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它包含着丰富的诗学思想。曹雪芹在创作中经常引用前人之诗,也化用许多名家的诗句构建自己的诗学世界。在众多诗人中,尤以杜甫为主。从文中数次出现的对杜诗的化用,以及人物对话中体现的对杜诗的评价推崇等,都能看出杜诗对曹雪芹的诗歌创作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唐圭璋先生等人对王国维《人间词话》贬抑南宋词深表不满 ,而他们意见揭示出《人间词话》在阐释“境界”的理论内涵时 ,表现出诗学趣味的偏好 ,即偏重直观自然的作品 ,对于尚人工、重锻炼、深微曲折的作品则表现出排斥。《词话》对严羽“兴趣说”王士“神韵说”的批评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诗学趣味的偏向。这给“境界说”带来一定的理论局限。本文对此进行了具体的揭示和分析 ,并从叔本华哲学的影响 ,初步探讨了《词话》诗学趣味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说诗晬语》是沈德潜总结自己早期诗学思想的诗话类著作。从接受的角度审视沈德潜对《诗经》的阅读,可以揭示出他对于《诗经》具有双重维度的接受,即在儒家传统思想上对"温柔敦厚"的诗教观的接受,以及从诗歌文学角度对《诗经》审美风格和表现手法的发现,重申《诗经》的源流意识,并以之作为诗歌批评的参照标准。  相似文献   

4.
《白石道人诗说》是姜夔诗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南宋重要的诗歌理论著作,在宋代诗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该文主要探讨了姜夔的诗学思想及其成因,首先从《白石道人诗说》出发阐释了姜夔诗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其中包含“浑厚”与“飘逸”的审美理想、讲究“法度”与“活法”的统一、兼具儒家的诗教观和道家崇尚自然的风格,以及追求“意格”与“韵度”。其次从南宋雅化的环境出发探究诗学观形成的时代背景及“雅”的内涵。最后从诗人的人生经历与个性才情着手,探讨其诗学思想形成的内在因素。研究姜夔诗学理论的形成背景及原因,既有助于深入了解姜夔的作品风貌,也能为同时期的诗学理论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徐祯卿诗学理论中两个最主要的观念"情感论"与"复古观"是互相矛盾甚或对立的。事实并非如此。徐祯卿在《谈艺录》中提出了著名的"因情立格"之说,辩证地解决了"主体情志"与"高古之格"之间的关系,给予七子复古派一个相对合理的复古途径。"因情立格"说更有利于七子派复古意图的实现,对明七子复古派诗学理论的整体构建有着重要的价值。同时,徐祯卿所倡之情的特质又使得"因情立格"之说具有了鲜明的针对性与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6.
阮攸是越南最为知名的文化名人,他不仅撰写了享誉世界的喃诗传《金云翘传》,还曾担任使臣出使中国,写下大量汉诗。阮攸汉诗取法广泛,但主要以"尊杜"为核心。杜甫对阮攸影响深远,阮攸直呼杜甫为"师"。阮攸不仅在诗歌创作中化用杜诗,模仿杜诗的选词用句,对杜诗的艺术手法广泛吸收,还深与杜甫所发的家国离乱之悲共鸣,对杜甫悲天悯人的儒家人格有所承继。由此阮攸的汉诗在内容上多体现着时代悲音,诗歌艺术上体现着沉郁悲凉的美学意象。阮攸推崇杜甫一方面缘于越南深受汉文化影响,中国唐诗在越南的广泛接受,另一方面在于两人相似的家庭背景与人生经历,同时也在于阮攸受杜甫人格魅力的影响与杜诗艺术自身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古代最为著名的文学理论著作和诗学研究著作,刘勰的《文心雕龙》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学的叙事传统,通过对文学流派、文学题材的发展脉络的梳理展现了其独特的文学发展史观。《文心雕龙》完善了中国诗学的载道、言志理论的叙事抒情观,与西方诗学传统中重视"摹仿"与"再现"的观念形成了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8.
体势是中晚唐诗学理论中的重要范畴,齐己《风骚旨格》所列的十势是这一范畴非常重要的具体阐发。由于齐己对这十势名目缺乏类似王昌龄《诗格》中十七势的具体解释,并且所举诗例只有一个,并有部分不见于《全唐诗》,因此十势的具体内涵显得非常模糊。十势的名目诸如狮子返掷非常明显来自于禅宗语录,又考虑到齐己本人便是一颇有影响力的僧人,因此从禅宗语录或者说从佛禅语境中考察这十势应该是一条可行并且可能是必行之路。在禅宗语录中钩沉具体名目的内涵,参照诗学话语系统做出诗学的解释成为探索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9.
文学经典的形成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文学名著的经典化路径也存在多种可能。杜诗手批本作为唐代诸家别集手批本中数量最多的一类,既充分反映了后世学者对杜诗接受的高度热情,也侧面凸显了杜诗的经典地位。手批杜诗作为杜诗学史上极为重要的"有意义的积淀",是杜诗经典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为杜诗经典化进程提供了广泛而坚实的民间基础,也是杜诗经典研究著作的重要史料来源,甚至成为杜诗研究著作是否经典的试金石。探索手批杜诗在杜诗学史中的积极作用,或可提供解读杜诗经典化进程多样途径的另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10.
论自得——兼谈宋学对宋代诗学的影响李春青“自得”在宋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同时在宋代乃至宋代以后的诗学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人们用这同样一个语词来标示两个属于不同系统的范畴,这并非偶然的巧合——它正表明了这两个不同系统的范畴之间的紧密联系,而这种...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传统诗学中感悟这一文化资源的发掘、清理,是我近期在有关中国诗学的研究中思考得比较多的一个问题。除先后多次在一些学术场合谈过我的看法外,还于2002年发表过《中国诗学的文化特质和基本形态》一文,对其意义作过一些初步的说明。近期撰写的《感悟通论》,原是我所撰著的《中国现代学术通论》中的一章,完成后未及发表,就在一些年轻的学者中传阅,他们中的几位并从各自的角度写成论文,尝试对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由于各人不同的知识背景,对问题的认识也各有其独到之处。这里将它们集中刊出,目的在于能引起学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并借以促进中国传统诗学的现代转化事业。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传统诗学中感悟这一文化资源的发掘、清理,是我近期在有关中国诗学的研究中思考得比较多的一个问题。除先后多次在一些学术场合谈过我的看法外,还于2002年发表过《中国诗学的文化特质和基本形态》一文,对其意义作过一些初步的说明。近期撰写的《感悟通论》,原是我所撰著的《中国现代学术通论》中的一章,完成后未及发表,就在一些年轻的学者中传阅,他们中的几位并从各自的角度写成论文,尝试对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由于各人不同的知识背景,对问题的认识也各有其独到之处。这里将它们集中刊出,目的在于能引起学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并借以促进中国传统诗学的现代转化事业。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传统诗学中感悟这一文化资源的发掘、清理,是我近期在有关中国诗学的研究中思考得比较多的一个问题。除先后多次在一些学术场合谈过我的看法外,还于2002年发表过《中国诗学的文化特质和基本形态》一文,对其意义作过一些初步的说明。近期撰写的《感悟通论》,原是我所撰著的《中国现代学术通论》中的一章,完成后未及发表,就在一些年轻的学者中传阅,他们中的几位并从各自的角度写成论文,尝试对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由于各人不同的知识背景,对问题的认识也各有其独到之处。这里将它们集中刊出,目的在于能引起学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并借以促进中国传统诗学的现代转化事业。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传统诗学中感悟这一文化资源的发掘、清理,是我近期在有关中国诗学的研究中思考得比较多的一个问题。除先后多次在一些学术场合谈过我的看法外,还于2002年发表过《中国诗学的文化特质和基本形态》一文,对其意义作过一些初步的说明。近期撰写的《感悟通论》,原是我所撰著的《中国现代学术通论》中的一章,完成后未及发表,就在一些年轻的学者中传阅,他们中的几位并从各自的角度写成论文,尝试对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由于各人不同的知识背景,对问题的认识也各有其独到之处。这里将它们集中刊出,目的在于能引起学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并借以促进中国传统诗学的现代转化事业。  相似文献   

