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少功的创作一直具有强烈的社会关切.对公平、正义的社会理想的追求构成了他写作的潜在的核心主题,这一点在他思想性随笔中表现得极为清晰.韩少功随笔对当代世界做出了深刻的批判性理解,为建设一个更公正、美好的世界提供新鲜的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2.
《山南水北》是韩少功的个人乡居生活随笔。作者眷恋乡村,想在乡村中寻找一种自由、清净的生活。然而在现代性的进程中,乡村也受到了影响,他逃离都市文明却不拒绝文明,他用一种理性的眼光对乡村生活进行了独特的审视。  相似文献   

3.
韩少功是一位不走寻常路的知性作家。他的散文显示一个真正的现代知识分子具有的血性、情怀与智慧。具体而言,上世纪80年代的散文偶尔为之,风格或平实,或浪漫。90年代孤高标直,数量不菲众多的思想随笔,猛烈批判工业主义、消费主义的种种弊端,召唤灵魂精神的重塑,识见通透睿智。最近几年的作品,如《山南水北》等,探求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表现出皈依自然后的澄静。尽管韩少功散文创作时间跨度大,一些作品并不容易归类,但就文化寻根与文体实验的指向而言,韩少功倒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刚刚度过60岁生日的著名作家韩少功,推出最新长篇小说《日夜书》。曾经作为"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韩少功,亲身经历了那段不同平常的难忘岁月。三十多年过去了,他一直在回忆、反思知识青年一代对中国社会发展历程中的影响。他在创作了《马桥词典》、《暗示》这两部长篇小说后,历经十年的酝酿构思、数易其稿,"吝啬"地将《日夜书》呈现给读者眼前。  相似文献   

5.
韩少功是一位不走寻常路的知性作家。他的散文显示一个真正的现代知识分子具有的血性、情怀与智慧。具体而言,上世纪80年代的散文偶尔为之,风格或平实,或浪漫。90年代孤高标直,数量不菲众多的思想随笔,猛烈批判工业主义、消费主义的种种弊端,召唤灵魂精神的重塑,识见通透睿智。最近几年的作品,如《山南水北》等,探求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表现出皈依自然后的澄静。尽管韩少功散文创作时间跨度大,一些作品并不容易归类,但就文化寻根与文体实验的指向而言,韩少功倒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6.
思想和艺术韩少功的散文以思想内涵的丰富性与深刻性独树一帜,厚重与真实,是其作品总的艺术风格。概括地说,有以下几点:一、领域广泛,思想敏锐、独特。韩少功对今日中国政治、经济、商业、道德等诸多主题都有着深入的思考。他做到了对一切貌似先进的,标示文明  相似文献   

7.
周作人注意从古代随笔资源中获得有益的养分,曾力图使"随笔"概念成为包容更为广泛的文类,但在与"小品文"的区别和联系时,有时却由于审定不严而产生了混淆的现象。他善于从国外的随笔资源中汲取具有现代意义的精神血液。这就促使他走出传统樊篱,而勇于承担起"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的重担。他重视随笔的道德意义、思想建设,这就是现代随笔的精魂。同时,周作人也注意构建现代随笔的文体内涵,提出了所谓"平淡"境界,以及"常识"和"趣味"等富有创意的美学要素。  相似文献   

8.
韩少功是被当代文学界公认为"值得期待的作家"之一。从成名作《月兰》、《西望茅草地》到最近的《暗示》,他以多变的风格和深沉的理性不断冲击着批评者的视界。综观新时期以来的韩少功小说研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在看似繁荣的批评格局下,对韩少功的研究还存在着内容的盲点以及深度的匮乏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韩少功是一个有大慈悲心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他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受欺压者寄予深切的同情,对人性的黑暗有着深刻的洞悉。他认为文学不能改变人性,不能承载沉重的社会使命。他在小说《女女女》中表达了他的人生信仰和社会理想。其小说《女女女》中蕴含有佛教的缘起性空论、因果报应说、顿悟见性、即心即佛等思想。与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和章太炎等社会改革家、政治家一样,韩少功企图将佛教思想作为解决中国人性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思想武器。他希望通过佛教"治心",通过"治心"以达"治世"。  相似文献   

10.
韩少功是一个有大慈悲心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他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受欺压者寄予深切的同情,对人性的黑暗有着深刻的洞悉.他认为文学不能改变人性,不能承载沉重的社会使命.他在小说《女女女》中表达了他的人生信仰和社会理想.其小说《女女女》中蕴含有佛教的缘起性空论、因果报应说、顿悟见性、即心即佛等思想.与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和章太炎等社会改革家、政治家一样,韩少功企图将佛教思想作为解决中国人性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思想武器.他希望通过佛教“治心”,通过“治心”以达“治世”.  相似文献   

