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菊英的出嫁》是男性作家王鲁彦短篇小说中的名篇,全篇萦绕着浓重的女性意识。小说以.菊英的母亲作为故事的叙述者,站在女性的立场和角度展开了女性温情的絮语,情感上表露出明显的.女性倾向。在文本中充斥着的女性叙述背后,父亲犹如一个飘荡着的幽灵一直笼罩在整个家庭上空,他在文本中出现得很少,但是一直影响甚至决定着整个家庭中女性的命运。所以它不能算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女性文本,而这又与作家王鲁彦本人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成年女性是终身教育关注的一个庞大群体.终身教育对成年女性教育有着彰显教育公平、提升女性个人素养、优化后代质量、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因此,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对中国成年女性教育提出教育平等、促进意识觉醒、因性施教、家庭与社会给予支持等策略要求,以保证成年女性能享受终身教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非诚勿扰》自登陆江苏卫视以来,收视率一路飙升,火爆荧屏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他是一档综艺节目,而是一档从客观环境反应当今社会下中国女性的社会和经济地位的节目。节目中的第三类女性形象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她们并不刻意以"男人之悦"的标准来装扮自己,而是以真实的自己展现在大家面前。第三类女性在大众传媒中出现的频率并不高,在家庭生活中国她们力图追求家庭和工作的兼备状态。本文力图从第三类女性在综艺电视媒介中的角色地位,挖掘当今中国社会现实下,婚姻中第三类女性应如何进行的定位,并探讨这种话语权下第三类女性的出路。  相似文献   

4.
金东仁和鲁迅是中韩两国同时期的作家,生活的社会环境、人生经历也相似。他们都关注女性问题,笔下的女性人物都遭受着封建礼教的戕害,在婚姻、家庭、自由上有着共同的悲剧性命运。本文以金东仁的《土豆》和鲁迅的《祝福》为中心,对其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比较研究,客观把握当时的社会现实和封建制度对女性的荼毒。  相似文献   

5.
"家"是中国女性小说中贯穿的题材领域之一。现代女性小说对"家"的叙写主要表现在揭露旧式家庭中女性黑暗的生存图景,当代新时期的女性小说则侧重展示现代职业女性家庭和事业难以兼顾的生存困境。因此对女性来说,家庭生活具有超过男性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为了使经济复苏,我国提出了双循环政策,消费在这种双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鲜有学者研究女性及其受教育程度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现阶段女性开始在社会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且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女性在家庭中的话语权提高,为探究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女性在家庭消费中的影响,采用西南财经大学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女性受教育程度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女性受教育程度显著促进消费,但是存在不同城市及家庭角色之间的差异,针对实证研究结果,提出加大对教育的扶持力度,提升居民消费结构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笔下的世界是一个地道的女性世界。其女性形象丰富 ,主要分为家庭中的太太和家庭中的小姐两大类。家庭中的小姐又分为 :旧式小姐、从封建家庭里走出来的女性、受过新式教育仍落入旧苑的女性、真正追求独立的都市女性。各类女性形象均体现了女人的特质与天性、女人对男人的依赖和反抗、女人自食其力的艰辛、女人在婚恋生活中的遭际等等。其女性形象几乎都面临着生存与婚姻不幸的困窘与危机 ,她们骨子里仍然是男性的依附。  相似文献   

8.
刘洁 《江汉学术》2023,(1):111-119
家庭生活的内容与实践镶嵌在特定的制度化语境中,是对时代话语的回应。夫妻冲突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它既具有破坏力,也能够充当安全阀,体现了女性的家庭地位、角色扮演和互动策略。以改革开放为时点来考察年长代女性与年轻代女性所经历的夫妻冲突,我们可以发现:通过政治社会化和情感社会化两种机制的形塑,在集体主义文化的熏陶下,年长代女性追求安全感,注重付出,强调家庭的秩序和完整,以承诺为关键词;在个体主义文化的渗透下,年轻代女性的夫妻冲突关注个人满足与自我权益,以亲密为关键词。年长代和年轻代女性既追求夫妻地位平等,也认同性别气质的传统期待,她们与子女的纽带正在从单维度的必然转变为个性化的可欲。两代女性在家庭生活中同时展现出自主性、能动性和一定程度的保守性。两代女性夫妻冲突的跨代差异反映出家庭生活轨迹和个体生命历程从集体化到个体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9.
曹植作为魏晋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关注。他有着卓越的文学才华与显赫的家庭背景,但是在争储失败后从此愁眉不展。在他的诗文创作中,辞赋有着独特的文学魅力。因此,本文围绕曹植辞赋中塑造的各类人物形象,无论是美丽幽怨的女性形象还是立体多维的男性形象,试图挖掘出他们身后所隐藏的文化内蕴,从而更好地理解曹植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他坎坷多变的人生经历。  相似文献   

