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问题成了我国高教界关注的重点.教学和科研的协调问题呼唤一种新的高等教育哲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源于毕业生就业机制的变革,当前我国公安高等教育正处在教育体制重大改革前期。因此,为了迎接挑战,公安高校须创新办学理念,坚持改革事业与时俱进;创新“教学、科研、办案三结合”模式,加强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规格;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提高教学机构效能。  相似文献   

3.
源于毕业生就业机制的变革,当前我国公安高等教育正处在教育体制重大改革前期。因此,为了迎接挑战,公安高校须创新办学理念,坚持改革事业与时俱进;创新"教学、科研、办案三结合"模式,加强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规格;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提高教学机构效能。  相似文献   

4.
培养创新人才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界共同的价值追求,其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重要的实践课题。高校建立或构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创新人才,至少应包括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和人才成长环境两大部分。我国高校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目前仍存在认识层面、制度层面、办学层面的问题。通过对电子科技大学教学实践的总结,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要改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人才培养的新理念;调整专业结构,构建多学科交融的学科专业环境;完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完善学分制管理模式,促进学生共性与个性的协调发展;积极探索研究型教学模式,将科研引入教学。  相似文献   

5.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培养创新人才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界共同的价值追求,其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重要的实践课题.高校建立或构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创新人才,至少应包括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和人才成长环境两大部分.我国高校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目前仍存在认识层面、制度层面、办学层面的问题.通过对电子科技大学教学实践的总结,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要改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人才培养的新理念;调整专业结构,构建多学科交融的学科专业环境;完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完善学分制管理模式,促进学生共性与个性的协调发展;积极探索研究型教学模式,将科研引入教学.  相似文献   

6.
跨国高等教育竞争力是国家高等教育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受高等教育国际竞争激烈、跨国高等教育竞争力不强等因素影响,澳大利亚把提升跨国高等教育竞争力作为维持其国际教育领先地位的重要途径.为提升其跨国高等教育竞争力,澳大利亚高校采取了产学研融合的人才培养策略、质量导向的科研创新策略和满足社会需求的社会服务策略.探索产学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的科研创新,提升社会服务的水平和影响力是澳大利亚高校提升跨国高等教育竞争力的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7.
试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与着力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既是新世纪的原动力,又是新世纪的新课题。大学生创新教育是否科学有效地开展,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文章从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教学改革之灵魂入题,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方面分析了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思路,进而提出高校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着力点,以期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有一定借鉴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成都域内高校应依据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结合成都经济文化产业市场人才需求,根据高校自身办学条件,找准自己的办学、科研和服务定位。明确各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目标和规格,通过“分层布局、创建特色、创新模式、搭建平台、分类评控、动态反馈”人才培养路径,使域内高校在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举办高等教育的多元化的办学主体大背景下合理定位、发挥特长,使其所培养的人才最大程度地满足地方经济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社会劳动分工所要求的各层次人才需求,最终使成都域内高校在人才培养、科研服务和社会服务中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创新人才培养不仅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向,而且也是高等教育最具时代特色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西方发达国家极为重视高校创新教育的实施和开展,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企业家精神,形成了项目模式、课程模式、科技园模式和导师制模式等特色鲜明的、卓有成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借鉴国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必须注意确立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建构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个性化创新教育体系,夯实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而高校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取得相应的成绩,但仍存在创新人才数量少、学科种类单一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教育理念有待创新;培养方案重理论轻实践;各高校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学校定位等参差不齐。有鉴于此,为构建新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当从高校管理、教师教学、学生评价以及政府支持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1.
借鉴国外高等教育的先进经验,挖掘我国地方高校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缺陷,介绍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做的一些有益尝试,并提出了一系列推动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策略,以期达到在教育部"质量工程"实施过程中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从科学发展观视角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发展的不竭动力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创新,切实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文章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方面分析了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思路,进而提出高校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着力点,以期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有一定借鉴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精英人才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我国高校共同面临的历史使命。在解读“精英人才”内涵的基础上明确了地方性高校“精英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指出构建地方性高校“精英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遵循系统创新、立足校本和动态发展的基本原则,从目标导向、教学资源、课程体系、教学流程、教学手段、质量评估、运行保障等七大方面进行系统整合。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层出不穷,有效丰富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质和内容.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因为起步较晚,发展程度不深,因而还存在落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文件精神不及时、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创新创业人才数量严重不足和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地位不突出等尴尬局面.文章通过梳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现状,探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归纳以往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高大学生科研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升高校学生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工学结合下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管理机制目前还存在教师指导科研创新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参与工学结合科研创新的主动性缺乏,企业参与学生教育管理的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因此,高校应从加强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创新学生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深化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改革等方面,对工学结合下大学生科研创新管理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地方高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才,成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在满足人民群众高等教育需求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现代社会的变迁,地方高校人才培养问题日渐呈现,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提上日程,以此适应现代社会对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7.
教育创新问题是教育理论问题 ,更是当前高等教育实践的重大课题 ,合并的地方高校如何通过教育创新推进自身跨越式建设和发展 ,已经引起包括高教界在内的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就江汉大学筹建以来推进教育体制、基本建设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科研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模式等方面的创新 ,进行了论述和探讨。就如何走出一条由分散的地方高校到现代化综合性大学的成功之路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8.
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已为国内外高等教育界普遍关注和重视。文章指出了我国高校信息管理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对高校信息管理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设想,并针对设想的内容提出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是当前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高校青年教师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良好的知识背景、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高校教师所具备的优势。但是,高校青年教师大都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师德意识不强、教学能力不足、相关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实践技能较差、科研能力不足。因此,高校只有将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加大对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投入的力度,不断改进培养措施,创新培养模式,加强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机制、体制,才能促进高校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极大地推动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创新语境下高校人才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高等教育机构必须积极承担起骨干和引领作用。高校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特点、独特的学科综合优势、特有的开放性,决定着它是国家创新体系中极具活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目标不明、思路欠清晰、培养模式缺乏创新等问题的确存在,而要承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使命,提供更多优秀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还需要做出更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