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喀喇汗王朝的突厥语居民及其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喀喇汗王朝是我国维吾尔族先民在新疆南部和中亚一带建立的政权。其境内操突厥语言的居民主要有:九姓乌古斯(回鹘)、葛逻禄、样磨、突骑施等。喀喇汗王朝时期的文学语言——哈喀尼亚语是在九姓乌古斯(回鹘)、葛逻禄、样磨、突骑施等部落中逐渐形成的。哈喀尼亚语与现代维吾尔语具有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2.
对古今维吾尔语的历史分期问题学术界有不同见解。文章认为,古今维吾尔语历史应分为三个时期:一、回鹘语时期,即8-15世纪。其中,突厥文文献语言期为8-9世纪,回鹘文文献语言期为9-15世纪;二、喀喇汗王朝突厥语和察合台语时期,即10-20世纪初。其中,喀喇汗王朝突厥文文献语言期为10-13世纪,察合台文文献语言期为14-20世纪初;三、现代维吾尔语时期,即20世纪二三十年代至今。同时,文章还就古代维吾尔语元音i与觙"合二为一"的时期问题,元音a、覿弱化为e、i在文字上如实反映的原因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西域敦煌回骼文献语言词法研究邓浩,杨富学回鹘文献语音指的是8──15世纪间通行于维吾尔族祖先──回鹘人中的用回鹘文书写的古代回鹘语言,一度通行于河西、中亚乃至西亚等地,后随着伊斯兰教的扩张和阿拉伯文字的东渐而趋衰微,17世纪以后便不复流用,文献散佚殆...  相似文献   

4.
喀喇汗王朝境内的回鹘人于公元10世纪接受了伊斯兰教以后,曾在阿拉伯字母的基础上创制了一套书写回鹘语言的文字,被称为“哈卡尼亚文”,《福乐智慧》就是用这种文字创作的。论文在对其语音描写的基础上,重点与古代突厥碑铭文献和回鹘文文献进行对比,归纳总结了《福乐智慧》语音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一千多年以来,维吾尔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域曾经使用了不同的文字形式,书写了大量极其珍贵的书面文献。本文所论述的回鹘语和现代维吾尔语只是维吾尔书面语言发展史上的两个阶段,从历时的角度就回鹘文献中的名词的数范畴同现代维吾尔语书面语中的名词的数范畴进行对比,试图找出其发展与变化规律,以期能对双语教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回鹘西迁目的地问题,“葱岭西回鹘”问题以及喀喇汗王朝的建立者和建立时间问题等,是史学界长期讨论而至今仍未能解开的历史之谜,本文从探讨其西部疆域问题入手,进而展开对上述诸问题的讨论,认为东部天山地区(包括天山北麓伊塞克湖以东地区)为回鹘统治集团亦即九姓乌古斯的世居之地,因而亦 回鹘西迁的目的地和最终落脚点;漠北回鹘汗田破灭前,原徙居于葱岭西(包括于阗至喀仁噶尔、阿图什一带)的九姓古斯的一支-克尼柯(Qiniq)部落便已脱离了回鹘集团,且不再以回鹘自称,故而也就不宜再用“葱岭西回鹘”相指称了,喀喇汗王朝正是由克尼柯(Qiniq)部落于9世纪20年代所建立的。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漠北时期的回鹘统治阶级曾尊奉摩尼教为国教。9世纪中叶在内乱外患的夹击下,汗国崩溃,西迁到中亚、新疆和甘肃的河西走廊,建立了一系列的封建政权。除中亚的喀喇汗王朝于10世纪中叶被迫接受伊斯兰教外,其余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崇信这一宗教,这一点已为汉文、回鹘文及其它文字史料和出土文物所证买。随着摩尼教的传入,回鹘摩尼教徒也接受了摩尼文字,用以书写宗教文献。现存摩尼文文献不是很多,且大部分是在敦煌、吐鲁番地区出土的。  相似文献   

8.
回鹘西迁目的地问题,“葱岭西回鹘”问题以及喀喇汗王朝的建立者和建立时间问题等,是史学界长斯讨论而至今仍未能解开的历史之谜。本文从探讨其西部疆域问题入手,进行展开对上述诸问题的讨论。认为东部天山地区(包括天山北麓伊塞克湖以东地区)为回鹘统治集团亦退九姓乌古斯的世居之地,因而亦是回鹘西迁的目的地和最终落脚点;漠化回鹘汗国破灭前,原徙居于葱岭西(包括于阗至喀什噶尔,阿图什一带)的九姓古斯的一支-克尼柯部落便已脱离了回鹘集团,且不再以回鹘自称,故而也就不宜再用“葱岭西回鹘”相指称了。喀喇汗王朝正是由克尼柯部落于9世纪20年代所建立的。  相似文献   

