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这是一个“神童”盛行的时代,似乎也是一个造就“神童”的时代,我们随时都可以看到关于“神童”的报道和消息:13岁“神童”以674的高分被清华录取,15岁即放弃学业全心练球的台球“神童”破格读上海交大,接着还有走钢丝的杂技“神童”、横渡海峡的游泳“神童”,甚至还有在父母的“指导”下去参加内衣模特大赛的模特“神童”……不知从何时起,形形色色的“神童”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呈现出一种迅速向低龄化发展的态势。因此,许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以使其朝着“神童”的方向发展。有人对这种超常教育乐此不疲,就有人持反对意见。反对者认为,“神童”教育是到了该瘦身的时候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相似文献   

2.
虽然少年天才是鲜见的.但他足以给人们带来强烈的震撼:“中国不缺少神童.只缺少培乔神童的土壤”;“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神童是可以培养的”……于是有更多的人欲探究制造神童的妙诀.甚至带领孩子参加“神童”速成班。到底神童是天生的.还是人为培养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总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能保持冷静的态度。谁家孩子有了一技之长,一传十,十传百,再加上某些新闻媒体的“爆炒”,这孩子便成了“神童”。如今钢琴神童、书法神童、国画神童、舞蹈神童比比皆是,甚至还有口算神童、背诵神童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接连不断地有人推出什么“培养神童”的“方案”、“ 工程”、“行动”、“教室”、“摇篮”之类的著作,拍着胸脯自我吹嘘什么“揭开了神童 之迷”云云,鼓吹什么“0岁识字,3岁扫盲”,“儿童个个都是神童”,“儿童个个都是天 才”,“让神童进入千家万户”,“从我这个幼儿园出去的个个都是神童”,等等。似乎那 些人开办的培训班、幼儿园或小学,都是制造神童的“工厂”,可以“成批”地制造神童, 是神童 “批发站”。其实,这完全是自吹自擂,是在制造“神话”,鼓吹“现代迷信”, 是根本无法兑现的虚…  相似文献   

5.
《神童诗》顾名思义,是所谓“神童”之作。全书充满着唯心论的先验论和反动的“天才观”,它们是《神童诗》的理论基础。《神童诗》中“自小多才学,平生气更高”,“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等黑话,大肆宣扬“天赋之才”、“无师自通”,实质上就是孔孟宣扬的“天生德于予”、“生而知之”那一套。《神童诗》的编者以此毒害、欺骗少年儿童,让小孩子顶礼膜拜那些所谓的“神童”,目的是要为反动统治阶级培养忠实的奴仆。  相似文献   

6.
6岁,当许多同龄人刚学会写自己名字的时候,他迈进了中学的大门;12岁,当许多同龄人进入初中的时候,他考上了全国重点大学;大学四年,在经历了从“神童”到凡人的种种挫折后,他再次演绎“神童”奇迹,2004年3月,16岁的他考上了研究生,再次轰动教育界。在许多人的眼中,他是名副其实的“神童”,但是在这个“神童”光环的背后,有多少人知道他内心深处曾经的孤独……  相似文献   

7.
6岁,当许多同龄人刚学会写自己名字的时候,他迈进了中学的大门;12岁,当许多同龄人进入初中的时候,他考上了全国重点大学;大学四年,在经历了从“神童”到凡人的种种挫折后,他再次演绎“神童”奇迹,2004年3月,16岁的他考上了研究生,再次轰动教育界。在许多人的眼中,他是名副其实的“神童”,但是在“神童”光环的背后,有多少人知道他内心深处曾经的孤独……  相似文献   

8.
神童     
一个高傲的夫人对老师说:“依我看,我的孩子真是个神童,他有许多很独特的想法,难道不是这样吗?” “是这样的,夫人。”老师回答,“特别是在默写生字的时候。”神童  相似文献   

9.
湖北出了个“背”出来的“神童”,“神童”考入大学后,刻骨铭心地说:“爸爸的教育方法不好,我恨不得杀了他……”江西出了个数学“神童”,考入大学数学系后,竟然有好几门功课不及格,曾一度面对被校方劝退的尴尬。然而,湖南却有这样一位“神童”,她花6年半时间就读完了从小学到高中的课程,现在就要大学毕业,仍然品学兼优,活泼可爱,还承担了学校的一个科研项目,校方已经特批她免读硕士,直读博士…从小学到大学,李路珂从未拿过第一。李永生夫妇说:“我们女儿的学习成绩不是最好的,但她整个儿却是最棒的……”李路珂今年19岁,是清华大学建筑…  相似文献   

