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视剧《大宅门》中的主角白景琦少年时代极其顽劣,歪招迭出,行为荒唐离奇,隔三岔五地招惹事端。父母先后聘请了十几位先生来白府执教,可一个个都被他作弄了,以至遍寻北京城,没有一位先生愿意教他。后来,文治武略都有一手的季先生在偷窥了白景琦的一个举动后,爽快地答应教他。季先生偷窥到的是怎样一个举动呢?小小的白景琦正以首领的身份在和几个小伙伴们一起玩。他要那些小伙伴们抓烧得滚烫的铁球,小伙伴们哪里敢!白景琦却像壮士一般,毫无惧色地示范给他们看。季先生为什么看到这个举动后就爽快地答应教他了呢?这是因为季先生从白景琦的顽劣…  相似文献   

2.
署假期间,电视台重播了电视剧《大宅门》,剧中的季宗布季先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季宗布是个小角色,可他又是个“不显山不露水却有一肚子学问、一身功夫”的能人,他教育白景琦的实践,演绎了一个“差生转化”的神话,给我们当教师的以深深的启示。电视剧中的主角白景琦少年时代极其顽劣,歪招迭出,行为荒唐离奇。隔三岔五地招惹事端,父母先后聘请了十几位先生来白府执教,可一个个都被他作弄跑了。后来,文治武略都有一手的季先对他施以针对性教育,取得了显著效果。那么,季先生的奥妙在什么地方呢?  相似文献   

3.
季先生是电视剧《大宅门》里的一位私塾先生。他把一个非常调皮、只知道捣乱、净是“鬼点子”的白家少爷白景琦教育成了一个知书达理、好学上进的好孩子,演绎了一个“转化差生”的故事。看过电视剧后,联系今天的素质教育,笔者颇有感触:季先生作为前人,他的某些做法,竟然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么,季先生的做法到底妙在何处呢?  相似文献   

4.
徐林 《班主任》2007,(7):36-36
电视剧《大宅门》以其独有的京腔京韵加上名家名角的强大演员阵容,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我却对剧中的一个小人物“情有独钟”,这个小人物对主人公白景琦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就是白景琦的老师——季宗布季先生。  相似文献   

5.
徐林 《班主任》2007,(7):36
电视剧《大宅门》以其独有的京腔京韵加上名家名角的强大演员阵容,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我却对剧中的一个小人物"情有独钟",这个小人物对主人公白景琦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就是白景琦的老师——季宗布季先生。  相似文献   

6.
《大宅门》里那位一出娘胎“不会哭,只会笑”的白景琦白七爷可真谓是一个人见人愁、顽皮透顶的“混世魔王”,小小年纪灌满一肚子“坏水”:一会儿,拿药丸将鱼缸里的鱼全撑死了;一会儿,又一丝不挂地爬上高高的药包高唱着“天灵灵,地灵灵”装玉皇大帝下凡,在碗里撒泡尿当圣水让比他大的孩子一人一口挨个儿喝下去,还不准说喝的是尿,说喝尿就是诽谤佛祖。在他眼里,什么德先生、韦先生都“瞧着别扭”。先生教他读《四书》、《五经》,他偏偏自个儿背唐诗宋词,处处变着法儿整治教他的先生……你来一个,他赶一个,赶得没一个人敢进白家…  相似文献   

7.
优势,劣势     
有一个十岁的小男孩,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左臂,但是他很想学柔道。最终,小男孩拜了一位日本大师做师父,开始学习柔道。他学得不错,可是练了三个月,师父只教他一招。小男孩有点弄不懂了。他终于忍不住问师父:“我是不是应该再学学其他招?”师父回答说:“不错,你的确只会一招,但你只需学会这一招就够了。”小男孩并不是很明白,但他很相信师父,于是就继续照着练了下去。几个月后,师父第一次带小男孩去参加比赛。小男孩自己都没有想到居然轻轻松松地赢了前两轮。第三轮稍稍有点艰难,但对手还是很快就变得有些急躁,连连进攻,小男…  相似文献   

8.
季先生是电视剧《大宅门》里的一位私塾先生。他把一个非常调皮、只知道捣乱、净是“鬼点子”的白家少爷景琦教育成了一个知书达礼、好学上进的好孩子,演绎了一个“转化差生”的故事。看过电视剧后,笔者颇有感触:季先生真有两下子。那么,季先生到底有什么绝招呢?我看至少有以下几点:其一,发现亮点,不抱偏见。电视剧中的景琦实在调皮得可以。他把自己扮成美猴王,站在草垛上,点燃草垛,体验孙悟空八卦炉中的感受;他把烧得通红的木炭放在手掌上,表现其英雄气概;他把臭豆腐汤放在鼻烟壶里“腌月赞”先生;他还把墨盒放在门的上沿,…  相似文献   

