平,可谓一条有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中小学语文教学实际,现从“多读”“读懂”“欣赏”几个层面来阐述古代诗词的阅读欣赏,条理清晰,有自己的见解,对中小学语文的诗词教学和一般读者的诗词阅读都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女子诗词是古代女性表达心情、追求理想、实现自身价值的表现形式与载体,因此通过结合时代背景对历代女子诗词进行审视分析是研究中国古代女性意识觉醒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而要提高学生的诗词欣赏水平,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诗词赏析题来考查学生。中考诗词赏析题的出题方式虽然有很多,但基本的解题技巧却是相同的。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不同诗词赏析题型的解题技巧。  相似文献   

13.
本单元教学目的是:1.领会唐诗、宋词、元曲的艺术特点。2.了解古代诗歌不同的流派及其不同的艺术风格。3.学习鉴赏古代诗词的一般方法。 本单元的重点:初步掌握从风格差异、意境美、用典等方面欣赏诗词的方法,难点:浪漫主义风格与现实主义风格的区別,豪放风格与婉约风格的差异;诗词的用典。考点:比喻、对比、衬托、夸张、联想等表现手法的判定及其在文中的作用;运用诗词欣赏的一般方法欣赏诗词。 4.单元主要以鉴赏诗词为目的,采用以讲授鉴赏方法与分析课文相结合的方式,强调朗读、背诵。  相似文献   

14.
在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生往往将古代诗词的欣赏视为畏途。如何走出这种教学困境?要摒弃单调乏味的字句疏通和死记硬背的老套路。遵循诗词的创作规律和诗词本身鲜明的文体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结合多彩多姿的现实生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掌握诗词欣赏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华文学艺术中的奇葩瑰宝——古典诗词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增加其文化底蕴、陶冶情操、培养美好品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古代诗歌,要求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应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由于古诗词中所描写的景物、事件、人物与我  相似文献   

16.
古典诗词是各地中考中的常青树,具有极强的导向性.古诗词阅读和欣赏应以课内古典诗词为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就为我们赏读古诗词(曲)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如何将古代诗歌的欣赏进行到底?适当地调动有效资源进行诗词曲共赏,听吟诵同行.  相似文献   

18.
朱光潜先生在《谈美——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中论及文学欣赏时说:“欣赏之前要有了解。了解是欣赏的预备,欣赏是了解的成熟。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的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注意到这些问题,就是离开形象本身。但是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的知识却非常重要。”朱先生的意见是正确的,特别是古典诗词的欣赏尤为重要。胡忆肖同志在古代诗词的教学中,对一些历来有分歧意见的名篇,经过深入研究,把欣赏之前的“了解”与欣赏有机地结合,撰写了这本颇有特色的《唐宋诗词名篇辨析》,必将引起广大古典诗词爱好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9.
张凤 《语文天地》2011,(24):58-5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  相似文献   

20.
中国被誉为诗的王国。古代诗人为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不朽诗作,这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古典诗词很讲究结句的高妙,宋代姜夔曾说过:“一篇全在结尾,如截奔马。”欣赏诗词结尾的高超艺术,是欣赏全篇的一个重要部分。而诗词的结尾有一个现象,许多诗词在结束时提出疑问,振起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