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小真 《学周刊C版》2014,(6):189-189
文章剖析了阅读过程应注重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要求教师优化阅读活动策略,培养学生阅读情感体验,发展个性化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的一项重要的要求。作为一种阅读结果的“情感体验”是靠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潜心体验”来实现的。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体验情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从而实现学生阅读体验的个性化形成。  相似文献   

3.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的一项重要的要求.作为一种阅读结果的"情感体验"是靠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潜心体验"来实现的.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体验情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从而实现学生阅读体验的个性化形成.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情感体验”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学习目标,作为一种阅读结果的“情感体验”是靠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潜心体验”来实现的。初中语文课文的内容广泛,它为学生提供了许多情感体验的文章,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下面以苏教版九年级语文《台阶》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在情感体验中升华学生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能以自己的阅读完全代替学生的阅读,不能以自己的情感体验完全代替学生的情感认知,而要强化并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个性体验,引导并促进学生在阅读中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建构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作文》2007,(3)
一、在阅读中培养情感作文的基础是阅读,阅读是习作的营养。阅读过程是获取习作知识的过程,也是情感体验的过程,要使学生有作文情感,应先从阅读中培养情感。作文教师应研究作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策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内在情感体验经验,与语言文字产生共鸣,促进学生体验性阅读,从而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培育学生语感。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并在阅读中注重情感的体验一直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在阅读指导过程中应为学生阅读提供必要的帮助,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生成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素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让学生爱上英语阅读课堂最好的办法是运用策略让学生能亲历情感体验。让学生在阅读课堂中亲历情感体验是促成教学目标实现的内驱力,是文本作者和学生之间情感的纽带,是课堂教学质量达到一定高度的自然升华。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有这样的阐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阅读教学,以学生的阅读体验作为立足点,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成为阅读教学不竭的源泉。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体验,已成为语文课程改革的热点。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关注学生阅读体验生成的有效性,又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难点。  相似文献   

12.
训练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思维和情感体验,训练其思维个性、情感体验和阅读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倡导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  相似文献   

14.
刘鹏 《现代语文》2013,(10):123-124
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见新课程改革强调对学生阅读的个性化体验、感悟和表达重视,尊重和凸显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进行这种情感体验呢?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见个性化的阅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激发,只有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他们在语文课上才会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17.
正在语文教学的核心板块"阅读与写作",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更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表达,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基础知识、体验文字情感,在写作中实现准确、流畅的自我表达。一、立足阅读,夯实学生的基础阅读是学生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初中语文教学应着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交流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捉到,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19.
语文阅读需要学生参与其中去体验,没有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参与,语文的阅读教育也就犹如"鸡肋"。学生只有去体验阅读,深入文本中,才能与作品中的角色、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交汇,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和情感上的沟通。  相似文献   

20.
作文的基础是阅读,阅读是习作的营养。阅读过程是获取习作知识的过程,也是情感体验的过程。要使学生有作文情感,应先从阅读中培养情感。因而,教师应研究作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策略,应在阅读中注重学生的作文情感的培养。为此,一要引导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优美,感受人物的生动形象和特点,感受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