10.
家庭暴力是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侵害了受害者的身心健康,破坏了家庭的稳定和发展,同时也成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障碍。对温岭市家庭幕力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在我国,家庭暴力主要表现为侵犯女性生理和心理的幕力行为。家庭暴力的发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观念的因素,也有社会的因素。提出提升妇女自身素质,增加自我保护意识;加强舆论宣传、重视普法教育;重塑家庭伦理道德体系;健全反家庭暴力的救助体系等对策,希望对我国的反家暴工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1.
随着传统观念的转变和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由家庭转向就业和创业,而女性存在区别于男性的本质特征,女性的创业过程难免会遇到各种阻碍因素。本文将通过对女性创业过程的优劣势展开分析,分别从社会、家庭和创业者自身三个层面提出问题,最后针对政府、家庭、企业和创业者自身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日本是一个等级观念意识浓厚的国家,传统的民族观念“男尊女卑”意识根深蒂固。这种民族意识的存在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在日常男女用语、谚语和现实生活中等方面都能表现出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权利意识的提高,妇女虽走出家庭,走向社会,地位和待遇方面虽有所提高,但并未脱离家庭主妇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传统文化对女性角色定位的束缚,造成知识女性在社会角色与家庭角色的冲突;知识女性要维护自身的发展权,既需要社会观念的不断更新,更需要知识女性的自身努力。  相似文献   

14.
周代处于女性有相对自主权的对偶婚到男权社会宗法制度下女性丧失自主权的过渡阶段,女性在相当程度上可大胆地追求自己的爱情,但在婚姻和家庭中仍属于从属地位。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人的解放、个性解放思想潮流影响推动下,日本女性开始走上历史舞台,用她们手中的笔唱出女性的悲欢喜乐。木通口一叶、与谢野晶子等女作家表现女性作为人的意识的觉醒,追求恋爱与婚姻的自由;20世纪20年代宫本百合子等女作家大胆表现女性追求性爱、婚姻自由、工作自由、离婚自由等;20世纪的80、90年代,日本女性对婚姻、家庭和生育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她们的作品中大量涉及了生育之性与"家族制的崩溃"、"家庭制的解体"等文学主题。她们对生育之"性"充满厌恶,即对"母性"充满反感,对家庭制的解体表现出无奈,同时她们又在构建新的"家庭"。  相似文献   

16.
冰心发表于20世纪30年代的短篇小说《西风》秉承了她20世纪20年代问题小说的余绪,触及了对女性性别而言的重大问题,成为中国现当代女性叙事文学中"现代女性在家庭和事业中的两难"这一母题书写的重要一环。《西风》中暗示的女性依然需要家庭的主旨在此类书中是最富建设性和积极意义的,与冰心一以贯之的"爱的哲学"的精神旨归也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在早期三部剧作中,奥尼尔刻画了四位女性形象。受占统治地位的男性话语所决定,奥尼尔将剧中的理想女性都叙事为自我牺牲、无偿做家庭劳动、绝对忠于丈夫和家庭的女人;同时把坏女人描绘为挑战男人权威、诅咒男人的撒旦女巫。论文从女性身份视角对奥尼尔戏剧进行研究,强调在男性话语的社会环境下女性话语权力及社会地位的缺失,旨在说明奥尼尔通过权力话语的解构和构建来重新叙事和定义女性身份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仪礼·士昏礼》所载婚礼仪式对我国传统婚姻习俗有着重大影响,它不仅影响了我国传统的婚姻习俗,而且也影响了我国的传统婚姻观念与妇女思想。在《仪礼·士昏礼》的文本中,婚姻是事关家族兴旺发达的大事,女性作为构建合两姓之好的使者,必须履行许多责任,她的身体必须被禁锢以确保不会给夫家带来乱族的灾难,她在归家以后必须做到妇顺以确保两姓之好的持续发展。虽然婚姻是通过男女两性的结合来完成的,但是婚礼仪式及其象征意义并没有体现出对男性的要求与规范,男性只是女性归家的媒介,维护婚姻稳定、家庭和谐的责任都落实在女性身上。  相似文献   

19.
冰心的《两个家庭》和罗蕙锡的《琼禧》塑造了同时代的女性知识分子的形象。这两部作品在各自国家的女性文学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两部作品创作的出发点、作品的内容以及形式等很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本文以平行研究的方法,对两部作品中所描述的女性教育与家庭的关系,以及理想的新女性的形象等方面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0.
随着19世纪英美文坛陆续涌现出如简·奥斯汀、盖斯凯尔夫人、勃朗特姐妹以及乔治·艾略特等一批女性作家,辉煌的"女性文学的时代"由此开创。这些女性作家大部分从女性的视角对女性以及女性的命运进行审视,在某种程度上强调了女性在家庭和整个社会中所占的地位以及自身价值。本文主要从女性文学发展的视角入手,探究当时英美文学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