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新闻摄影是以摄影图片的形式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新闻报道。"1在"读图时代",图片新闻以独特的方式迅速发展,在新闻传播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新闻摄影会引起一些新闻伦理方面的争议。在突发性灾难发生后,如何使灾难新闻报道符合伦理道德,往往考验着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新闻摄影在灾难报道中可能遇到的伦理问题新闻摄影具备新闻性、真实性和瞬间形象性等特性。新闻摄影主要作用于人的视觉,传递新闻信息量的多少及  相似文献   

2.
苏红 《今传媒》2011,(9):51-52
我国的新闻在经历了政府新闻时代之后,在20世纪90年代又兴起了以"民生"为主的民生新闻时代,近几年又跃起了以"公民"为主的公民新闻时代。公民新闻风起云涌,新闻专业主义也面临着更大挑战。本文从两大方面论述了"新闻专业主义"与"公民新闻"时代之差异性变化。指出"公民记者"已经构成了这个时代的媒体符号。应当更好的发挥职业记者及"公民记者"的作用来完善社会新闻,更好的为党、政府及人民大众服务。  相似文献   

3.
苏状  王梅芳 《新闻界》2012,(18):37-40
当下新视觉技术与媒介环境下,公民新闻的传播特征实现了新闻伦理的某些新变。基于视觉传播场域,相应传统新闻伦理的"习俗的规约"、"客观的判断"、"公有之好"的伦理表现与伦理理想,公民新闻具有动机上的"自主的德性"、原则上的"正义的情感"、立场上的"弱者的反抗"的伦理特质,这些既为传播职业新闻伦理诟病,也在某种程度上构成职业新闻伦理实践盲点的补足,具有一定的反思意义。  相似文献   

4.
探讨新闻专业主义,不能离开"职业"观和"专业"观,尤其不能离开西方职业化发展的长期历史传统。从新闻专业主义到专业主义,从专业到职业,源于西方的新闻专业主义有完整系统的逻辑和历史支撑,西方"职业群体"在社会中担负的角色与中国也有很大不同。作为新闻专业主义之前提的"专业性职业"并非是对中国新闻业发展历程和客观存在的准确描述,忽视这一点则可能加大我们根据西方范式书写自身历史的风险。由此,我们需要把目光从具有局限性的"职业"和"专业"话语中移开,从具有某种封闭特性的"职业理念"中走出来,追寻一种更开放的"新闻理念",注意其与更广泛的人群和宏大时代主题的密切关联,涵纳所有新闻生产参与者们的集体意识和共同实践。  相似文献   

5.
"新闻客观性原则"是新闻职业的基本理念,但在贯彻中,往往就忘却了报道者要站在第三方角度审视事实这一客观性原则的操作要求。以我国传媒关于利益冲突事件的报道为例,本文阐释了新闻客观性理念的形成过程,分析了传媒各种缺乏客观性理念的表现。作者认为,新闻客观性作为一种理念,要内化为职业理念,而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或字面上。新闻客观和可信,取决于报道者自身对价值和事实之间的微妙平衡。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4,(24):50-53
新媒体时代,中国新闻伦理建设面临诸多困境,既包括新闻人职业认同感的降低,也来自公众舆论的一些负面声音和"污名"现象。媒介深度融合的热潮开启后,重振传统新闻人的职业精神,以"责任"引导其适应新的传播生态转型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下,新闻摄影以反映现实的独特功能,深受读者与媒体方的青睐。做好新闻摄影工作不仅需要有专业的摄影技术与技巧,还需要有眼高于顶的洞察能力,特别是要具备睁"双眼"拍新闻的职业素养。本文从新闻摄影现状入手,分析了新闻摄影的注意事项,并对新闻摄影的拍摄和价值意义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9月,《人民日报》连发数篇署名评论,批评"悬疑新闻"和其背后的"标题党"。"标题党"现象伴随着传媒作为利益单元的存在,由来已久。这是一种主要发生在业内、影响到业外的"专业"逐利现象,"悬疑新闻"只是其表现之一。说它"专业",是因为这些人谙练新闻价值的运用,但新闻传播专业的各种职业理念是相互关照的,这些人没有真实、客观的职业理念(也是一种职业道  相似文献   

