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林宗 《中国档案》2004,(12):50-51
今晚参加合唱训练回单位时,已经快11:00点了吧?刚才打电话回去,爱人说女儿雨竹已经睡着了。五岁的雨竹昨天在电话里骂我是“小头爸爸”,她妈妈哄她说我每天很晚回去,很早就走了。听说她还真像“大头儿子”一样,每天给我写了封信呢!……明天中午再加两小时的班,历史档案著录工作应该可以完成了,晚上是该回家一趟了……  相似文献   

2.
女儿要上街了,妈妈就叮咛:“路上一切小心!”女儿一边继续迈步,一边拖长着声音回答:“知——道!”从这个声音里可以听出几分厌烦。本该责备她,但又觉得妈妈的反复叮咛撞击着我的耳鼓也快要长出老茧来了,而这一叮咛实又无助于她避免意外或增强防卫。正在犹豫,女儿已经走远了。新近读到一本小书,前面有一篇《译者的话》,它临末写道:“作为三百年前一位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的作品,这些文章中难免掺杂有这样或那样的糟粕,与马克思主义、科学  相似文献   

3.
盒子里的吻     
佚名  林佚 《出版参考》2006,(2):34-34
一个母亲惩罚了自己五岁的女儿,因为她把一整卷精美而昂贵的包装纸剪坏了,是那种很少见的金色。当看到女儿用这卷包装纸包好的礼物盒放在圣诞树底下时,想起家里极不稳定的收入,这位母亲越发生气了。不管怎样,在圣诞节那天早晨,女儿还是把她精心用金色包装纸包好的礼物送给了妈妈:“妈妈,这是给你的礼物。”很显然,妈妈这时因为前一天生气的事而十分尴尬,当她打开礼物时,却发现里面空空如也。  相似文献   

4.
一天上午,我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里的声音显得很犹豫,她说:“你能给我订一份《生活报》吗?为这事儿,我在家想了一整天,真是不好意思!”听了这话。我没有犹豫,对着电话大声说:“行!没问题!”其实,我没有权利随便送人全年的报纸,只能自撺腰包给她订一份。可我觉得她的要求并不过分。因为她把我当成了她的儿子,我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妈妈。打电话的人就是商景超大娘。  相似文献   

5.
口香糖     
同事有个小女儿,刚上小学3年级。一天她捧着本《脑筋急转弯》,给爸爸妈妈出了一道智力题:“什么东西刚开始是硬的,用完以后就会软下来?”接着她又补充了一句:“不要想歪了!”——这也是书上的原话。不料孩子她爸过于敏感,听后勃然大怒,一把抢过书来撕个粉碎,还教训了女儿一顿。  相似文献   

6.
“广播号角响遍地,千军万马忙积肥”。这就是当前各地党委运用广播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大搞积肥运动的写照。中央台在1月25日“各地电台联播节目”里广播了农业部刘瑞龙副部长关于“加强麦田管理和备耕工作,掀起积肥高潮”的讲话。连日以来,在中央台每天十六次新闻节目和“对农村广播”、“在祖国各地”节目里,都不断地报道了全国各地人民为力争今年农业更大丰收而进行的积肥运动的情况,介绍了各地积肥、造肥和运肥的典型经验。各地人民广播电台充分发挥了1958年的宣传鼓动  相似文献   

7.
2002年6月中旬,湖北多家报纸都在显著位置报道了一条新闻:一个少女怀疑自己不是爸爸的亲女儿,就问妈妈。妈妈承认婚前曾与另一个男友发生过关系,所以她也弄不清女儿到底是谁的。于是女儿  相似文献   

8.
方言抵心     
有个女作家.在人到中年时找到了真爱.本来是天大的好事。让她感到遗憾的是,在和前夫协议离婚时.女儿怎么也不肯跟她。究其原因,她原先和她的一家人生活在小县城.而“真爱”在大城市.她曾对女儿说过:见了叔叔,不许再讲家乡话,难听死了。本来女儿普通话讲得很棒.但就这么一句.女儿便死活不肯跟妈妈.因为妈妈剥夺了她讲方言的权利,刺伤了孩子的心。  相似文献   

