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粤西雷歌中的民俗事象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歌与民俗关系密切,民歌可反映民俗,是民俗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丰富多彩的民俗又不断丰富着民歌的内涵和外延。粤西雷歌中所蕴含的民俗事象极为丰富,涉及雷州半岛人民的生产习惯、精神信仰、饮食习俗、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反映了雷州半岛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精神特质。试图透过粤西雷歌中的民俗事象这一活动窗口,来探究雷歌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2.
民俗旅游是社会热点,也是学界显学。民俗旅游研究火爆,旅游民俗研究稀少是其现状,建立旅游民俗学的学科框架迫在眉睫。旅游民俗学是以民俗学的视角对于民俗旅游与旅游民俗进行科学研究、对于民俗旅游产业和旅游民俗文化事业开展社会服务的一门科学。旅游民俗学有着四个方面的重要研究内容:一是可用于旅游的民俗资源及其转化研究,二是对于民俗旅游的经济研究与服务,三是对于旅游者与从业者的研究与服务,四是对于旅游与民俗文化传承及其社会发展问题的研究。民俗学首先需要更新自我对于民俗的解释,才可能为民俗旅游产业提供服务。民俗的核心属性是构建认同,叙事是民俗的存在形式,通过民俗叙事拓展民俗旅游研究的空间,是民俗学家的独特优势。以语言叙事、仪式表演行为叙事和景观叙事为一体的民俗大叙事观,是旅游民俗学的研究入口。大叙事学说,民俗认同学说,可以此为基础构建旅游民俗学研究的话语系统。民俗表演的观赏性与民俗景观的观赏性,都是民俗叙事的再生产的重要内容。把民俗叙事研究定位为旅游民俗学的学科基础和前提,是因为民俗旅游不能离开民俗叙事而存在。  相似文献   

3.
民歌是民俗资料的重要载体,是传承民俗的一种重要工具。本文通过对紫阳民歌的整理和分析,努力发掘其中有关紫阳民俗的艺术表现内容,并结合紫阳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了解说。全文分上、中、下三篇,分别介绍和解说了紫阳民歌中所表现的紫阳物质民俗、社会民俗和精神民俗。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民俗与地理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民俗是我国人民对生产与生活经验的总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民俗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而言,民俗形成与演变的自然基础是地理环境,民俗的传播与扩散受地理环境的制约,民俗的区域差异是地理环境区域差异的反映,民俗也是人们适应地理环境、实现人地关系协调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5.
绩溪民俗词是绩溪民俗历史发展和绩溪方言历史演变的产物.绩溪民俗词是绩溪民俗事象在方言中的反映,是绩溪方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绩溪方言区别于其它方言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民俗经济是指与民俗活动相关的经济,它包括与民俗直接关联之衣食住行与生老病死类的商品生产与消费,也包括民俗演艺及民间文艺转化而来的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与消费;此外,民俗经济也指因民俗活动的开展而带来的特别消费。民俗经济是一种认同性经济,它是历史形成的重要经济与文化资源之一。中国民俗经济体量巨大,生态功能与文化功能很强,其对于中国经济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民俗经济资源需要一次大规模的普查,建立资料库以为开发之用;政治文化与制度文化对于民俗消费习俗的影响至关重要,民俗经济对于文化传承与文化认同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消费习俗是经济的核心驱动力之一,民俗生态对于经济发展存在综合关联。总之,经济民俗学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有待系统的理论建设。当下而言,经济民俗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有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民俗志学说,是钟敬文教授倡建中国民俗学派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田野民俗志的概念,以田野民俗志为一分支,同时建设它的另一分支文献民俗志,可以发展钟敬文的民俗志学说,壮大中国民俗学派。田野民俗志与民族志的关系,它自身的概念、性质、结构、功能,及其对建立与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相邻近又相区别的民俗学理论的独立意义等,是构建田野民俗志必须探讨的几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京华烟云》一书以朴实无华的手法描绘了中国近代史中一幅气势磅礴的画卷,用英语给读者,尤其是西方读者,展示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该小说对民俗文化所包括的精神民俗、社会民俗、物质民俗、语言民俗四大领域均有精彩的描述。  相似文献   

9.
作为民俗群体的一种文化创造,民俗既具有社会性和集体性,又具有多样性和个体性,同时还具有鲜明突出的动态性和特殊性。同一民俗事象在同一民俗群体中,由于不同民俗主体间主客观因素的差异,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会有所不同。因此,民俗个案的调查与分析将会对其研究所具有的民俗学价值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向先清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3):18-21,33
民俗摄影的兴起和发展是时代的产物,是当今社会民俗受到重视的表现。通过分析民俗摄影的兴起、民俗摄影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众文化等现代社会文化现象之间的关系,揭示出民俗摄影在今天的价值:民俗摄影已经成为现代化和全球化背景下人们的民俗记忆。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今天,人们通过民俗摄影这种艺术方式来表达他们对具有传统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的民俗的关注,来表达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依恋。这实际上是现代人在精神家园丧失之后对现代社会的一种反思,是人们对现代性的一种美学反应。  相似文献   