9.
《福乐智慧》是喀喇汗王朝时期优素甫·哈斯·哈吉甫创作的一部哲理长诗。喀喇汗王朝地处丝绸之路咽喉、欧亚交通要冲的天山南北,必然受到与之毗邻的几大发源地的多元文化影响,使得《福乐智慧》一书“融东西方文化于一体,集各种古老民族于其中”,继承了本民族的文化,又海纳百川地吸收了外来文化,呈现出多元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10.
动词是回鹘文献语言中最重要的一个词类,是回鹘文献语言词法的核心。回鹘文献语言的动词根据语法形式和语法功能特点,可以分为人称形式和非人称形式两大部分。人称形式包括式、时、人称等语法范畴;非人称形式是指本身不具有人称变化的动词形式,它包括动名词、形动词和副动词等,动词的非人称形式和副动词等,动词的非人称形式可以有语态、否定、疑问等形式变,内容相当复杂。1.回鹘文献语言动词的语态回鹘文献语言动词的语态有5种,即基本态、被动态、反身态、使动态和交互集合态。(1)基本态。回鹘文献语言动词的基本态为零形式,即…  相似文献   

11.
“回回”一词起源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括《梦溪笔谈》记录的边兵凯歌之四为西夏人作品,“打回回”的口号是西夏人提出的。西夏所打“回回”指喀喇汗王朝回鹘,“回回”一词最初就是指伊斯兰教徒。“大食”、“回回”都曾是喀喇汗王朝的别称,都经历了从专指某一民族到泛称某种文明类型的演变过程,所不同的是“大食”一词的范围随着伊斯兰教的东传从西向东扩延,止于伊斯兰教文化圈的东端喀喇汗朝;“回回”一词随着宋元人对中亚认识的深入由东向西扩延,起点也是伊斯兰教文化圈的东端喀喇汗朝。“回回”一词语源自回鹘,用来区别与喀喇汗朝回鹘种族相同而文化不同的高昌回鹘  相似文献   

12.
伊斯兰教最早是在喀喇汗王朝时期大规模地传入新疆的,古代新疆的多宗教并存格局和喀喇汗王朝当时的政治环境都为伊斯兰教的传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喀喇汗王朝时期的文学作品的语言、写作方式和内容都反映出伊斯兰文化和当地居民原有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正是这些文学作品呈现出来的文化碰撞、交融痕迹见证了新疆伊斯兰教独特体系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3.
论回鹘文献语言的内部差异邓浩杨富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敦煌、吐鲁番、库车、哈密等地相继出土了为数相当可观的古代回鹘文文献,为我们研究与认识死亡已久的古代回鹘语文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由于回鹘文使用的时间跨度大、分布地域广,因而,回鹘文献语言的内...  相似文献   

14.
(一)根据历史学家们的研究,在公元十世纪末,喀喇汗王朝的萨士克·布格拉汗时期,伊斯兰教开始传入现今新疆喀什一带,然后逐渐传到和田、库车、吐鲁番等地,取代了曾经长期盛行的佛教。①随着宗教信仰的变迁,维吾尔族的文字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阿拉伯字母式的文字逐渐代替了回鹘文。但这一过程是漫长的。明代的高昌、哈密地区还在使用回鹘文,《高昌馆来文》、《高昌译语》等文献仍是用回鹘文书写的。由此可见,阿拉伯字母式的文字同回鹘文在新疆各地并存的时期有四、五百年之久。维吾尔族人民使用多种文字,主要的有突厥文(又称作“突厥如尼文”或“鄂尔浑—叶尼塞文”)、回鹘文和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阿托伯字母式的文字历史最长,将近一  相似文献   

15.
何谓“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即语言的意思,包括口头语言的书面语言两个方面,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故合言之,称为语文。”[1]]由此看来,语文教学就是一方面教学生口头的“语”,另一方面教学生书面的“文”。但是,语文作为一种特殊的明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科目,本身既是学习的对象,又是使用的工具,教师要利用“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跟学生交流感情,向学生传授“语”和“文”的知识,那么,教师自身的语言,尤其是语音素养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当然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学生在课堂上…  相似文献   

16.
语文姓“语”。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文”就是指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我们学语文课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习“语言”。这里所说的“语言”,不  相似文献   

17.
《突厥语大词典》是喀喇汗王朝(即中世纪)问世的一步有关突厥语言的名著,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珍贵文献,而且是属于人类世界的优秀文化遗产,是维吾尔族的先辈为人类文化发展所做的重要贡献。本文探讨《突厥语大词典》对于各学科和领域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韩志湘 《教学与管理》2006,(10):117-118
何谓“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即语言的意思,包括口头语言的书面语言两个方面,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故合言之,称为语文。”由此看来,语文教学就是一方面教学生口头的“语”,另一方面教学生书面的“文”。 但是,语文作为一种特殊的明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科目,本身既是学习的对象,又是使用的工具,教师要利用“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跟学生交流感情,向学生传授“语”和“文”的知识,那么,教师自身的语言,尤其是语音素养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当然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语”的第一范本就是教师的口头教学语言。这就对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首要载体——语音提出了要求,本文将要讨论的也仅限于有声的语言。  相似文献   

19.
辽宋时期文献中的大食一般仍指阿拉伯,在有些场合下则指喀喇汗王朝。《辽史》所载可老公主出嫁之大食即喀喇汗朝,请婚之王子册割乃卡迪尔汗之子察格里特勤。辽与喀喇汗朝和亲的背景是双方政治经济往来的需要,和亲加强了这种联系。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是学习语言!“组织和教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语文姓‘语’,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文’就是指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