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特琳日记》是继《拉贝日记》、《东史郎日记》后,又一部反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真相的第一手原始档案材料。魏特琳则作为一位美国女教授、南京大屠杀的亲历和南京女性难民心目中的“活菩萨”,其个人亲历档案——魏特琳的日记,详细记载了她亲见亲闻亲身经历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及在此后数年间日军在南京实施殖民统治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有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重要史料不断被发掘、整理与出版。这其中最著名的是南京大屠杀期间滞留南京的西方国家人士从第三者角度所著的《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日本侵华老兵东史郎从加害者角度所著的《东史郎日记》。这 3 部日记被译成中文出版后,在国际国内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以日记这种文体,以亲历者的身份,记录下了侵华日军对南京人民所犯下的这种反人类、非人道的累累暴行。人们在审视这些记录日军暴行的日记时可能要问,有没有中国人自己记录下的日军暴行日记?如能发现当时中国人自己所写的日军在南京所犯暴行记录…  相似文献   

3.
《魏特琳日记》是继《拉贝日记》、《东史郎日记》后,又一部反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真相的第一手原始档案材料。拉贝是一位德国人,其日记以保持原始档案史料价值见长;东史郎是一位原日本士兵,是作为受害一方的日记;而魏特琳则作为一位美国女教授、南京大屠杀的亲历和南京女性难民心目中的“活菩萨”,  相似文献   

4.
文摘 《兰台内外》2013,(3):58-59
近10年来,关于南京大屠杀最有份量的著作,当属南京大学教授张宪文组织编撰的78卷本《南京大屠杀史料集》。他协同国内外近100位专家学者,遍访欧美日各国档案馆、图书馆,搜集包括加害者、受害者和第三国人士的日记、书信等大量宝贵的资料,最终汇集成这部4000万字的巨作。  相似文献   

5.
五十七万字的《魏特琳日记》,是继《拉贝日记》、 《东史郎日记》之后,又一部反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真相的第一手原始资料,是揭露侵华日军暴行最具说服力的证据之一。长期以来,日本右翼分子屡屡篡改历史教科书,并扬言“南京大屠杀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魏特琳日记》的面世,对于这种甚嚣尘上的论调,不啻于一记响亮的耳光。 本书作者明妮·魏特琳 (Minnie Vautrin),中国名华群,美国传教士。她于1886年出生于美国伊利诺州,1912年来中国合肥办学传教,任合肥三育女中校长;1919年至1940年5月,…  相似文献   

6.
《魏特琳日记》是继《拉贝日记》、《东史郎日记》后,又一部反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真相的第一手原始档案资料。拉贝是一位德国人,其日记以保持原始档案史料价值见长;东史郎是一位原日本士兵,是作为加害者一方的日记;而魏特琳 则作为一位美国女教授、南京大屠杀亲历者和南京女性难民心目中的“活菩萨”,其个人亲历档案──日记具有其它档案资料不可取代的价值。 明妮·魏特琳(Minnie Vantrin),中 国名华群,美国传教士。1886年出生于美 国伊利诺州。1919年至1940年5月,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授等职,在…  相似文献   

7.
彭波 《传媒》2009,(10)
上海汉口路300号,是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的所在地.每一个华灯初上的夜晚,是解放人忙碌的正午,挑灯夜战,忠实地记录着这一天的"上海日记".次日清晨,新鲜的新闻食粮就与数十万读者见面了.60年的坚持,2万多天的"亲密接触",16万多个版面的"精耕细作",<解放日报>和她的忠实读者们一同浇筑着这本成长日记,见证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嬗变.  相似文献   

8.
辰目 《传媒》2015,(15)
因为要纪念“七七事变”78周年和迎接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典礼,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邀请我国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在“强素质、作表率”主题读书讲坛上做了题为《南京大屠杀的真相与思考》的特别演讲.他去年为南京大屠杀的第一次国民公祭日撰写了《南京大屠杀全纪实》一书,为了完成这本书的写作任务,他奔波于海内外,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包括诸多不为人知的各种文稿,访问了尽可能找得到的当事人和了解当事人的社会关系,利用每天凌晨4点到上午8点和晚上的空隙,整整经历了6个月的时间,终于完成了60余万字的书稿,一经问世,便轰动全国,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新华社报道。2007年8月13日/,收集了部分大屠杀遇难者和幸存者资料的《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录》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名录》在南京首发。《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录》收录了八千二百四十二名遇难者的资料:《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名录》收集了两千五百九十二名幸存者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纪录片<南京>由导演比尔·古登泰格和丹·斯图尔曼联合执导,以中日战争之外的第三方--1937年在南京的西方人的视角,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南京大屠杀的人间惨状.影片的素材主要有三部分:人物"口述"、实地拍摄影像及历史影像资料.人物"口述"在该纪录片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相当于一条主线,将零散的历史影像资料按时间顺序贯穿起来,推动了整个纪录片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