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对人类荒诞存在状态的表现上,荒诞派戏剧可以说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在内容上,荒诞派戏剧在对传统戏剧的“反叛”中实现了对传统戏剧基本模式的“回归”。在“回归”与“反叛”的过程中,戏剧的美学特点被淡化。在形式上,荒诞派戏剧无论是总体形态还是在叙述语言上,都呈现出极明显的诗化倾向。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便是诗化倾向最为显著的代表。  相似文献   

2.
杨涵 《海外英语》2012,(6):202-203
荒诞派戏剧虽然已经经历了长久的发展,但往往局限地指贝克特、约内斯科、吉尼特和平特等欧洲作家的风格和特征。追溯荒诞派戏剧对美国戏剧的影响,爱德华.阿尔比是少数几个不能被忽视的作家之一,他对荒诞派戏剧的传承和发展使美国戏剧的内容更加丰盈。通过将荒诞派戏剧因素与现实主义技巧交织,同时融入永恒的爱之主题,阿尔比成功地让此著作超越荒诞,上升到一个全新的层面。  相似文献   

3.
作为荒诞派戏剧的创始人和奠基人,塞缪尔.贝克特不仅在戏剧创作过程中坚持以崭新的艺术形式来深刻揭示现代人的生存困惑,也在其小说创作中以独特的艺术技巧表现杂乱无序、荒诞不经的生活现实。被誉为贝克特小说创作最高成就的三部曲——《莫洛伊》《马龙之死》和《难以命名者》生动地体现了作者反常规、反逻辑、反审美习惯的实验小说精神,同时这三部小说荒诞的内容及其极端具有实验性的形式将贝克特的反传统尝试推向高潮,并使之抵达巅峰。  相似文献   

4.
爱德华·阿尔比是荒诞派戏剧在美国的主要代表人物。在其早期剧作中,他继承了欧洲荒诞派戏剧的传统,把荒诞戏剧的主题与手法和美国的社会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先锋戏剧形式生动地表现了当代美国人的孤独、精神衰亡、恐惧与绝望,从而大大丰富、发展了荒诞派戏剧。  相似文献   

5.
本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社会进入到后工业化阶段。与此相应,文化领域也发生了深刻的裂变,生发出一种比现代主义更为激进的反传统思潮一后现代主义。荒诞派戏剧就是在这一历史语境中登上文学舞台的。荒诞派剧作家对传统戏剧规范进行了空前激烈的颠覆,而其中最彻底最激烈的就为塞缪尔·贝克特。贝克特在其名剧《等待戈多》中对传统戏剧美学规范进行了极端的,彻底的悖逆,体现着十分鲜明的后现代精神。  相似文献   

6.
贝克特是侨居法国的爱尔兰裔作家,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人物。1969年,贝克特“由于他的作品以一种新的小说与戏剧的形式,以崇高的艺术表现人类的苦恼”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等待戈多》被视为荒诞派戏剧的经典而受到世人的关注。此剧1953年在巴黎首次公演,引起轰动,连演300多场,以后又在欧美各地演出并译成20多种文字,这在法国戏剧史上实属罕见。多年来,许多评论家和文学爱好者对《等待戈多》的主题、象征意义及其荒诞性等做出了不同的解释和评论,其中小乏真知灼见,但也有欠全面的地方。本文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荒诞派戏剧反传统的角度,对《等待戈多》的经典性作一解读。  相似文献   

7.
曹瑜 《现代语文》2006,(9):94-94
“荒诞派戏剧”这一正式的称谓,最初是英国剧作家马丁·艾斯林在《荒诞派戏剧》一书中提出的。书中,马丁·艾斯林将贝克特、尤奈斯库、日奈等剧作家划归为荒诞派,荒诞派戏剧家用荒诞的形式表现荒诞的内容,对社会价值观、道德秩序和传统人际关系的异化进行嘲弄和批判,反映了现实的荒谬和存在的困惑,代表了当时西方思想界在经历了二战浩劫之后对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反思与追问。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家之一的尤奈斯库除了具备荒诞派戏剧所共有的一些特征外,他还十分擅长用夸张、怪诞等手法,营造出带有悲喜剧风格的荒诞剧,反映现实的荒谬和存在的困…  相似文献   

8.
阿尔比《动物园的故事》的荒诞特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剧作家爱德华·阿尔比受欧洲荒诞派戏剧的影响,结合美国社会现实,创造了独特的美国荒诞派戏剧.他的第一部剧作<动物园的故事>无论从主题和形式上都具有荒诞派戏剧的特色,开创了美国荒诞派戏剧的先河.  相似文献   

9.
诞生在1959年的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可以说是影响最大、最能代表“荒诞派”戏剧基本特色的作品。它的出现,是对传统戏剧最为严峻的挑战。虽然《等待戈多》并不是荒诞派戏剧的最初成果,但它创造了这一流派戏剧的最高境界,集中体现了“荒诞”戏剧观的建构特点。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剧作的出发点、建构方式和基本内涵三方面来认识。  相似文献   

