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是一定社会利益关系的现实反映。新时期我国利益分化影响着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以及对党和政府的信赖。为此,应坚守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诉求;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增强我党的凝聚力;维护利益公平,让"共富"成为共识;注重民生,积极化解利益矛盾以赢民心,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认同。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对人的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对人道主义的批判,到对人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兴起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新世纪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的新发展。人学理论的新境界,反映了我国思想界和共产党人对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我国社会的主导信仰。今天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今中国人们的个体信仰遭遇了巨大冲击。各种矛盾问题也因此更为凸显,马克思主义信仰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应当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信仰,重塑马克思主义信仰,使其真正地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中国运用和发展的三十年。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认识上不断解放思想,在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实践上体现中国特色,在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信仰上坚定不移,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坚定捍卫者、继承者和发展者。  相似文献   

5.
从思想立场层面看 ,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想者思虑高等教育问题时的基本立场是科学立场、个体立场和以学术、思想及教育参与社会生活的立场 ,三者分别取怀疑态度 ,论证精神、独立态度 ,宽容精神和本位态度 ,职业精神。相比欧美自由主义思想浓重的理性思辨色彩 ,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想寄托了更强烈的国家、民族、社会的情怀。为国育才 ,为天下学术 ,构成了持有自由主义思想的高教界人士的办学信仰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体制转轨和社会变迁的深入发展,社会信仰和个人信仰逐渐分离,个人信仰变得多元化。在这种时代语境下,马克思主义信仰逐渐淡出公民的生活视野,与公民的日常生活、价值信仰日渐分离,这给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带来诸多挑战。基于此,可通过满足人民群众利益诉求、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转变个人信仰培养理念等方式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将马克思主义信仰转化为公民的个人信仰。  相似文献   

7.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精神动力。但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思潮和价值观念相互涤荡,马克思主义"无用论"沉渣泛起,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很大的冲击。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与人的思想境界也有很大的关系,境界的提升是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一种认知前提。试从境界的视域对马克思主义无用论展开批判,同时提出通过加强学习,进行世界观的改造和培育世界观与人生观统一的社会机制的对策,来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8.
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迄今为止人类信仰史上最伟大的信仰,是科学的、现实的、健全的、崇高的信仰.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人们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等方面都受到很大冲击,一些人甚至还出现了信仰危机,这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在新时期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简要分析了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并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信仰是人的本质需要,而现代社会的发展使人对信仰的追求面临异常复杂的情况。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人类历史上最崇高、最科学的信仰,代表着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只有正确把握科学信仰中理性与非理性的辨证关系,才能在社会实践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使人们确立和坚定马克思主义共同信仰。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指导思想的地位以及要发挥对其它思潮的引领作用,决定了对其信仰之必要性。然而,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怀疑并没有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而削减,怀疑之滋生主要源于对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共产党宣言》关于“消灭私有制”和“两个必然”的重要论断与实践的巨大反差而产生的对前者的误读或质疑。只有将最终目标与阶段目标相统一、历史的观光和辩证的态度相结合才能真正从理论和历史两个维度回应上述质疑和由此产生的马克思主义怀疑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