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在金代的边疆政策中,统军司是其防守南宋的重要机构。但是《金史.百官志》的记载及其校勘存在若干问题。后人研究者对这段记载也有许多不同的认识。本文对目前史学界存在的不同看法做了一些考证。同时也对于统军司的设置地区、官僚机构做了一系列的探讨,力求更加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2.
西夏占据敦煌后,在瓜州、沙州建立了完备的行政体系,并委派豪酋大族实行统治。瓜州和沙州位于西夏边陲,军事作用突出,因此,西夏在二州分别设立监军司,负责当地的军事与行政事务。同时在二州分别设立刺史、转运司。沙州单独设立经制司。都统军、副统军、监军使、通判、习判、承旨、都案、案头等自上而下构成了瓜、沙二州的职官体系。  相似文献   

3.
金初乌古迪烈统军司的治所,在学术界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王国维先生的《金界壕考》发表至今,已经多达十种观点。作者在认真梳理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推定金初乌古迪烈统军司的治所,当即今日嫩江县的伊拉哈古城,嫩江上游的左右两岸即金代乌古迪烈部的游牧地。文章围绕上述问题,利用历史文献,结合考古发现与实地勘察,对推定金初乌古迪烈统军司治所提出了七项理由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五代宋初的禁军制度明显有异于唐代,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即在于侍卫亲军制度的创立与完善。侍卫亲军制度从创设到定型的历程,贯穿于五代各朝。侍卫亲军制度中侍卫马步军的建制、指挥系统中高级军职的层级和侍卫司的设置等,迭经变更,渐致固定。迄至宋初,侍卫亲军制度又颇多厘革,在"两司"向"三衙"的转化中,侍卫司一分为二,即侍卫马军司与侍卫步军司。而侍卫亲军制度的流变,总体上与各时期政治、军事斗争的客观形势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府兵制在唐武德、贞观时期仍处在错综复杂的变化之中。高祖立唐之初即改隋炀帝时期的鹰扬府为骠骑将军府、车骑将军府,后两类军府合并归一,车骑将军府隶属于骠骑将军府,从而形成了十二军分统骠骑将军府的地方府兵军府格局;至高祖武德七年时,骠骑将军府改为统军府,成为武德后期、贞观前期地方府兵军府的基本单位。至太宗贞观十年,则改统军府为折冲都尉府,地方府兵军府建置趋于稳定,职官设置与职能分工更为成熟,因此成为维护唐前期国家地方政治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  相似文献   

6.
《集宁师专学报》2021,(1):81-86
辽代都统分属于为北面军官、北面边防官、北面行军官系统。从都统民族成分来看,皇族成员、后族成员等契丹人所占比例较高,反映出鲜明契丹民族特征;初仕多以宿直官、荫补、军功入仕为主;前职需要较高仕宦资历和军事经验;后职一方面如若都统取得战争胜利,则予以加兼官,遥授地方节镇,赐于功臣号的封赐;另一方面如战争严重失利,则会予以免官;除战争失利因素外,终仕多以职位不动、升迁调动的形式为主。  相似文献   

7.
南宋军制与北宋不同,以屯驻大军为正规军,取代了北宋禁军的地位。南宋初年,屯驻诸军由诸大将分统,军力大大强于三衙之军,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藩镇制,形成弱干强枝的局面。“绍兴和议”时,削诸将兵权,加强中央军权。其军队内部编制与军官职级也不同于北宋。南宋初年,御营司为最高军事机关,绍兴十八年后军权始归枢密院。  相似文献   

8.
辽朝初年,就确立了头下州军制度。头下州军制度是辽朝地方制度建设的重要特色,对于维护地方稳定、巩固中央政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考察辽代头下州军制度的建立与演变过程,就会发现它与中原王朝分封制度的发展演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二者之间既有共同特征,又有明显差异。通过分析,进一步揭示头下州军与分封制的传承关系以及头下州军的民族性特征,进而加深对辽朝政治制度尤其是地方管理制度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光绪十三年(1887),热河都统下辖的塔子沟理事司与建昌县互相控告,本属同城办公,却发生龃龉。都统谦禧不敢怠慢,经过一番审理,案件水落石出,全系理事司属下污蔑所为,最终,由于机构重叠等因素导致理事司的裁撤。这起案件反映出晚清地方权力系统中的矛盾与纷争。  相似文献   

