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为保证报刊新闻报道内容的真实、准确、公正,维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报刊的出版秩序,根据《出版管理条例》相关条款,对报刊刊载虚假、失实报道和纪实作品的处理作如下规定; 一、报纸、期刊必须遵守新闻出版法规,刊载新闻报道和纪实作品必须真实、准确、公正。报刊不得刊载虚假、失实的报道和纪实作品。 二、报纸、期刊刊载虚假、失实报道和纪实作品,有关出版单位应当在其出版的报纸、期刊上进行公开更正,消除影响;致使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有关出版单位应当依法承担民  相似文献   

2.
最近,新闻出版署发布《报刊刊载虚假、失实报道处理办法》。从此,对虚假、失实报道和纪实作品的处理有章可循。《处理办法》是根据《出版管理条例》的相关条款作出的。具体规定如下:一、报纸、期刊必须遵守新闻出版法规,刊载新闻报道和纪实作品必须真实、准确、公正。报刊不得刊载虚假、失实的报道和纪实作品。二、报纸、期刊因刊载虚假、失实报道和纪实作品,有关出版单位应当在其出版的报纸、期刊上进行公开更正,消除影响;致使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有关出版单位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三、报纸、期刊因刊载虚…  相似文献   

3.
信息窗     
新闻出版署发布《报刊刊载虚假失实报道处理办法》据新闻出版报消息顺刊刊载虚假、失实报道处理办法阳前由新闻出版署发布执行。从此,对虚假、失实报道和纪实作品的处理有章可循。《处理办法》是根据《出版管理条例》的相关条款作出的,具体规定如下:一、报纸、期刊必须遵守新闻出版法规,刊载新闻报道和纪实作品必须真实、准确、公正。报刊不得刊载虚假、失实的报道和纪实作品。二、报纸、期刊因刊载虚假、失实报道和纪实作品一有关出版单位应当在其出版的报纸、期刊上进行公开更正,消除影响;致使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分…  相似文献   

4.
王国庆 《传媒》1999,(6):9-9
3.问:报刊的更正与答辩有何规定? 答:发表更正与答辩是新闻机构对所刊发的不真实、不公正的内容履行的一种职责。《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报纸、期刊发表的作品内容不真实或者不公正,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当事人有权要求更正或答辩,有关出版单位应当在其近期出版的报纸、期刊上予以发表;拒绝发表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这一规定,新闻出版署最  相似文献   

5.
《传媒》1999,(5):14
为了保证报刊新闻报道内容的真实、准确、公正,维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报刊的出版秩序,根据《出版管理条例》相关条款,对报刊刊载虚假、失实报道和纪实作品的处  相似文献   

6.
“新闻侵权”是指广播、电视、报纸或其他新闻媒体所播出、刊发的报道、评论内容严重失实,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行为。其主要表现样式是指损害或侵害公民或法人的“人身权”中的“肖像权”、“名誉权”和“隐私权”等。  相似文献   

7.
孙振军 《传媒》2002,(3):35-37
“新闻侵权”是指广播、电视、报纸或其它新闻媒体所播出、刊发的报道、评论内容严重失实,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侵权行为。其主要表现形式是指损害或侵害公民或法人的“人身权”中的“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和“隐私权”等。  相似文献   

8.
建议稿条文十二、[承担责任的方式] 问:新闻作品侵害名誉权的,如何承担侵权责任? 答:新闻作品侵害他人名誉权的,应当首先适用公开赔礼道歉、发表更正报道以恢复名誉的方式承担责任.新闻媒介和出版机构有重大过错或造成当事人经济损失的,应适当承担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9.
《新闻记者》2008,(9):65-68
建议稿条文十二、[承担责任的方式] 问:新闻作品侵害名誉权的,如何承担侵权责任? 答:新闻作品侵害他人名誉权的,应当首先适用公开赔礼道歉、发表更正报道以恢复名誉的方式承担责任。新闻媒介和出版机构有重大过错或造成当事人经济损失的,应适当承担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0.
"新闻侵权"是指广播、电视、报纸或其它新闻媒体所播出、刊发的报道、评论内容严重失实,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侵权行为.其主要表现样式是指损害或侵害公民或法人的"人身权"中的"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和"隐私权"等.  相似文献   

