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角色游戏对幼儿有极大的吸引力,近年来,这种游戏越来越为农村幼儿园教师所重视。但是,教师在组织角色游戏中存在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过多干预,二是放弃引导。如何组织好角色游戏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特点是随意性,以平行游戏和个别游戏为主,喜欢反复操纵、摆弄各种物品,而对自我角色意识不明,面对这些表现教师应该适时介入与指导,这对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和良好情绪的体验都有利。通过对小班幼儿角色游戏进行观察,探究教师的介入时机与方法,让幼儿在游戏中自主学习,使之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3.
从语言游戏的本质特点出发,教师需适时采用自上而下的“师者角色式”显性指导,平行关系的“伙伴角色式”隐性指导和自下而上的“生者角色式”隐性指导。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指导方式有助于改变幼儿园语言游戏“训练化”与“反语言”的不良倾向,使语言游戏返回到游戏活动的本真状态。  相似文献   

4.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周围生活的一种扮演,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是游戏的主体,教师是游戏的指导。教师通过导入指导策略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情景,通过介入指导策略及时干预学生的游戏行为,使游戏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5.
杨雨 《教师》2021,(9):119-120
教师能否有效支持幼儿游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对观察和介入概念的解读、对“教师指导”和“游戏精神”两者之间关系的平衡、对介入时机和介入方式的把握。为真正实现教师作为幼儿游戏指导者的角色,文章认为首先要对幼儿游戏进行细致且有效的观察,其次在对幼儿行为和需要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谨慎地选择恰当的时机和方式对幼儿进行游戏指导,提高幼儿游戏水平。  相似文献   

6.
中班下学期,我们班开设了“小餐厅”角色游戏区,我发现幼儿在积极参与角色游戏的同时,还出现了争抢角色、频繁交换角色、角色扮演意识不强等情况。面对此类状况,对老师的指导提出挑战,老师应当如何恰当介入并进行有效指导呢?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有效介入指导是提高教师指导角色游戏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师依据观察分析采取适宜的干预方式是游戏指导的策略,是解决“游戏儿童”现象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8.
教师对角色游戏的有效介入指导,既要考虑到幼儿自身的游戏愿望,充分彰显幼儿的主体性,同时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做到二者和谐统一。并且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采取不同的介入方式、介入方法进行适时、适宜的指导策略。同时关注到不同年龄段教师所指导策略也不同,扬长避短,提高游戏指导水平。  相似文献   

9.
王惠玲 《考试周刊》2013,(59):181-182
<正>表演游戏是幼儿园游戏课程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幼儿根据文艺作品中的情节、内容和角色,通过语言、表情和动作进行表现的一种活动。教师除了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情境之外,在游戏过程中的介入指导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也是深远的。那么,如何在表演游戏中更好地发挥"介入"在游戏中的作用,真正做到有效介入呢?实践中,笔者通过观察判断,把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事件取样的研究方法,对幼儿园角色游戏活动中熟手型幼儿教师的指导行为进行实地观察,以量化描述的形式从总体上呈现熟手型幼儿教师角色游戏指导行为的现实情况,并结合具体的游戏情境与活动实例对教师指导行为进行分析与思考。研究者认为,熟手型教师要更好地指导角色游戏,须充分考虑幼儿的游戏需求,借助观察或参与等待介入时机,注重游戏材料与同伴的支架作用。  相似文献   

11.
角色游戏作为儿童在园学习与成长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存在着儿童角色游戏行为的标准化、游戏场域的写实化、游戏过程的功利化等问题。从儿童游戏的内涵分析出发,可以得出儿童角色游戏在游戏行为、游戏场域、游戏过程三方面分别体现出儿童的生存、生活、生命三种成长意蕴。教师要有效介入儿童角色游戏,就需要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重视儿童角色游戏行为指导的具身性与交互性,强化儿童角色游戏场域创设的体验性和生活性,突出儿童角色游戏过程引导的遭遇性和反思性。  相似文献   

12.
游戏是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活动形式,幼儿教师的不恰当介入造成游戏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并且影响着良好师幼关系的形成,阻碍了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导致了游戏的异化。幼儿游戏中教师的不当介入主要是教育观念存在偏差、没有正确把握游戏的本质、缺乏必要的游戏素养等方面的原因。要改变这种状况,幼儿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转变角色;细致观察并正确解读幼儿游戏;把握适宜的介入时机,选择适当的介入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3.
卢燕  钱维丹 《快乐阅读》2015,(2):124-125
幼儿园区角涵盖了两方面的活动内容,一个是区域活动,一个是角色游戏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观察、介入以及交流。观察、介入与讲评的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观察是介入的前提,介入是对观察内容的调整,交流是对观察、介入情况的交流与分  相似文献   

14.
幼儿角色游戏冲突分为幼儿与物品材料的冲突、与角色扮演的冲突、与游戏情节的冲突等。教师在指导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时容易出现指导时机不当、指导语言不当的问题。教师应该准备充足的游戏材料,减少不必要的物品冲突;关注游戏角色和故事情节冲突,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指导;树立积极的冲突指导意识,抓住干预的"关键期",更好地为幼儿"玩中学,学中玩"服务。  相似文献   

15.
幼儿角色游戏需要教师组织指导。教师组织指导幼儿角色游戏的能力包括观察、倾听和分析幼儿行为的能力;与幼儿沟通、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开展游戏的能力;创设游戏环境、丰富幼儿生活经验的能力;随机介入、指导幼儿游戏的能力;评价游戏活动、调整游戏计划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16.
张老师提议设立厨师这个角色,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促进游戏对孩子的发展,但幼儿不感兴趣。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教师对孩子玩“水吧”的游戏缺乏认真、细致的观察,介入游戏的时机和方式不太恰当。  相似文献   

17.
幼儿自主性游戏是幼儿游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科学的游戏原则,合理引导幼儿开展游戏是幼儿自主性游戏开展中所必须关注的问题。以提高幼儿自主游戏效率为目标,从幼儿角色投入与教师介入行为两个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8.
角色游戏的主体是幼儿,但是当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遇到难题、发生冲突或者出现游戏停滞、不安全因素时,教师应该适时适度介入,推动游戏顺利开展,引导幼儿思考、自主解决问题,帮助幼儿在游戏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自主游戏是培养幼儿自主能力的有效手段,许多教师在实践中存在着既怕过度介入影响活动效果,又怕"袖手旁观"消弱游戏教育作用的矛盾心理。研究表明: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科学适度地指导、巧妙地为幼儿自发自愿的活动创造条件更能促进游戏活动的开展和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自主游戏中,教师角色并不是简单的"看客"的角色,和教师组织的游戏相比,教师的角色更隐蔽、更重要。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20,(29):165-166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幼儿社会化及幼儿教育已逐渐成为教育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课题之一。社会性是个体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通过社会化的过程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基于此,本文以中班幼儿为研究对象,以消防员角色游戏体验为例,首先通过游戏环境的创设、游戏主题的设置、游戏角色的安排和游戏过程中的观察和介入,进而分析如何通过此游戏角色扮演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