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是教学的基础。任何教学活动,如果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获得成功的。在中国古代,孔子很早就认识到了“好”“乐”在学习中的作用。《论语·雍也》中就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说法。“好”“乐”在这里都有兴趣的含义。  相似文献   

2.
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便是兴趣。有了兴趣便有了做事的动力,有动力就会努力,努力了就有可能成功。同样,学生要想学好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上显得尤为重要,那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肖安平 《黄冈师专学报》1998,18(7):154-155,157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和“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就是学习兴趣.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有一句名言:“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自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兴趣和爱好都是以情感为动力的心理因素,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内部动力.教学实践证明,不少较差学生之所以能后来居上,  相似文献   

4.
王川 《学周刊C版》2011,(11):37-37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描述的是学习的三个境界:知、好、乐,其中以“乐”为最高境界。这就是说以学习为快乐是学习的最佳状态。新的教学理念.提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兴趣就有学习的积极性.而有积极性还是不够的.还要令学生在学得知识后产生快乐感乃至幸福感.即“有所得而乐也”。这样的学习过程才是良好的.这样的教学才是成功的。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却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5.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学生的兴趣、积极性是教学的基础,任何教学活动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参与的热情,是无论如何不能成功的。孔子很早就认识到“好”“乐”在学习中的作用,《论语·雍也》中就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相似文献   

6.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革新》2005,(4):57-57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作为教师应千方百计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7.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与“乐”准确地概括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常言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指的正是“兴趣“。如果学生缺乏兴趣,就不可能把学习学好。  相似文献   

9.
正可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之者”是学习中的最佳境界,只要学生达到了乐学的境界,就能以学为乐,勤奋好学,苦中求乐。因此可以说:学生对数学学科兴趣的强弱决定了学生数学质量的高低。  相似文献   

10.
朱国兵 《考试周刊》2013,(80):166-166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与“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就是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尤其是在当前,部分地区中考暂不考生物,不少学生把它当做负担。在此情况下。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积极思维、主动学习.就变得异常重要.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使其在生物教学中产生兴趣.  相似文献   

11.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就是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会越学越高兴、越写越有劲。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有趣的写作情境,精心引导学生,就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开放、活跃的气氛中快乐作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其学习的关键.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效地激发起来.  相似文献   

13.
邓娟 《考试周刊》2010,(17):178-179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如果我们传授的知识,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地学习和领会。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乐”字,道出了兴趣在求知中的关键性。  相似文献   

14.
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乐之,就是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旦高涨,就会以学为乐,欲罢不能。“乐”学也是成功的汩罗课堂教学改革的“三字经”之一,“乐”才会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到“我要学”。那么,如何使学生乐学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几年来在自然科学(生物学部分)教学中尝试性实践的点滴体会。至善住上课构的“兴奋点”对某些大型的公开课,学生会报紧紧张.这时应设法迅速稳定学生借给.同时又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一次公开课前,我就讲了一个心理学实例“剪去胡须的…  相似文献   

15.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可见,培养兴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培养浓厚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学习、求知.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因此.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是学习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16.
一、激发兴趣,点燃习作的热情兴趣是习作的动力,它促进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正可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是学生习作的最佳境界,只要学生达到了乐写的境界,就能以写为乐,苦中作乐。1.不做限制,敞开心扉,培养习作的兴趣。学生  相似文献   

17.
早在两千年前,中国最早的教育家孔子就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可见“乐”是“知”的前提,没有“乐”,也就谈不上“知”了。 要让学生“乐学”,首先还得老师施以“乐教”,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唤醒学生的学习乐感。在学生倍尝学习的苦涩的同时。再为学生献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之大是众所周知的,怎样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试图从兴趣培养的必要性人手,探讨兴趣培养的组织形式及其在实践中的尝试。一、兴趣培养的必要性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即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对英语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主动地参与各种英语学习活动,并从中获得乐趣。  相似文献   

19.
岳艳 《阅读与鉴赏》2011,(12):46-4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更是学好一门课程的基础,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这里的好之乐之就是指兴趣了。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思想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可见,培养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科成绩的关键。只要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乐学、好学,同时也会令原本枯燥乏味的政治课堂变得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