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介词"同"萌芽于隋唐,从宋到清已经被大量使用并渐趋成熟.在"同"向介词演化的过程中,语言系统内部提供的仅仅是一种可能,其源动力则在于人类的认知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2.
陈跃 《现代语文》2010,(5):32-33
本文就一般疑问句里"在"分别作动词、介词、副词时,答句中"在"的词性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根据句法的性质和词性的特点,"在"在一般疑问句里作动词时,答句与问句是一致的,"在"均为动词;"在"在一般疑问句里作介词时,答句与问句出现不一致的情形,"在"除了为介词外,还有作动词的可能;"在"在一般疑问句里作副词时,基本情况同"在"作介词时差不多。  相似文献   

3.
"等 X 时/后"是现代汉语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时间格式,一般在句中充当句首修饰语,具有时间定位功能.格式中"等"是介词,语义范畴为"时间终结点",具有后延性.由它构成的句式蕴涵多种隐性语义关系,涵盖了现代汉语的五种时制形式,是一种典型的时间句型,具有独特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陈星 《文教资料》2009,(20):35-37
本文分析了介词短语"在+处所"结构出现在句首、句中作状语及在谓语后作补语的不同分布类型及其语义的辨析.句首状语与句中状语的不同主要是说话人心理视点的不同.而状语位置与补语位置的意义差别在于状语位置表达的意义为:从某一方面对动作行为加以限定、描写:补语位置则表示动作行为或动作行为致使事物最后到达的处所、方向、对象、结果、目的等.本文还试图从认知模式的角度对这一结构组成的相关句式作出意义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很多语法意义都是通过虚词来表达.而介词作为虚词的一种,在虚词中所占比重相当大,且用法灵活多变.因此对留学生来说,介词的学习和使用相当重要,且颇有难度.通过对韩国留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介词使用偏误情况的分析和研究,找出他们在使用介词"对"时出现偏误的规律和原因,并对此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以提高留...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考察了时间介词"去"的产生时间及其在近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其次深入探讨时间介词"去"的产生过程及其演变消失的原因,最后讨论了"去年"、"去岁"中的"去",说明这里的"去"不属于时间介词用法.  相似文献   

7.
对明潮州戏文《金花女》与潮汕方言中"乞"的用法进行考察,发现戏文中"乞"字可作实义动词、使役介词、与格介词与介引被动句施事的介词,而在潮汕方言中可作给予义动词、使役介词、与格介词与介引被动句施事的介词.对"乞"字的语法化路径与在闽南方言区的发展进行梳理,发现现代潮汕方言中"乞"字用法至少可追溯到明代之前,且在明代潮汕方...  相似文献   

8.
《大学英语》(修订本)第一册第七课中有这样一个句子:"--with more dignity than I would have thoughtpossible considering his appearance.",许多同学把该句中的considering看作是现在分词,把considering his appearance理解为是现在分词短语作状语;再比如:第三册第一课中也有一个句子:"Given the obscure nature of the charge,I feelsure that if I had come from a different background…",不少同学也把该句中的given看作是过去分词,把given theobscure nature of the charge理解为是过去分词短语作状语。事实上,以上两句中的considering和given都不是分词,而是一种特殊的分词介词,有些语法专家称之为边缘介词(marginalprepositions)。边缘介词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介词,它们同样具有一般介词所具有的某些语法功能,在现代英语中的运用也是屡见不鲜。下面笔者着重对形似分词而实为介词的边缘介词作一番剖析,并列举一些例句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9.
"给"是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的一个介词,也是学习汉语的二语习得者使用时偏误率较高的介词之一。本文选取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使用"给"出现的所有偏误句作为研究对象,归纳留学生使用介词"给"的偏误类型,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孙锡信先生认为直到南北朝时"到"仍只能作动词用,而<古代汉语虚词词典>(1999)却提出先秦已出现"到"作处所介词的用例.本文通过考察动词"到"虚化为介词的过 程,认为动词"到"大约在唐五代才基本虚化为引进处所关系的介词.  相似文献   