15.
吴梅村诗学理论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爬梳钩稽吴梅村诗学之论 ,指出梅村诗学理论主旨有以下数点 :一为论诗主才思、性情与学识并重 ,这一诗学观 ,可以说是他的诗歌创作主体论之一。二为主知人论世 ,强调客观存在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这一诗学观 ,可以说是他的诗歌创作客观论。第三 ,梅村对明中叶以降诗坛流变史具有自己独特的批评意见 ,赞同“七子”派的基本主张 ,抨击“七子”派末流 ,批评“公安” ,鄙薄“竟陵” ,表现了他尚雅的诗学趣味。第四 ,指出梅村诗歌创作论与诗歌批评论 ,皆主“取其中”和“不可一端而求”的诗学理念  相似文献   

16.
杨时的易学,在程门弟子中水平最高。其易学论述,一是《易说》,保存在《大易粹言》等书中,一是《语录》、《文集》中的相关议论。从解《易》的思想来看,他受到了二程天理观的影响;其解《易》的方法,也多与《周易程氏传》一致。但这并不是说杨时就仅仅是二程易学的复述者。事实上,杨时易学展现出了"程—朱"主流脉络之外的另一种可能性。杨时易学在一些主要的概念如易、神,以及由此展开的生死观方面,都受到了张载的影响,并与佛、道有丰富的互动。  相似文献   

17.
曹建斌  陈歆 《职业圈》2007,(2):103-104
《诗学》是西方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其中提炼出来的“摹仿说”对后人的启示作用是巨大的,对后来的西方文学及其评论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就其中的摹仿思想作了一定的探讨和评述。  相似文献   

18.
悲剧,是《诗学》探讨的核心,其中情节更是悲剧的关键所在。“突转”与“发现”是悲剧情节的重要手段,以此突出悲剧的人物形象和主题要旨。《俄狄浦斯王》是古代希腊悲剧的代表,《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悲剧的范本。该文通过诗学的视角分析《俄狄浦斯王》和《哈姆雷特》的情节设计,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力图反映“突转”与“发现”对于悲剧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道德经》第一章的"无"奥妙无穷。老子的一些名词和概念都有实在的指向,而不是从概念到概念,从抽象到抽象,陷入到神秘的迷雾中。一个概念或思想有了真实的所指后,它才会有意义和价值。追问的是永恒,指向的是无,说的是无中生有,有、无之玄同为众妙之门。  相似文献   

20.
殷璠《河岳英灵集》诗学思想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的《河岳英灵集》是唐诗选本 ,同时也是盛唐诗学思想的理论总结。本文对殷《河岳英灵集》的诗学思想作了初步的梳理和阐释 ,着重分析了殷用以评判盛唐诗歌的标准 ,即风骨与兴象并重 ,并对殷所说风骨、兴象的理论内涵 ,相互间的关联 ,以及在中国古代诗学史上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