9.
"由制度化或组织化方式构成的新闻就是制度新闻、组织新闻,即职业新闻。"显然非职业新闻的概念非此即彼。如今,职业新闻与非职业新闻已经悄然融合在一起,包围着我们的信息世界。本文旨在厘清这两大日益淡化的概念,重申新闻专业精神,恰如其分地引入"群众办报"的观点,激发起对未来新闻蓝图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方胜 《新闻知识》2012,(6):12-13,5
随着媒体新闻线索的竞争加剧,涌现出"职业新闻报料人"这一特殊的人群。本文提出了职业新闻报料人的定义,归纳了其以获取媒体奖励为目的,经常向新闻单位提供新闻线索,为媒体记者采访提供各种便利,以及和新闻媒体、基层群众都有密切联系的特点,分析了其对媒体新闻采编工作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媒体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仇娟 《视听》2016,(6):161-162
进入"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赋予公众更多发声的权力。传播技术的提升不仅加快了信息交互流通的速度,也扩大了滋生虚假新闻的可能性。一部分缺失了职业操守的新闻从业者无疑充当了虚假新闻的炮制者和传播者。但新闻工作作为一种崇高的工作,要求从业者要牢记自己的职业天职,恪守职业操守。本文从新闻失实的几种典型类型和具体表现出发,剖析当下媒体从业者职业操守失范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2.
黎力 《新闻爱好者》2012,(16):39-40
在新近发生的公共事件中,"新闻发言人"这一职业角色备受争议,本文试从社会表演学的角度分析"新闻发言人"角色定位的重要性。主要从个人形象与理想角色的差距、"面具"技巧的使用等方面来试图呼吁对"新闻发言人"职业角色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宏观角度对作为"五四"精神有机组成部分的"五四"新闻理念进行了梳理,认为"言论自由"、"新闻本位"、"社会公器"、"商业经营"、"职业范型"是"五四"新闻理念的突出要点,并认为这些理想追求在新时期新闻改革的不同层面有所承续,表现在以人为本,构建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坚持新闻本位,贯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方针;张扬公共性,为公众提供最广泛的表达渠道;肯定商品属性,走传媒事业化与产业化并举之路;培育新闻职业精神,塑造现代新闻职业理想和新闻队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概念出发,探讨了"伪新闻"与"假新闻"两者的区别,盘点了当今"伪新闻"存在的各种形式,进而从受众的成熟度和新闻从业者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等方面剖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最终提出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培养成熟受众等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5.
蔡林杉 《传媒》2021,(10):91-93
传统媒体时代,"在场"是新闻生产的既定要求,也是新闻生产者不可或缺的职业素养.数字时代,媒介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新闻生产生态,与此同时也在不断弱化新闻生产者的在场价值,出现了"后在场"现象.新闻生产者"后在场"背后的复杂性值得深入探究,需要强化现场新闻意识和新闻真实的价值,针对相应问题进行再思考和矫正.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6,(8):51-53
记者在新闻现场肩负着"群众的眼睛"的职责,只有把握现场,才能准确地传达出现场发生的真实场景,选择核心的新闻信息,配以相应的画面,这才是出镜记者职业素养的体现。《匹诺曹》是2014年由韩国SBS电视台播出的一名有着特殊才能的电视出境记者的故事,反映当今新闻记者的职业状态引人关注,尤其是其中涉及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问题,更是值得讨论。  相似文献   

17.
金毅 《新闻实践》2009,(1):33-37
只要细刨深挖,节日里不难发现大量具有特点的新闻资源,因此,节日出现"稿荒"不能怨天,只能从我们新闻人自己身上找原因.而要做到这一点,惟一的原则是,以一以贯之的职业精神与职业能力,去面对每一个节日的每一篇报道. 前些日子做改革开放30年回顾报道,其中有个专题就是"节日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新闻客观性"是新闻理论重要的基础命题之一,作为新闻专业主义的理想或追求,始终是人们评判新闻工作的原则.它是宏观理论,也是微观实践,是职业精神,也是文化形式和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特别是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使民众新闻与专业新闻的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在对既有观念整理总结的基础上,从观念论角度提出,"极化"与"融合"可能是民众新闻与专业新闻关系的基本走向。也就是说,或者职业新闻与民众新闻始终保持适当的距离甚或分离、分立,民众的保持本色,专业的更专业;或者两者产生互动融合。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新闻活动处于不断的演进变动之中。与此同时,中国的新闻生产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迁。从新闻生产的社会角度观察,中国新闻生产形成了职业新闻生产与非职业新闻生产的二元化结构;从新闻业角度看,职业新闻生产方式也在新闻生产主体、新闻生产资源、新闻生产工具、新闻产品形态、新闻生产关系等多个维度发生改变甚至变革。以技术作为切入口,从历时性的角度分析当代中国新闻生产方式的变迁,可以揭示新闻生产活动相关要素的演化与结构性变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