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汉语言教学的基础工程。新教材不仅侧重于识字的训练,而且科学地编排了利用学生自学识字的内容。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特点,教给学生科学地识字的方法,培养他们自学识字的能力。下面谈谈几点做法。一、看图拼音识字结合法小学低年级语文中凸现了看图拼音识字这一教材内容。如看图学字、学词、学句,注音课文,图文并茂等。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要看图、拼音、识字紧密结合。具体做法:1.以拼音为识字拐杖。引导学生运用拼音,自行学会生字的读音,学会依拼音读词句,读课文,增加识字量。2.以图…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低年级学生识字量比较大,因为年龄较小,孩子们学得虽然快,但是忘得也比较快,环境改变后难以灵活认读。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汉字的字形结构、读音差异很大,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每天认读十个字左右,难度较大。运用一些较好地识字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识字的热情,积极主动的参与识字学习,学习的质量也随之得到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严一丽 《教师》2020,(10):27-28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主要以认识汉字为主。因此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当前小学识字教学,应以新课程教学标准为参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小学汉字识字教学方式。字理识字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字理识字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文章针对小学低年级语文字理识字教学的策略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4.
识字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识字教学中,教师应点燃学生识字的“火焰”,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创新的识字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提高识字效率,使识字变得简单而快乐。  相似文献   

5.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如何巧用识字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识字量,开拓学生的视野,为阅读及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是摆在低年级语文教师面前的主要任务.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几种识字教学的方法. 1.部件识字法.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做“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活动,利用拆分和组合汉字部件的办法,教给学生识字的本领.如在识“青”字后,让学生加上偏旁,组成尽可能多的字,有的学生加上“日”旁,组成“晴”字;有的学生加上“目”旁,组成“睛”字;有的学生加上“讠”旁,组成“请”字;有的学生加上“氵”旁,组成“清”字;还有的学生加上“忄”旁,组成“情”字……通过组字,使学生发现:原来汉字竟有如此奥妙,识字也可以有如此乐趣,一下子就把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相似文献   

6.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也是启蒙教育的开端。我主要以识字手段的多样性来实现识字教学的情趣化、游戏化把识字变为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一年级的学生,平均每天要学十几个字,从孩子的年龄特点考虑,我有计划的创设了一定的情境,展开活动和游戏。让学生愉快识字。如在教学“棉花”一词中的“棉”字时,就给同学们看实物整株棉花,学生一边兴致勃勃地看,一边积极地想办法。其中一名学生说:“棉花”右边是木子旁,和植物有关,右上面有个“白”字,因为棉花是白色的,右下面有个“巾”字,棉花可以用来织成毛巾。又如…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实践中,识字是学习文化的基础.是儿童由运用口头语言向运用书面语言过渡的重要环节.也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字多量大,学生学起来单调乏味。  相似文献   

8.
戴琴桃 《湖南教育》2005,(17):32-32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学生把一个个抽象的生字熟记于心?笔者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低年级学生识字应从兴趣入手,根据汉字的造字规律和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运用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一、创造语言环境,让学生形成学习需要需要是产生兴趣的基础,而识字则是阅读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可从阅读入手,对学生进行训练。当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时,首先会产生一种急于学习的心理。这时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积极引导,让学生把识字作为一种需要,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去识字。如在教学“…  相似文献   

9.
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林林总总,但对大部分的汉字教学来说,最根本的方法应该是依据汉字造字规律进行“析形索义,因义化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总结创新了“字理识字”教学法。所渭字理,即汉字的构形理据。字理识字教学即是运用汉字的组构和演变规律.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进行识字教学,不但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加深学生对字义的理解,而且能激发学生探究汉字字义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刘琴榕 《小学语文》2011,(10):24-26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汉字难记、难写,识字教学常常费时低效,成了低年级语文教师一个很重的负担。在教学汉字时,教师如能联系字理知识,巧妙讲解,有机渗透,让学生领略到汉字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乐趣,在理、趣兼得的教学中产生识字的主动性,那就会使低年级识字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当然,如何利用字理知识,是要考虑方法的。  相似文献   

11.
识字是阅读、写作之基础。正因为如此,识字教 学就成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浓厚的识字 兴趣是提升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效益的源动力’有效的识 字方法是提升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效益的助推器’多元的 识字渠道是提升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效益的主战场。本 文将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围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指导 学生识字方法以及拓宽学生识字渠道”等三个方面’浅要论述 一些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2.
做好识字教学是为语文教学奠基。在低年级的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提升识字的效率;拓宽识字的渠道,紧密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识字,提升识字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3.
张士琴 《考试周刊》2014,(37):53-53
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识字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识字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努力提高识字效率。  相似文献   

14.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主要以识字、写字为主,目的是为了提早阅读。因此人教版一年级新教材要求学生的识字量很大。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大量的生字学起来确实很枯燥、很辛苦,而且还容易回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本人在认真研究新教材编写特点的同时,根据小学生的注意规律和爱玩、好动、做事没耐心等特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愉快地识字,巩固、应用汉字,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效果不错。  相似文献   

15.
对于小学低年级段的学生而言.激发和尊重学生自主识字的热情是提高识字教学水平的第一步。6年新课程改革中,各地语文教师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然而也出现了一味追求识字教学的趣味性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胡乱拆字析字的误区,这无疑为学生日后成为“别字先生”埋下了伏笔。对此,一些教师提出识字教学在低年级段应加强字理渗透。  相似文献   

16.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整节课教学生字,往往是教师教起来感到枯燥。学生学起来觉得无味。所以,我们必须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识字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巩同识字效果。下面简单谈谈识字教学中可以运用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大量的识字任务是农村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如何使学生不仅能达到相当的识字数量并巩固所识汉字,而且还能开发学生识字潜能,发展他们的识字智力,这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一、寓教于乐,让孩子喜欢识字。插图课件展示。这是发挥课本插图、教学挂图、电教媒体直观作用的有效途径。如学习“尖”字,用电脑做了课件,一个三角形,越往上越尖,通过演示,使学生清楚地感知“下大上小”的字  相似文献   

18.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识字方法;运用直观手段,创设识字情境;通过大量阅读,巩固识字效果这些手段的运用,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促进了学生识字能力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识字与写字是 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基础,也是十分关键的环节。在识字写字 教学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对多种教学手法进行充分运 用,将小学生学习的热情以及兴趣充分激发出来,从而实现识 字写字能力的有效提升。此外,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帮助小学生 从内心深处意识到识字写字的作用以及重要性’更加主动、积 极地进行识字以及写字训练。本文从四个不同的方面分析小 学低年级语文识字写字能力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识字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识字教学中,教师应点燃学生识字的"火焰",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创新的识字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提高识字效率,使识字变得简单而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