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近几十年来,对华夏文明史之有关问题,大量的考古及其众多专家学者在对华夏民族早期历史的研究发现,与传统的史系特别是史前史框架发生了尖锐的冲突。为此,本文在对华夏“五千年文明说”、“中原文明中心说”、“昆仑神话”等问题之质疑、透析的基础上,对重构中国史前史问题提出了构想。  相似文献   

2.
泱泱乎千古华夏,浩浩乎百代遗风。“历史必须从中华帝国说起”。——黑格尔的《历史哲学》说:“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国家。”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必然有着自己悠久的艺术传统。作为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值得我们骄傲的还不止是我国辉煌灿烂的古典文学艺术珍品,同样令人自豪的是我们有一个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堪与西方古典艺术理论相媲美的中国古典艺术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高望 《华章》2011,(27)
1949年到1952年,中国刚从内战的阴影中走出来,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国内局势得到明显改善.1953年,中国、朝鲜与美国签订停战协定,结束了朝鲜战争.中国的周边环境也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在同一时期,中国在对外关系上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在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和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中国展示了和平与友好的国际形象,许多曾经敌视新中国的亚洲和非洲国家慢慢地开始接近中国,他们中的一些还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之后不久,中国进入大跃进时期,大跃进是新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尽管时间并不很长,但它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其博大精深、瑰丽灿烂的传统文化为华夏子孙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历史遗产,而古典诗词则是其中的一朵奇葩,也是我们永恒的精神家园,我们应该守护它、传承它。  相似文献   

5.
倪方六 《高中生》2013,(7):56-57
蛇在早期中华民族信仰文化中具有崇高地位。从“开天地”的盘古,到“抟土造人”的女娲,再到传说中的华夏始祖炎帝、黄帝,在远古的历史中,我们的祖先似乎一直与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也许应该算是“蛇的传人”。  相似文献   

6.
吕丽雪  颜国树 《考试周刊》2013,(83):178-179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堪称世界唯一、中国一绝的中国书法乃是大中华的最宝贵的艺术瑰宝,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爱国情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传习书法、传承品格,  相似文献   

7.
池盐是中国最古老的可供人们直接捞取食用的盐种。河东盐池位于华夏文明发源地的中心地带,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河东盐池对华夏文明的形成有过独特而重要的也是无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华夏族的早期形成过程中,远专华夏族部落首领们曾为争夺盐源而战,有着地利优势的盐池也因此成为尧舜禹三代建都晋南的决定性因素,同时,盐池又是夏商周三代文明重要的经济基础。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得出的结论是:盐池时华厦文明的形成有着最直接的或者说是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试论恐怖主义问题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9.11事件”为标志,国际恐怖主义活动进入新阶段。恐怖主义以其复杂性和国际性深刻地影响着国际关系,成为主导国际形势发展的重要变量。恐怖主义活动与中国有着历史和现实性的联系,使中国外部安全环境面临着新的威胁,外交工作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反恐合作使中国改善和充实了大国外交,调整和巩固了周边外交,改变了前期中国反恐的被动局面,在国际社会中提升了国家形象和影响力。另外在应对海外中国公民遭遇恐怖袭击问题时体现了中国“外交为民”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其博大精深、瑰丽灿烂的传统文化为华夏子孙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历史遗产,而文言文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也是我们永恒的精神家园,但是现代的中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却存有畏难情绪,一提到文言就头痛,  相似文献   

10.
翻开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卷,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优秀传统师德纵贯华夏三千余年,在世代的教育实践中,涌现了一批批献身教育,矢志不渝的教育大师,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和内容丰富的师德思想,在我国现代教育史上,很多教育家继承了古代教育家“以身立教”的思想,可见,师德在中国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11.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外交官,在其十余年的外交生涯中,坚持"伸自主之权、保公众之益"的外交原则,不仅在维护国家主权独立、保护华侨权益、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而且给后人留下极其宝贵的外交经验,这些对我国外交史研究和推动当前外交工作有着较好的史实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白寿彝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提出了建设有中国民族特点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主张,强调不要照搬、照抄外国的理论,而要重视民族的史学遗产,要切合中国的历史实际。在他所主编的《中国通史·导论卷》中,他提出了诸多适合中国情况的理论创见,并尝试运用史学文献的资料阐述理论问题,这对促进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中国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白寿彝先生主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于中国历史几千年的沿革流变之中探索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它高度重视各族人民的历史创造,把中国历史真正写成多民族的历史;它以唯物史观透视中国历史的全过程并进行创造性地运用;它高度重视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给人物传记应有的地位。这部巨将错综复杂的中国历史融于一体,体现了当代中国通史研究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上三次中外文化交流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古代印度佛教的传入,近代西学东渐的比较研究中,可以看到外来化能否在中国存在和发展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即:中国社会现实有无这种需要从及需的程度,与中国传统化有无契合点和内在联系,本身是否具有真理性和科学性;从而充分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及其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以及化选择的内在规律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中国共产党 80年的历史 ,分析其现实状况 ,尤其是其独特的优势 ,并对其在 2 1世纪的前途和命运进行了预测 ,认为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性贡献体现在统一中国 (除台湾外 )、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使中国由落后走向先进、从贫穷走向富裕这三大伟业上。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在于始终坚持了“三个代表”的正确方向 ,具有独特的思想理论、先进构成、组织领导、传统作风等优势 ,并不断创新、发展。中国共产党在 2 1世纪必能经受多种挑战和考验 ,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美国对外的文化和教育交流活动一直是由民间组织和个人发起并实施的,1938年国务院建立文化关系司,是美国政府致力于"文化外交"的开端。美国试图通过与其他国家及其人民之间观念、信息、艺术和文化的其他要素的交流来促进相互理解。1941年末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为了扶植中国以抵抗日本的攻势,减轻对美国本土的威胁,从而赢得太平洋战争的胜利,美国国务院开始筹划实施专门针对中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项目。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民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它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中国人民大学的成立突破了社会阶层和职业构成的藩篱,使广大贫苦下层群众能够走入最高学府接受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创办初期的学校定位、建校过程、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生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的思路和举措。它的创办与成立,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老解放区高等学校的正规化和新解放区高等学校的改造方面都起到了关键的示范作用,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文化传统是影响一国外交的重要因素。中国的文化传统是中国人几千年传承至今的最主要的心理习惯、思维定势,它包括天人合一、刚健有为、和为贵、义以为上、见义勇为等内容。这些心理习惯和思维定势对新中国外交思想、外交战略和外交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史学思潮,包括地主阶级改革派史学思潮、资产阶级改良派史学思潮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史学思潮。传统的经世致用的史学思想注入救亡图存在的民族危机意识,传统的历史变化观点注入近代改良的社会思路,传统史学的朴素的历史观点注入了近化进化论的思想,是中国近代史学思潮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在80多年的历程中,之所以能够从一个小党发展成为执政的世界大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每当处在重要的历史关头她都能够适时进行大规模的党内思想教育活动,保持党的先进性。延安整风运动、1983年整党和正在开展的“先教”活动,是中国共产党在发展历程中进行的三次影响深远的思想教育活动,它为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和巩固执政地位创造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