10.
辽代的丰州、天德军和西南面招讨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辽代设置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的三个机构——丰州、天德军和西南面招讨司进行了考察。文章认为,丰州的东徙即辽丰州设置的时间,在辽神册五年(公元920年);天德军的地理位置,应该与丰州在同一地点,即今呼和涪特地区,而不在今乌拉特前旗明安川一带;西南面招讨司的辖境,在今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而没有到达大兴安岭南部一带,它的官属除招讨使外,尚有招讨副使、都监、拽刺等。  相似文献   

11.
明代,历朝统治者为实现“固守封疆”的政策,对西北边备通过苦心经营,从政策的制定到具体的实施中,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失误。不论成功与失误,给我们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辽代风俗有别于中原王朝,其妇女形象也与同时期的北宋有所不同,她们或以诗文才华出众,或指挥军队杀敌立功。建国伊始,辽朝妇女的贞节观念较为淡薄,但在与北宋的长期共存中,这一现象到辽代后期有所变化,特别是在汉族妇女之中。  相似文献   

13.
论耶律休哥     
耶律休哥是辽朝一位杰出的军事领袖。在满城之战后 ,他开始在辽朝独当一面。瓦桥关一战后 ,他被授予了辽最高贵的职位——于越。耶律休哥一生的军事政治活动 ,对于辽朝的存在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攻与守是作战过程中一对最基本的矛盾,防御理论在中国传统兵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其必要的组成部分。防御理论的形成和成熟,相对滞后于进攻理论。它萌芽于春秋时期,形成于战国时期,而在宋、明两代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攻与守是作战过程中一对最基本的矛盾,防御理论在中国传统兵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其必要的组成部分。防御理论的形成和成熟,相对滞后于进攻理论。它萌芽于春秋时期,形成于战国时期,而在宋、明两代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唐诗、宋词、元曲各展其美。不同的“美”,源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美”,也折射出不同的时代文人的意识倾向和心理需求。现以唐宋文人作参照,以元散曲为依据,来探讨元代文人思想意识、创作个性、艺术成就与“心理防卫”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东辽河流域的古代历史上的重镇——辽阳古城,就坐落在今天辽阳市的老城区内。辽阳,古称襄平,又称辽东城、辽州、辽城州、辽东国、东平郡、南京城、东丹图都、东京城、辽阳城等。关于“辽阳”这一地名究竟源于何时。学术界大致有两种观点:其一,源于“渤海回”;其二,始于辽代。但是,一般学者认为:公元938年,辽朝在东京道设置东京辽阳府。是“辽阳”正式被列为行政区名称的开始。古代的辽阳城曾经是东北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统治的中心。自战圉以来。它的中心地位就从来没有动摇过,直到后金政权将统治中心从辽阳迁出,并确定在今天的沈阳城后,辽阳城作为东北地区的政治统治中心的地位才逐渐衰弱。其实,长期以来,辽阳城的存在几乎影响了整个中国东北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不仅如此,这座古城还曾深刻地影响着朝鲜半岛,乃至整个东北和东北亚地区。因此,弄清辽阳城古代历史与文化,对于深刘理解辽河流域的文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八路军留守部队、地方武装部队和群众武装构成了军事斗争的主体。边区军事斗争的性质,是维护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斗争。陕甘宁边区的军事斗争,保卫和巩固了陕甘宁边区,为促进边区各项建设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盛唐边塞诗歌是盛唐文学积极进取精神的唯一承担者,它的繁荣在于边塞诗人的入边、游边和使边,其外敛的意识是儒家"兼济天下"胸怀的完美演绎。盛唐边塞诗更能反映、体现出"盛唐气象"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20.
刘春霞 《安康学院学报》2011,23(1):58-61,65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其文集中包含着丰富的军事思想。范仲淹军事思想的产生,与宋廷积弱、战争屡败的情况下文人儒士普遍关注兵学问题的士风有关,也与其经略边防的实践经验密不可分。范仲淹的军事思想主要包括:关于改革朝廷军事政策的观点;反对冒然兴兵、主张以"和"、"守"为主的边防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