9.
情是根     
年轻记者问我一个问题:哪个重要———事业,还是情?包括乡情、友情、亲情、爱情。我说:这是两码事,都重,并不矛盾。我举了两个例子。一次,去见季羡林先生。他说他写过一篇小文章,是怀念老舍先生的,里面有一个小故事。有一回,他们仍然在“四联理发店”相遇。点点头,打了招呼,各自坐在椅子上让师傅替他们理发刮脸。完了事,老舍先生先走了。等季先生到柜台上付款时,收款员悄悄地对他说:刚才那位先生已经替你付了。季先生大为感动。他觉得这是一份情谊。什么都不说,只是很小的一个动作,却给了你很大的温暖。在你想不到的地方,有人关心着你,替你…  相似文献   

10.
白景琦是《大宅门》里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他从一出生就带上了传奇色彩:不会哭。这就为他以后性格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节选的这一部分里,写了白景琦的四件事: (1)送堂姐白玉芬出嫁; (2)用臭豆腐气走先生; (3)领着五个孩子脱了衣服拍着屁股绕桌跑; (4)挨打。这四件事,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白景琦的性格特点。   在送堂姐出嫁时,他万分的不舍,但他又不善表达。在我的印象里,白景琦很少说动情的话,就连在后来他与他最崇拜的老师告别时,也没有流一滴眼泪,甚至没有说一句动情的话,只是低头不语,直至老师答应带他去自家一趟…  相似文献   

11.
季羡林先生是闻名中外的学者、教授,其涉足学术领域之广令人惊叹,被誉为兼容百家、学贯中西的学界泰斗。第一次听说他,是和一个故事有关:在北大燕园,一位刚入校的新生面对一堆行李无可奈何之际,正好季先生路过,那新生焦急中竟央求这位"老师傅"帮帮忙,季先生则在新生离开去寻求援助的时候,尽职尽责地为这位新生充当了行李的"守望者"。  相似文献   

12.
所谓勇敢     
朋友说,他家乡的后山有一座独木桥,独木桥下是一条深不见底的深涧。一次,他与几个小伙伴去独木桥边玩,小伙伴们打赌看谁敢过独木桥,大家都说敢,唯独他说不敢,小伙伴们都嘲笑他是胆小鬼。结果,一位  相似文献   

13.
杨凌岳 《新读写》2013,(11):60-60
在某杂志上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孩在公园散步,他想尽力多吸入一些新鲜的空气,所以他不停地吸啊吸。恰好,一位老者路过,看到小孩怪异举动后前去询问,小孩告诉了他。他教小孩说:  相似文献   

14.
季羡林先生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用一座图书馆来形容他是恰当的。中国上世纪50年代遘选了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季羡林先生是他们中最后一个辞世的.季先生的离去无疑象征着一个学术时代的结束。  相似文献   

15.
2007年1月17日,约好去拜见季羡林先生。这天格外温暖,缕缕阳光照射在他的病房里,充满了冬日的温馨。季先生穿着病号服坐在小桌前看书,显得清淡而平和。病房内侧坐着他的保健医生、名医学专家穆善初。[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鄢秀 《教师博览》2002,(12):8-9
季羡林先生的博学以及他传奇的一生,早已为世人称道。然而有一点常被忽略的是,季先生不仅精通数国语言,而且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语言教育工作。笔者曾在北京参加一个应用语言学会议,有幸当面向先生讨教。教学法是“狗熊掰棒子”绕过那池当年季先生亲手种植的荷花,就到  相似文献   

17.
求职面试时,为了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功地推销自我,应试者的讲话策略与口才是关键因素。教你几招,不妨一试。第一招言多必失,思而后答面试时,考官经常采用的一个基本策略就是尽量让应试者多讲话,目的在于多了解一些应试者在书面材料中没有反映的情况。有一位求职者在面试时,当考官问“你有什么缺点”时,他按事先准备好的答案作了回答。但他一看考官听了之后没有反应,就以为是自己答得不好,又怕冷场,于是又讲了一个缺点。可是考官一直静静地听着还是不说话,就这样,求职者一个又一个地讲了不少,而且都是没有经过预先考虑过的。俗…  相似文献   

18.
所谓勇敢     
朋友说,小时候,他家乡的后山有一座独木桥,独木桥下是一条不见底的深涧(jiàn)。一次,他与几个小伙伴去独木桥边玩,小伙伴们打赌看谁敢过独木桥,大家都说敢,唯独他说不敢,小伙伴们都嘲笑他是胆小鬼。结果,一位"勇敢"的小伙伴在过独木桥时,因失足掉下深涧,白  相似文献   

19.
瘪了的足球     
有一个身材矮小、相貌丑陋的男孩,一直被人瞧不起。他也认为自己足一个既丑又笨的乡巴佬,每天除了学习就是专注地站在远处观看小伙伴们踢足球。这个一会儿兴奋一会儿跺脚的男孩,引起了一位足球教练的关注,他慈祥地站  相似文献   

20.
<正>这是一张三人合影,上面有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有我的导师、国内文艺学界的领军人物童庆炳先生,还有一个就是我,一个刚过不惑之年的后生小辈。照片拍摄的时间是2000年的一个夏天(依据童庆炳先生文章记载),地点就是季先生家。我们坐在那张非常普通的沙发上,给我们拍照的是季先生的访问学者,同时也是童先生博士生的王文宏老师(现为北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