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瀚礼  谭烨 《学语文》2006,(3):17-17
2003年9月,据有关媒体消息,朱自清的名篇《背影》落选湖北省的中学语文教材,其理由包括“父亲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翻越铁路线”和“父亲形象不够潇洒”。消息见报后,引起读者和家长的强烈反对。最终教材编辑委员会决定,将《背影》选入初中二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为什么一篇文章是否入选中学语文教材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主要是因为《背影》用平实的笔触,表达了父亲对儿子浓厚的父爱和父子向久违的亲情,正是这种浓厚的亲情,影响了几代人,让大家感到学生需要体验这种亲情。  相似文献   

2.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指示精神,目前各种版本的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已陆续问世。从接受者(学生)的角度来看,新版语文教科书的选文是否起到了提升文学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的作用呢?如果新版教科书尚需时间的检验,那么,从新旧教科书的对比中,我们又可以得到怎样的思考和启示呢?带着这些问题,2004年9月,我们对山东省泰山学院中文系2004级新生,即2004届高中毕业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通过此次调查及其结果分析,我们认为新版语文教科书的选文意识在以下三个方面仍存在认识偏差…  相似文献   

3.
(一)【评议论文】何永生《语文教科书频动及争议背后的制度与课程观透视》,原载《中学语文》2005年第12期。【原文提要】本文是一篇试图从理论层面揭示语文试验教材选文变化现象的分析文章。它从教科书制度和课程理念两方面分析选文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教科书制度方面,作者认为我国教  相似文献   

4.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颇为成功的一篇叙事兼抒情散文。2001年,人教版新课标教科书八年级上册选用了该篇文章。作为书写父子亲情的典型代表,在各个不同时代,入选了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时期,人们对《背影》有着不同的认识。有的人认为父亲家中的光景很是暗淡,透露出对黑暗社会的愤意;有的人认为《背影》抒发的是一种“人到中年”的复杂感情,是中年人成熟的心理活动;还有的人认为《背影》负载了一种晚辈对长辈的忏悔隋结,是一种民族集体无意识。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的选文标准是“文质兼美,适合教学的典范文章”,即坚持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教学的原则。可是修订本新入选的有些课文,并不完全符合这一原则,如高中语文第五册《昔日荒山变绿洲》,作为专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在清末民国期间入选过多套中小学国文、国语教科书。因为实行教科书审定制、其教学功能多重、难易程度难定,才出现这种一文多选的现象;因为其兼有多种文体的特征,所以编者们对其赋予过多种文体名称;又因为文本本身有多处“未定”点、作者具有多重性格而教科书编者又有各自不同的选文目的,所以又对其主旨作过多种阐释。  相似文献   

7.
新疆题材当代文学作品从1963年即入选了中学语文教科书,在随后的五十年里,一直在语文教科书中占有一席之地。语文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主干课程,语文教科书对受教育者的行为修养有着很大的影响,教科书中的新疆题材当代文学作品,从《哈密瓜的故乡》,到《天山景物记》,再到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的多样选文,这些新疆题材作品分别体现着号召青年开发边疆、热爱祖国关丽河山、关注人文情感、增强环保意识等思想主题,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8.
老教师都清楚,旧的中学语文教材含外国文学的比重很小,且选文多属于批判现实主义的范畴。这是因为当时的《语文教学大纲》强调“课文要选取文质兼美、适合教学的典范文章”,“思想内容好”尤其重要。具体到入选的外国作品,则“要有进步的思想内容”。新的《课程标准》删去了这样的提法,在“教科书编写建议”下列出了10条,其中有“充分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课文是中学语文课程的核心。在语文课程建设过程中,课文的选择一直是被普遍关注的重要内容。课文选择由其内容和价值决定,课文内容的科学性与范例性也是其价值的表现形式。朱自清《背影》一文体现了时代性、文化性与生活性的统一,知识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课程类价值与文体价值的统一,这种课程价值与文体价值的高度统一与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及选文标准相契合,因而使《背影》成为中学语文课本中最经典的篇目之一。这对语文课文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提起《背影》,人们就会想起朱自清,提起朱自清,人们也会立刻想起《背影》一文。这正如吴晗同志所说:“《背影》虽然只有一千五百字,却历久传诵,有感人至深的力量。这篇文章被选为中学语文教材,在中学生心目中‘朱自清’三个字已和《背影》成为不可分的一体了。”读过这篇文章者无不被这样一个背影所吸引:“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作者正是抓住这一感人至深的形象,自然而然而又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深厚、诚挚的父子深情的。  相似文献   

