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剧《闯关东》是一部形象生动的全景式的史诗作品。《闯关东》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一种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的精神,一种厚德载物宽以待人的人文精神,一种国家和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精神。《闯关东》是一部恢宏悲壮气势磅礴的平民史诗,追求宏大叙事和史诗性美学风格,具有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闯关东》具有浓郁的东北地域风情,使观众获得了对东北地域文化的认知,颇具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2.
电视剧《闯关东》是一部形象生动的全景式的史诗作品。《闯关东》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一种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的精神,一种厚德载物宽以待人的人文精神,一种国家和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精神。《闯关东》是一部恢宏悲壮气势磅礴的平民史诗,追求宏大叙事和史诗性美学风格,具有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闯关东》具有浓郁的东北地域风情,使观众获得了对东北地域文化的认知,颇具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3.
《闯关东》具有很强的时代特色和很浓厚的地方语言特色。《闯关东》是一部史诗力作,其中涉及了东北人、北京人、山东人,等等。但以朱开山一家为代表的山东人是主要的,因此,山东方言成了本文的研究重点。主要从《闯关东》具有地方特色的词汇、句式以及独特的熟语这几个方面,来分析《闯关东》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4.
李琳 《地理教育》2009,(3):19-20
电视剧《闯关东》曾在中央1台的黄金时间播出。“山东人闯关东”的历史持续了300多年,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留下了悲壮一页。“闯关东”何解?关即山海关,  相似文献   

5.
52集大型电视剧《闯关东》,受到了全国电视观众的强烈关注在央视播出时收视率创历史新高。《闯关东》是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高度统一的电视剧佳作,并盛赞“闯关东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优秀品质的浓缩。在首播式上,朱家三兄弟的扮演者同台现场演唱了这部戏的主题曲,也令在场嘉宾为之一动。这首名为《家园》的主题曲由刘欢和宋祖英联手演唱。  相似文献   

6.
从《闯关东》这部电视连续剧历史的厚重感、思想的深刻性、故事的传奇性、人物的鲜活性、艺术的真实性等多方面剖析了《闯关东》的成功因素和鲜明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苦果》是80年代“反思”文学的重要文本,反映了当时文学与主流意识的密切关系。以阿尔都赛等的意识形态理论为参照,反思80年代初的“反思”文学的文本──《苦果》,体现了90年代新的理论视野与80年代文本的对话。《苦果》在问题的设置、结构的安排、文本阐释的潜意识等方面与阿尔都赛意识形态理论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康天刚是骆宾基短篇小说《乡亲——康天刚》的主人公,小说讲述了他为求娶财主女儿,尽快筹齐财主所需要的礼金,迫不得已闯关东的故事。小说主人公康天刚的人生际遇暗含一种无可逃避的悲剧性。本文通过对《乡亲——康天刚》的文本解读,主要探究了隐含在作品中的悲剧精神。这种悲剧精神是反抗,一个人抗击大自然、社会、命运悲剧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中央电视台新年大戏《闯关东》以恢宏悲怆的历史背景,悬念迭出的情节设计,性格鲜明的人物性格塑造而征服了观众,引得收视率节节攀升。朱开山等人在金沟淘金、林场伐木、拓荒种地、城中开店、经营煤矿等所透露出的那种不畏艰险、奋勇开拓、忍辱负重、善用智慧、仁义诚信为本的闯关东精神震撼了观众们的心,其中所体现的创业精神和经商之道令人拍案叫绝。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俄译历史研究表明,一部翻译文学作品能否在译语国获得其原语国的经典身份,需要原文文本、意识形态、主流诗学、译者以及特定时期的读者等几个重要因素合力完成。这些要素对于翻译文学作品经典的构建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1.
“闯关东”移民在“闯关东”的过程中,形成了开拓进取、勤劳勇敢、诚实守信、崇礼尚义、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闯关东”精神,这种精神积淀于“闯关东”移民文化之中,是东北地区开发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今天,“闯关东”精神具有塑造东北人的良好人格和形象,提升东北地区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推动东北发展的重大作用。在振兴东北的伟大实践中,应积极地弘扬和认真贯彻“闯关东”精神。  相似文献   

12.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在影响翻译的诸多因素中,意识形态是最重要的因素。葛浩文所译的莫言作品虽然获得了成功,但他的翻译却受到了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操纵。从《天堂蒜薹之歌》英译本的个案分析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意识形态对译者翻译文本选择和翻译策略运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从显形主题来看,《新儿女英雄传》是一部契合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要求的文本,这是它所以风行当时的主要动因;从民间主题来看,它是一部契合读者文化心理结构的文本,这是它所以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重要缘由;从隐性主题来看,它是一部契合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所倡导的个性解放主题的文本,这是它在今天依然为我们所研读的重要根据。  相似文献   

14.
小说《紫色》是一部优秀的妇女主义小说,其中许多思想极大挑战了主流社会的种族和父权的意识形态。然而斯皮尔伯格对沃克妇女主义文本进行电影改编时,受主流意识形态影响,改变了沃克许多激进的、反传统的思想,从而使电影适应女性、种族与宗教的传统意识形态的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15.
吴霞 《九江师专学报》2006,25(1):81-84,99
《雷雨》自出版以来,其文本中的序幕与尾声被一再地删除。在主流意识形态的干预下,《雷雨》文本原有的“忏悔”叙事语言、“罪恶与救赎”创作主题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6.
齐鲁书社2009年出版了余同元教授和王来刚先生合写的新著《关东鲁商》,透过这本学术著作,我们看到了闯关东研究的诸多开拓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在闯关东的人和事都随历史远去,民间记忆也越来越模糊的时候,《王宝川下关东》的抢救和整理无疑复活了其间的很多记忆。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的《雷雨》批评因受中国现代主流意识形态理论的影响,由单一的社会学方法所决定,往往只注重其对中国现代社会革命意义的开掘,实属文本批评的悲哀。我们企图由文本出发,从人文美学的角度结合古希腊及现代西方人文悲剧的美学理论,恢复《雷雨》“悲天悯人”的主题意义,以廓清传统的误解,进而探讨文本的结构及周朴园的悲剧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地主怎么这样仁义勤俭?对着长工怎么这般窝囊?”一些人看了央视播完的连续剧《闯关东》后,在网上提出此疑问。  相似文献   

20.
《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是理解马克思批判性意识形态观的重要文本。只有在文本解读中,我们才能完整地把握马克思批判性意识形态观的形成、内涵及其转变。在《形态》写作前,通过对已有理论成果的借鉴和政治实践的深入,马克思的批判性立场已经形成。在《形态》文本中,马克思重点批判了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及其"统治阶级维护意识"的实质。但因为《形态》的重大缺席,意识形态的内涵开始出现从批判性到描述性、从否定性到肯定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