11.
纵观韩少功的小说创作的三十年间,农村始终都是韩少功深切关照的对象,是他最钟爱的写作题材。韩少功从迫切逃离农村的知青到奋力找寻民族之根探索者,从揭露城乡文明的冲突性到最终全身心的回归农村贴近土地找到了真正的精神家园。与其说他在小说中显露出对农村态度转变,实际上是他人生态度的转变。韩少功作为一个清醒的有担当有良知的智者在探索民族文化的长河里树立了一种典范。  相似文献   

12.
查尔斯·兰姆是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之一。他的《伊利亚随笔》(1823)和《伊利亚随笔续集》(1833)是他对英国文学宝库的伟大贡献。伊利亚是兰姆的笔名。他正是以两集随笔和《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闻名的。他给我们留下的五十多篇优秀散文,全是无拘无束的、发自内心深处的感想和随笔。兰姆充分发挥了随笔这一文学  相似文献   

13.
【阅读导航】韩少功是当代中国一个很有特色的作家。《天涯》杂志2005年第二期上发表了他在清华大学的演讲稿《现代汉语再认识》,在文中,韩少功称"优质语言一是要有很强的解析能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文以载道"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韩少功深得其意并亲身实践,其《暗示》中通过对文革等历史事件的反思和摇滚等现今社会的种种现象的分析,表达了他自己对隐秘信息、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其中第二卷"具象在人生中"更是体现了他对人性的思考和解读。文章仅以《暗示》第二卷为例,阐释其作品中关于人性复归的"呐喊"和"彷徨"。  相似文献   

15.
《我心归去》是韩少功的散文,这篇散文运用了多种语言表达形式,不同于寻常散文,极具个性,颇具另类之美感。韩少功的文章对语言要求极高,所以在阅读《我心归去》时,必须重视文章中的言词。读完《我心归去》,读者禁不住会对他的写作手法赞叹有加,其“杂乱无章”的语法结构、独特多样的修辞手法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6.
正韩少功档案名号——笔名少功、艄公出生地——湖南长沙出生日——1953年1月1日职业——作家身世背景——韩少功出生于湖南长沙的一个教师家庭,是家中四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在他的成长岁月中,家中的几经挫折,以及家人的坎坷人生对韩少功的精神气质和创作产生了直接影响。韩少功的父亲是小知识分子,地主家庭出身,其时家境已没落。韩少功的母亲出身湖北石门县一个大户人家,在北京受过专科美术教育,一度担任  相似文献   

17.
《马桥词典》是以韩少功下放的一个名为"马桥弓"的小山村为背景,结合他掌握的传统文化知识所陈列的一百一十五个新的词条,用词典的形式与文化人类学、思想随笔和经典小说等形式相结合写成的一部小说,记录了许多生动地"马桥故事"。《马桥词典》的出现,其独特的体裁和所表达的文化思想内容以及方言的考证都是语言学界值得研究和探索的。  相似文献   

18.
韩少功的创作始终呈现出这样的倾向:在感性的体验中融入深刻的理性批判,并对农村光怪陆离的事物持有超乎寻常的兴趣。这一风格的成因源于韩少功的知识分子姿态、个人的生命抉择以及哺育他的绚丽的楚文化环境。《山南水北》延续了这一美学风格,但在作者躬耕于乡野的文学实践中产生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韩少功的《山南水北》是一本乡土散文集,其中,作者的个人记忆是一务贯穿始终的潜在线索。该散文集里,那个叫做“八溪峒”的乡土社会在作者眼里是诗意盎然的,也是传奇神秘的,他对那片土地的情感态度以至他习惯性的文化批判视角都烙上了他个人记忆的印痕。《山南水北》是作者对自己生命的又一次抒写。  相似文献   

20.
韩少功是七十年代末我国小说领域里崛起的一批青年作者中的佼佼者之一。从一九七八年二月在《人民文学》发表《七月洪峰》以来,在三年多的时间里,他在一些报刊上陆续发表了《月兰》、《西望茅草地》、《飞过兰天》、《回声》等近二十个短篇和一个中篇。他的小说不仅以鲜明的爱憎评判生活中的美与丑,揭示出社会生活某些本质方面的亮色,在主题开掘和人物塑造上反映出了现实主义的一定的思想深度,而且在艺术上也有大胆的追求和创新。他的作品逐渐赢得了文艺界的瞩目和广大读者的赞扬。本文仅就韩少功小说主题的开掘和结构的某些特色作点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