11.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提起《背影》,人们就会想起朱自清,提起朱自清,人们也会立刻想起《背影》一文。这正如吴晗同志所说:“《背影》虽然只有一千五百字,却历久传诵,有感人至深的力量。这篇文章被选为中学语文教材,在中学生心目中‘朱自清’三个字已和《背影》成为不可分的一体了。”读过这篇文章者无不被这样一个背影所吸引:“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作者正是抓住这一感人至深的形象,自然而然而又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深厚、诚挚的父子深情的。细节的雕琢是作者在文中运用最成功的一种表现手法。细节的捕捉,来源…  相似文献   

12.
1950年代初期,围绕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背影》是否该入选教科书、入选后如何教学发生了一场著名的论争,刊物编者、教材编者及中学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对此文进行了阐释。最终,课文被替换,教材编者公开检讨。通过对这个新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课程事件”的梳理和辨析可知,《背影》接受与否源于多种外部因素,其阐释结果受制于阐释者的强制阐释方式。为了规避这种源于文本之外的强制阐释再次出现,科学的做法是回归文本与历史,并关注儿童。  相似文献   

13.
《祝福》是鲁迅作品入选教材中的经典篇目,被多版高中语文新课标教科书同时选用,比如鲁教版、人教版、苏教版等。"比较同一文本在不同教科书中的不同设计,对于贯彻和落实新课标的精神、领会教科书编写者的意图、深入分析和把握选文乃至理性地审视  相似文献   

14.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以下简称新教材)是在贯彻素质教育精神,顺应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及语文教学自身的推动下修订而成的,与《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一室编著)(下文简称老教材)相比较有三个特征:一是继续强调工具性的同时,注重强调人文性;二是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强调开放性;三是注重培养学生顺应时代潮流的能力,强调时代性。如何体现这“三性”呢?笔者谈点管见,供同仁参考。一、选文的情感性新教材在选文时注意了文章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谢新华 《考试周刊》2013,(66):21-22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的一首诗《在山的那边》存在语言、韵律的先天缺陷,不足以作为新诗的典范,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缺乏权威性和经典性。  相似文献   

16.
《课程.教材.教法》2016,(5):101-109
《背影》在民国时已选入语文教科书,是"父子之爱"教化和"语体文"学习的范本,新中国成立之初因不能实现"思想教育的任务"而被逐离教科书,改革开放后再度成为课文,并实现了主题的回归。《背影》的教学史对语文教育有着深刻启示:应以教育家的立场"选文"和"教文";正确处理"文学作品"和"课文"的关系,关注课文的教学价值;辩证对待"经典课文"的去留,客观认识各时期的语文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7.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经久不衰,作为传统篇目历年来被编入中学语文教材,其中纯朴深厚的父子情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但是许多老师在引导学生欣赏课文时,只注重了父亲朴实的背影和朴实的感情,却忽略了铺垫这一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备课资料背景教科书认为,《背影》写于1925年。据季镇淮著《朱自清先生年谱》:“1927年(民国十六年丁卯)先生30岁……10月11日,《唱新诗等等》一文写成。同月,写散文《背影》。”《背影》反映的是民国六年前后的社会现实。据朱自清之子朱乔森所编《朱自清生平著作编年简表》,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朱家也“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相似文献   

19.
《背影》是现代著名学者、散文家朱自清的代表作,也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重点篇目,长期以来凭借其朴实、真挚的父子之情感动了无数的读者,而"背影"这一词甚至也直接与父亲这一形象重叠在一起。作为中学语文教材的重点篇目,长此以往,我们都习惯从情感入手来解读这篇课文,一条线索、一个典型环境、四次背影、四次流泪组成了我们讲解的所有内容。不可否认,父子之情是《背影》着重要表达的内容。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从其他角度入手来解读这亘古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03年的《普通语文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编写的供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使用的实验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在思想、内容、结构、设计等方面都做了较大调整,更好地适应了学生的发展。但在选文方面仍有一些偏颇。选文,是编写语文教材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现今“文选型”教材呈现的关键,也是能否获得师生认可与好评的主要因素之一。那么,什么样的课文才能被选编呢?一、语文教材选文原则《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度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