11.
关于"把"的宾语的句法性质研究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几种有关"把"的宾语的句法性质的观点进行评述,指出"把"的宾语不是动词的宾语前置,也不是"把"后小句的主语,也不是补语的主语,它是介词"把"的宾语,和介词"把"组成介词结构作状语.  相似文献   

12.
陈珺 《天中学刊》2007,22(4):97-99
"所以"在上古时期是两个词:"以"是表示工具的介词,"所"是助词。"所以"发展到可以表示原因的时候,"以"的介词功能日渐弱化,与后面成分的联系变得松弛,而与"所"意义日渐凝固为表"原因"的意思。当"所以"出现在后续句而主语省略时,"所以"的作用就更加虚化了。等到"所以"可以出现在主语之前,它就正式成为连词了。  相似文献   

13.
李世荣 《初中生》2007,(5):64-66
英语学习中,我们常遇到"形容词 介词"构成的短语.而同一个形容词和不同的介词搭配时,其含义往往不同,这是应当注意的.请看:  相似文献   

14.
杨柳 《现代语文》2006,(5):64-64
"把"字句和"被"字句是两种形式相似但实质不同的句式. 首先从定义来看两者的差异."把"字句是指用介词"把"或者"将",把谓语动词的受动成分置于动词之前的句式.而"被"字句是指带有形式标记,即"被"字或"给"字的被动句,它表示被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两周金文中"用"的词性和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字在两周金文中出现频率很高,其词性和用法均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就词性言,有动词、介词、连词三种;就用法言,"用"为动词时有"使用"义,"用"为介词时可以引进动作行为凭借的对象和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用"为连词时主要表示原因.  相似文献   

16.
如果"VP"不具有引述的性质,那么"不就VP"就是个唯反问结构.在不同的语境中,该结构有4种句意类型:结果类、前指确认类、后指确认类、后指不屑类.句意类型不同,"不就VP"的重音模式也相应不同."不就是X"是"不就VP"的一种特殊情况.和其他的"不就VP"句相比,"不就是X"有两个特点:一是它可能是陈述性的,二是四种句意类型出现的频率高低不同.  相似文献   

17.
介词的考察在中考英语中出现得非常频繁,介词的搭配多且意义丰富。而这正是同学们做题时感到棘手的地方。以下几种解答介词试题的方法,供同学们复习时参考。一、弄懂句意是前提与介词相关的考题,所设置的选项按照语法都可以  相似文献   

18.
<正>在汉语和法语两种语言中,"向"义句就其意义来讲,都是趋向性的表达;但由于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法语属于印欧语系罗曼语族,语系的不同导致语言的表达类型也不同。本文将从语句的性质、结构和语义三方面对这两种语言中的"向"义句进行对比分析。一.汉法"向"义句的性质对比(一)在汉语中,"向"属介词,包含两种意义:1.引出动作的方向或要到达的处所,"向"和"往"、"朝"同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中的"X+似的"有三种不同语义类型的句法结构.本文认为这一结构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对句类有一定的选择性,即"X+似的"经常出现在陈述句中,有时也可以出现在疑问句和祈使句中.  相似文献   

20.
处置式是一种容量较大的句法构造,在现代汉语中,处置句一般用介词性动词“把”字把宾语提前,具有表示处置的意义。在近代汉语中,处王句常用的介词性动词有“将”和“把”两种,本文主要讨论的对象是“把”字式处置句。“把”字式处置句在唐朝已经出现,这一时期的把字式处置句有“把+宾语+动词”以及“把+宾语1+当作/看作/唤作作+宾语2”这两种结构,其中第二种结构里,宾语1和宾语2实际上指同一事物;宋元时期把字式有了很大的发展,动词前出现副词,动词后出现补语及宾语。且副词、补语及宾语,可以是十分复杂的构造。明朝以后,“把”字式处置式已经成熟,但与现代汉语仍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