10.
如果要列出现代最有影响的戏剧,恐怕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现代西方许多评论家认为,它是法国近百年来的第一剧作。这个剧本写于1952年,是由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人物,爱尔兰裔法国作家萨缪尔·贝克特创作的,被公认为是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作品。  相似文献   

11.
荒诞派戏剧家贝克特创作了具有迷幻般色彩的戏剧《等待戈多》。剧本用荒诞离奇的形式呈现了不确定人生所带来的人性断裂,写出了对人性断裂的救赎。  相似文献   

12.
《等待戈多》是最能体现贝克特思想特点和荒诞派戏剧特征的剧作,深刻地表现了汉代文明中人生的处境:怀抱模糊的希望而作无尽的等待。“等待”成了人生的唯一目的,这一目的没有任何意义,只是证明“在等待”。剧中悲喜融合;超越传统戏剧,又对传统戏剧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3.
“荒诞派”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西方的一个重要的戏剧流派。英国戏剧评论家马丁·艾思林在《荒诞派戏剧》中对此作了专门研究,分析了它们的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把它们正式命名为“荒诞派戏剧”。 荒诞派戏剧的主要代表作家有贝克特、品特、尤涅斯库、阿达莫夫、涡比和库塞尼等。他们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世界瞬息万变、不可捉摸、不可理喻的荒诞性;人与人之间互相隔绝、孤独陌生的荒诞状态;人被物化、人与物隶属关系的彻底颠倒;人失去自我本质的异化。荒诞派戏  相似文献   

14.
一提到荒诞派戏剧,人们就会想到欧美的一些剧作家和作品,比如法国剧作家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和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但是中国的戏剧中也不乏优秀的荒诞派作品,其中包括电影和小剧场戏剧,它们产生于不同时期,却同属荒诞流派。  相似文献   

15.
荒诞派戏剧在20世纪50、60年代的欧美剧场曾经风光无限,这些作品用“荒诞”的形式表现“荒诞”的主题以折射“荒诞”的现实世界。哈罗德.品脱,作为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人物之一,对它进行改造创新,重新加入现实主义的元素,使他的作品走出以塞米尔.贝克特等人为代表的荒诞派作品的典型的样式,成为别具一格的“品脱风格”。戏剧《看管人》是“品脱风格”的经典之作。文章将通过对剧中的人物以及创作手法的分析来反映品脱的哲学思想及其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16.
哈罗德.品特的戏剧,特别是早期的剧本大多表现了人在这个世界上所受到的外来的威胁,他通过戏剧作品表达出自己对于人的生存状态的感悟。品特认为人的生存恐惧不是抽象的东西,而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几乎每天都发生的事情,这就是品特作为戏剧家的戏剧思想核心。这种戏剧思想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荒诞派戏剧思想的影响,特别是贝克特和卡夫卡等荒诞派剧作家的影响,以及他的家庭和生活背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众多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中,荒诞派戏剧是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荒诞派戏剧抛开传统戏剧所强调的“启、承、转、合”和引人入胜、曲折动人的戏剧情节,完整的舞台形象及起伏的矛盾冲突,主张通过“直喻”把握世界,提倡“纯粹戏剧性”。本文从采取直喻手法,突现荒诞、抽象的主题;借助舞台形象,传达象征意蕴;运用非理性语言,寻求“语”与“意”的和谐等三个方面评析了荒诞派戏剧独树一帜的成就。同时指出这一流派沿袭20世纪前期现代主义的反传统道路前进,在戏剧领域以“反戏剧”来反对传统的戏剧,用荒诞的形式来表现荒诞的人生,体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革新面貌,其革新意识和探索精神都值得当代人借鉴。  相似文献   

18.
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家塞谬尔.贝克特的戏剧作品独树一帜。文章尝试对Rum elhart(1975,1977)and Thorndyke(1977)提出的“故事语法”进行填充,并就贝克特的代表作《等待戈多》采用语篇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最终从时间和情节安排、舞台背景和人物、语言等三方面揭示其在背景设置方面的技巧特点。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荒诞派戏剧的概况。 2.了解萨缪尔·贝克特的戏剧创作。 3.领会全剧的基本内容,理解作品的主题及其所表现的现代  相似文献   

20.
爱尔兰现代派戏剧大师贝克特的力作<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作品.<等待戈多>的成功与贝克特使用的语言策略是密不可分的,同时该剧本也表达了人们为自己的存在苦苦寻求意义的痛苦过程.通过分析<等待戈多>的荒诞语言对人物荒诞生活的揭示以及荒诞语言与主题的结合.可知荒诞语言这一叙事策略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