11.
民族声乐艺术风格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是传统戏曲、曲艺、地方民歌等艺术形式的总称。民族声乐种类极为丰富,风格多样。"风格"由审美情趣、文化特征、生命状态等内容构成,是形成民族声乐艺术的基础;它丰富了民族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风格"是民族声乐艺术继承和发展的核心,主要体现在它的民族性、语言性和发展的包容性。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应以继承传统民族文化之精华,从而形成一种不失民族风格的声乐艺术。  相似文献   

12.
东方文学的整体是由作家文学和民间文学构成的。东方民间文学是东方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文学是所有民族文学的母体,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一部民间文学作品和一部作家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而是一种民间文学传统或者口头传统与一个民族文学传统之间的关系。东方各国的民间文学共同构成了东方民间文学的实质内容,是东方民间文学作品描述和理论探讨的基础。目前东方民间文学的研究状况还基本处于“一国民间文学”的阶段。各国的研究状况很不平衡。研究东方民间文学要关注民间文学的口头传统。重复和程式化是其最主要的特征。东方民间文学的学科建设,既要吸收和继承东方文学研究领域里的一些可资借鉴的研究成果,还要吸收民间文学界的理论成果。并以东方各国一国民间文学研究为基础.逐步建构东方民间文学的理论结构和体系。  相似文献   

13.
华林 《铜仁学院学报》2006,8(2):14-15,26
民间文学是研究民俗,民间俗信的重要线索和重要依据:一个地方,一个民族的民间文学常常反映出一个地方或一个民族的民俗。而民俗又反映着一个地方或一个民族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和文化氛围。研究铜仁的民间文学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铜仁独特的民俗,而且对于开发铜仁,建设铜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传承人是民俗传承的承担者,与民俗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当民俗还是大众的生活常态时,是无所谓传承人的,传承只是群体词的代际传递。因此,传承人的个体崛起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民俗文化的衰落。而民俗的复兴,其实是传承人与民俗文化之间的非正常互动,极易造成群体性文化沦为个人的有意识创作,但仍具有生活文化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客家山歌风格变化的差异很大,呈现多样化特征。从产生的地域和文化背景来看,客家山歌具有北方民歌遒劲刚健的风格;从客家人生存环境看,客家山歌表现出婉约柔曼的南方民歌风格特征。客家山歌多样化的风格特征,与它所受的文学、语言、环境以及客家人的心理格局、情感表达方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论当代手机短信文化的民间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机短信是当代大众文化的一种,同时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新的民间文化,具备浓厚的民间性。首先,在创作传播、思想内容等方面都具备民间文化形态的特征;其次手机短信的狂欢化美学色彩也体现了其民间本质;第三,在形式上将各种艺术形式杂糅在一起,也是民间自由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史料典籍对于民间文化具有某种佐证的作用,但不可能佐证一切民间文化。从历史的角度讲,民间文化要比典籍文化渊源流长,覆盖面更广阔。因此,民间文化被称为母体文化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  相似文献   

18.
曲艺音乐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但新世纪以来,地方曲艺音乐的发展和传承受到极大冲击,将其引入地方高校音乐教学对弘扬地方特色文化有积极意义。青田鼓词是丽水民间曲艺中较为独特的一种说唱艺术,将青田鼓词引入当地高校音乐教学,可以凸显高校音乐教育的地方特色,有助于完善民族音乐的教学,充实和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并结合本土民间音乐的特色,探索出更好的教学实践形式。  相似文献   

19.
民歌是民俗的重要载体,民俗又是民歌的物质依托。本文从分析河曲民歌入手,透视在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双重浸润下的河曲独特的人文地理,通过解读其中蕴含的民俗事象,以便更清晰地了解其产生的生态环境和历史背景,为进一步研究其艺术特点和功能价值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20.
陕西民间刺绣中云纹纹样的载体及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民间刺绣中的云纹纹样,是历史文化与民间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是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发展和演变的物化载体,是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以云纹纹样为设计题材的刺绣与节令习俗、婚俗、丧葬习俗、寿诞习俗、居住习俗、服饰习俗和宗教习俗都有密切的关系,成为陕西民间最常见和最有表现力的刺绣题材,也成为民俗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表现形式和艺术媒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