10.
山西有个少年很“非常”:2岁会加减乘除,5岁上学,7岁上初中,13岁考上清华,让望子成龙的万千家长感慨是“神童”,自叹子不如人.然而“神童”妈妈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说:“真不是谦虚,我儿子绝对不是神童,没什么特别的,像他这样的智商、家境的孩子,在中国有千千万万.孩子可塑性强,全在于大人引导,小时候惯下坏毛病,大了就不好纠正了.”  相似文献   

11.
下课了,我还没有离开教室,就发现有两个学生张明与王华在教室里追来逐去的。我截住了他们,是王华怪张明说他是“神童”,生气了。我奇怪地对王华说:“神童有什么  相似文献   

12.
人们历来都把聪明异常的儿童称为“神童”。然而对于童年时的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来说,“神童”的定义简直非是“神乎其神”不可。  相似文献   

13.
新闻事实:1978年,在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声下,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应运而生,迈出了中国超常教育的第一步。20多年来,“神童教育”历经坎坷,几起几落,为我国培养了大量人才。但随着“神童风潮”愈刮愈烈,无数家长的“神童情结”肆意扩张,也造就了“神童悲剧”……  相似文献   

14.
提起丁俊晖的名字,很多人都喜欢用“神童”来代替。每当听到这个称呼,丁俊晖总会很礼貌地回答:“请不要叫我‘神童’!这世界上没有神童。我能有这样的成绩,99%是勤奋和努力,1%是天赋。光靠天赋打球,绝对没有用。”6岁的丁俊晖就随着父亲在台球房玩耍。为练好球,父亲送他  相似文献   

15.
张军昱 《广西教育》2012,(36):19-19
7月12日,合肥一中“创新人才班”、合肥八中“资优生班”被当地教育部门紧急叫停。之前当地媒体的高调宣传一度让外界对这项改革举措充满了期待。据合肥市教育局一位负责人称,叫停原因是因为这两个学校的做法不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的有关规定。(7月15日《中国青年报》)当地人管这两个班叫“神童班”。按照计划,这两校招收的学生都将在16周岁以前参加高考,目标直指中科大少年班。现在还好是被叫停了,因为在这个指向性很强烈的目标之下,在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之下,这与其说是“神童班”,倒不如说是“学习尖子班”“学习提前班”,或者“学习早熟班”更为确切。什么是“神童”?在现实的社会语境下,我们往往把能考高分的儿童称为“神童”,更多是把“神童”局限于学校文化学习范围内。倘若假设,一个儿童从小没有书念,跟着一个师傅学电焊,结果几年后,他的电焊技术比谁都好,那他是不是“神童”呢?在大多数人的眼里,他显然不是,顶多就是个高级技工而已。但那些能把圆周率背到百位千位以上的儿童,在人们眼里却是“神童”了。那种通过超常规的学习训练,能提前考上大学的,更是“神童”了!  相似文献   

16.
小幽默     
神童的回答一位5岁的儿童秉赋聪明,受到良好教育,因而知识渊博,素有“神童”之称。有人不相信,便去考问他:“你知道《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作者是什么人吗?”神童毫不客气地说: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不少读者致电本刊,反映各地的“教育商人”们打着“神童教育”的旗号,鼓吹什么“0岁识字,3岁脱盲”,“儿童个个都是神童、天才、大师”,甚至吹嘘“让神童进入千家万户”等等。面对这些“狂言广告”,许多家长真假难辨,不知这些说法是否科学、合理。为了帮助家长朋友正视这些问题,我们请著名的家教专家赵忠心教授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支玲琳(解放日报记者):作为今年全国高考年龄最小的考生,10岁男孩苏刘溢高考取得566分的成绩引起了全国关注。“神童”是如何制造出来的?不少家长急于一窥究竟。而几乎在同时,—个旨在“复制神童”的民间“种子计划”也被媒体披露了出来。此计划尽管收费颇高,但应者众。当年中科大少年班几位“神童”的命运令人感叹,引发的思考至今余波未平,但为何时至今天,人们对天才神话、“神童”制造的追捧和热情依然热度不减?  相似文献   

19.
原声     
的确是有真正的神童.不过他们总是沉默的,沉默得如同植物,他们很少在童年时期就路人皆知地大鸣大放。而现在大部分“神童出炉”,不过是孩子向成人世界一场谦恭的献媚。  相似文献   

20.
《三字经》竭力鼓吹“生而知之”的天才论,说“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公开宣扬世界上有什么“生而知之”的神童。林贼出自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反革命需要,也竭力鼓吹“生而知之”的天才论,把自己比做“天马”,胡说什么他的脑袋特别灵,他的知识是先天就有的。这完全是骗人的鬼话。我们在学工小工厂学习刻灯的过程,就能说明认识是来源于实践的。开始时,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