11.
郝远 《编辑学报》2012,24(6):543-543
第9条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等应当由出版单位出版。本条例所称出版单位,包括报社、期刊社、图书出版社、音像出版社和电子出版物出版社。法人出版报纸、期刊,不设立报社、期刊社的,其设立的报纸编辑部、期刊编辑部视为出版单位。第10条国务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全国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新闻界一直被不断增多的新闻官司困扰着。“新闻官司”即新闻侵权诉讼,是因报纸、期刊、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介发表新闻或者其他作品在内容上引起侵害他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合法权益的纠纷而导致的诉讼。 新闻官司增多,一方面说明公民寻求法律保护的意识和人格尊严意识的增强;另一方面表明,新闻  相似文献   

13.
新闻出版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方式郭登科本文所谓新闻出版侵害名誉权是指报社、数刊社、出版社在自己出版的报纸、期刊、图书及省像制品上故意或者过失地刊登侮辱、诽谤公民或法人的作品,或者揭载公民的隐私,造成受害者名誉权损害的行为。从近世各国的情况看,新闻出版完全...  相似文献   

14.
京华时报等8家报纸刊载严重失实报道,受到新闻出版总署的严肃处罚,给所有新闻采编人员再一次敲响警钟:虚假新闻的危害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5.
京华时报等6家报纸刊载严重失实报道,受到新闻出版总署的严肃处罚,给所有新闻采编人员再一次敲响警钟:虚假新闻的危害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6.
新闻侵害名誉权是指用发表新闻的手段使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名誉受到伤害的行为。正因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社会活动是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而名誉权又是与之密切相连的权利,所以新闻媒体和新闻记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构成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名誉权的伤害。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会构成新闻侵害名誉权的行为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新闻侵害名誉权是指用发表新闻的手段使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名誉受到伤害的行为。正因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社会活动是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而名誉权又是与之密切相连的权利,所以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构成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名誉权的伤害。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会构成新闻侵害名誉权的行为呢?  相似文献   

18.
在今年4月15日出版的沈阳日报上,引起读者注目的是一组有关失实报道的公布材料,它具体地列举了本报在去年发生的7条失实报道的题目、时间、失实内容和失实原因。这是我们编委会自我批评、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加强新闻的真实性而采取的措施。为了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从1983年起,每年4月15日,在报纸上把前一年度比较突出的失实报道公布于众,求得群众的监督和批评。平时,每当报道中出现失实问题时,我们及时地在报纸上进行更正,并  相似文献   

19.
侵权行为是指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集体的财产,以及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其他致害行为.侵权行为具体化至新闻法学领域即为新闻侵权行为.①侵权行为包括侵害他人财产权利的行为和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在新闻工作实践中,侵害他人财产权利的行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闻媒介刊播失实新闻或虚假广告对群众的财产权利造成的间接侵害;二是抄袭剽窃造成对他人著作权的直接侵害.  相似文献   

20.
报刊公开更正,指对已发表的文章中有关错误所进行的公开改正。这里所说的公开更正,单指因新闻报道特别是批评性报道发生错误而涉及对公民或法人权益纠纷而进行的公开改正之举。新闻的生命是真实。准确、客观、公正、全面是新闻真实性的题中之义。但是,新闻因受从业人员认识水平、思想作风、采访手段的限制,加上时效的特殊要求,发生差错有时是难免的。同时,即使新闻的内容是真实的,但因侵害了公民的正当权益,也会造成过错或过失。对此,报刊社理应进行必要的公开更正。然而,多年来的新闻实践表明,当批评性报道出现失误而涉及公民或法人权益争议时,不少作者和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