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入,城市的主体建设已经基本完成,在数量上已经达到了很大的积累,但是在质量上还是有待改进的,尤其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建筑都面临着改造的需求,这也将会是城市近期建设过程中的重点项目之一,本次论文结合实际情况对旧建筑立面改造部分做出了分析,发掘改造的原因,探索改造的方式,希望能够为旧建筑立面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研究地方建筑文化内涵,突出地方特色,借鉴传统建筑特征语汇,尊重和表现地方材料、传统手法。体现人是空间主体,走地方特色的建筑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3.
浅析工业建筑改造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企业改造已成为企业扩大再生产的主要途径,而生产工艺改造必然面临工业建筑改造,以适应新的工艺条件.工业建筑改造关系到安全生产和工人正常工作生活,研究新形势下工业建筑改造机制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旅游街区作为旅游城镇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展示区域文化品位、提高区域知名度的重要场所。在全国,以壮族为特色的旅游街区数量较少,壮族建筑的保护与发展问题日益突出。广西龙胜县龙脊小镇这个国际旅游街区,通过结合当地壮族文化特色,从街区主题定位、特色留存、功能添加、风情内涵增进等角度出发,以切实可行的壮族特色旅游街区建筑立面与环境风貌改造策略,提升街区建筑环境品质,对龙脊小镇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民俗文化的地方性特征表现在:依自然环境被创造和强化,依托生活方式被传承和改造,依民众的认同而融合与延续.民俗文化在传承过程中不断地被强化而成为地方文化的象征,地方特色在融合过程中成为主导性的核心,外来文化在吸收过程中成为地方民俗文化的特色内容.拦街福是温州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化空间,它的存在和被不断改造,符合民俗文化在传承过程中总是不断被地方化的规律.拦街福证明民俗文化是基于生活在想象基础上被创造和传承的文化.  相似文献   

6.
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建筑表皮已经从单纯的承重墙体分离出来,特别是受到柯布西耶提出的自由立面原则的影响,建筑表皮已慢慢发展成为建筑体块的一种独立元素,从而更好地去强化和服务建筑体量。如何使建筑表皮和建筑空间体量完美结合已成为当代的设计师追求的目标,也成为建筑表皮在当代能够不断发展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筑立面照明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本文论述了建筑立面照明的方法、建筑立面照明的设计要点、工程设计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地方高校要发展,必须立足于“地方”,寻求特色办学的出路,而建设特色学科是特色办学的关键.地方高校应强化区域意识,充分依靠地方高校所在地区的地理自然资源、经济支柱产业和优势传统学科等区域特色,将其建设成为地方高校的特色学科,促进地方高校的特色办学.  相似文献   

9.
河南林州市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劳动力输出大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时间较早,发展较快.由于历史和自然原因,林州市建筑领域成为外出劳务的主要传统行业,形成了"十万大军出太行"的建筑品牌.建筑行业的收入也成为近几十年林州市农民总收入的主要源头.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近20万人次,形成了一定的转移培训局面.  相似文献   

10.
广州上下九是一个有着浓郁地方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商业街区。在该历史商业步行街区的整体改造项目下,通过配套设施与广场文化相结合的设计思路达到消费与人文、历史与现代、保护与发展的多重平衡;通过对国外案例的研究,策划一系列与公共配套设施相关的艺术活动以激发传统历史商业街区的文化活力;在设计实施上,通过对街区传统建筑群落风格、街区商业历史的了解与分析,以及针对消费群体的用户研究,整合出的系列设计,将同时满足在街区整体风格和使用功能上的双重改造要求。  相似文献   

11.
历史文化名城南阳,有着丰富的古代建筑,这对一个城市来说,是一笔可观的财富。但是,由于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破坏性建设时有发生,造成城市建设顾此失彼。因此,理清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同时对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建筑风格做好定位,做到既能有效保护特色文化古建,又要合理利用传统建筑风格,才能使城市建设规划凸显区域特色又有现代城市特征,从而促进南阳城市古建良性发展,增强城市魅力。  相似文献   

12.
以大世界陶瓷厂、守银熔块厂外立面改造工程为例,采用免棱镜测量辅助摄影测量技术对建筑外立面进行测量分析。实测结果表明:应用免棱镜测量辅助摄影测量技术进行外立面测绘方法简单、实用,测量精度好,作业效率高,是一种高效、可靠、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闽南传统建筑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泉州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闽南建筑文化莫过于红砖古厝。然而如今在城市现代化的浪潮下,闽南传统建筑文化正渐渐走向消亡。根据这一现状,本文探讨了加强土建人才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素养的培养与闽南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系,论述了从政府投入、行业协会的作用及土建人才的继续教育诸方面来提升土建人才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素养,更好地传承与发扬闽南传统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4.
历年来有关闽越国(公元前202 年至公元前110 年) 的考古工作发现了该时期丰富的建筑遗存,不仅出土了大量的瓦当、铺地砖等建筑材料,而且还发现了王城、要塞、宫殿、官署等建筑遗址。 闽越国时期建筑是吸收中原汉文化,并与本地土著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果。 其中的若干因素,诸如杆栏式建筑、木骨泥墙、河卵石铺砌地面等不但未因闽越国灭亡而消失,而且流传至今,成为福建乡土建筑区域文化特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5.
陈颖 《甘肃高师学报》2012,17(2):115-117
民居作为一个地方的文化表现形式,有着其深厚的历史及文化背景.兰州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城市之一,汇集了多民族、多地域文化进而形成了它独特的建筑形式,民居建筑特色尤为突出.从兰州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兰州传统民居的特点等方面来说明形成兰州传统民居的特征与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建筑艺术水平紧密相连.研究兰州传统民居特征有助于理解西北地域传统文化和建筑装饰艺术的精神内涵,对于完善西北的地域艺术资源体系,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闽南与台湾传统建筑匠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闽南地区)传统建筑沿袭着中国传统建筑木构架为主体的建筑形式,又在移民入台定居后相继传入台湾。现存建筑遣构中既有宋《营造法式》、清《营造则例)的“官式”做法。又有匠师们世代相传、师徒相承的传统设计与施工的民间做法,形成独特的地域工匠技术。无论是城市、住宅与庭园、教建筑、宗教建筑、会馆建筑等类型。还是传统建筑本身的形制、设计与营建方法等。台湾传统建筑的平面类型在福建祖籍地都能找到相同或相近的例子,几乎是原乡形式的移植。同时。台湾传统建筑在吸取中国传统建筑化与移植闽南传统建筑特色中,也在寻求表现台湾地域建筑化的特性。尤其在建筑细部的处理上,两地有所不同,体现了中华民族建筑化纷呈多彩的地域建筑化特色。  相似文献   

17.
广西传统干阑式建筑是集环境条件与经验智慧为一体的石木构架建筑,其结构空间理实秩序、变化灵巧,层次丰富,富有审美意境,体现了建筑对环境的适应性与协调性,反映了广西地区的人文特色,极具地域特征。从自然适应性、人文适应性两个方面对材料、结构与人文情感提出更具民族性、地域性的设计启示,阐述其当代建筑技术与时代审美特征,探索传统干阑式建筑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丰富当代建筑匠技与形式的可持续性创新。  相似文献   

18.
古建筑不仅能反映城市的风俗习惯和地域特点,也是一座城市历史发展的活化石。在当今南宁城市建筑设计中如何持续发展古建筑文化,对体现城市文化底蕴和特色具有积极意义。在保护开发古建筑过程中,应寻求多种渠道管理和开发,做到"整旧如旧",使建筑焕发新的活力,同时完善相关法令,强化古建筑区域的建筑文化内涵的统一,并建立有地方民族特点的城市面貌。  相似文献   

19.
建筑学的专业教育应与时俱进,符合时代特征和需求。而建筑院校应将专业教育根植于当地传统地域文化中。本文以新疆地区为例,阐述建筑院校专业教育与传统地域建筑文化传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期望通过对建筑学专业教育课程的改革,探讨建筑院校及传统建筑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