9.
一月三日上午九点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强大电波穿过祖国万里晴空,告訴人們苏联發射了巨型宇宙火箭这个标志着人类征服宇宙新紀元开始的好消息。中央台各个編辑部門的工作人員都动員起来,为了更快、更好地把这个消息传播出去而投入了紧张的战斗。从三日上午九时起,中央台对国內的节目中每半小时就播送一次苏联發射宇宙火箭的消息。在每天固定的十五次新聞性节目中(包括“各地广播电台联播节目”和“新聞和中央报紙摘要节目”),这几天都用大量时間向全国人民广播宇宙火箭飞行的最新情况。不少有关重要消息还配上了中国的传統的民問喜庆乐曲。三日当天,还邀請了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和力学家錢学森等同志作了有关苏联宇宙火箭上天的广播講話,在当天晚上的联播节目中播送了他們的講話录音。三日夜里,新聞节目中还播送了从宇宙火箭上發回来的两种訊号。  相似文献   

10.
当我看到由英国金飞士出版公司初版、湖北教育出版社翻译出版的《少儿动物百科》一书时,我的第一个反应是孩子们一定喜欢这样的动物书:果然,当我把这本书悄悄放在正在玩积木的女儿身边时.她一注意到这本书就放下玩具翻看起来。等我做好晚餐喊她吃饭时,她骄傲地告诉我:“妈妈,你给我买的新书好看极了,我已经看完了:”  相似文献   

11.
首先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在乔布斯去世的时候,有一个中国网民在网上写了一篇帖子纪念乔布斯。是他一个两岁半小女儿使用iPad的故事。他女儿一岁的时候接触iPad,开始女儿还不认识字,但是对iPad这个东西非常好奇,就看到这个点一下就可以打开,再一点就关掉,纯粹是对这个开和关触摸非常感兴趣。几个月以后随着她慢慢长大,发现iPad不仅是可以开关,而且里面有很多图片、视频,很好玩。她老爸就下载一些绘本书给她看,她发现里面有好多故事,还可以有语音讲故事,还可以插入互动游戏。后来女儿非常迷iPad,开始她老爸规定玩10分钟,后来抱着iPad不  相似文献   

12.
日前,广州一位妈妈在网上发帖,表示"我女儿在天河区一所公办小学读一年级,上周五进行了数学测试,全班45人,我女儿99分,已经是倒数第三名了",引起热议。她表示,起初她觉得女儿考得还可以,但老师在班级家长群里公布了考试结果,全班45人均在90分以上,100分的有30人,全班平均分99分,最低分96,99分是倒数第三的分数。她的女儿为此十分失落,为了语文能考100分,整晚都在读拼音。对此,这位妈妈表示孩子的压力实在太大了。众多网友纷纷表示认同。前段时间,高中文理不分科一说沸  相似文献   

13.
职业枯竭症     
韩白衣 《出版经济》2006,(10):56-59
清晨,一只美丽的麋鹿醒来,她一定清醒地知道,她得比森林里跑得最快的老虎还要快才行!不然,她就会被吃掉! 清晨,一只残暴的老虎醒来,他也一定清楚地明白,他得追上森林里跑得最慢的麋鹿才行!不然,他就会饿死!  相似文献   

14.
从事档案工作十余年,由于职业的潜移默化,几年来我有意无意地保存收集了一些有意义的家庭生活档案,虽不完整,但却珍贵。闲暇之余,我喜欢频频地翻阅这些生活经历,此时,目之所及,手之所触,都会给我带来无限美好的回忆,种种难以忘怀的情愫汇成一碧温馨的湖水,使心灵得以沐浴,给生活增添快慰。我的女儿今年9岁,聪明伶俐。在她还未出生之前,我便以第一人称为她记录了在娘胎时的感受,记录了母亲怀胎十月的希望和煎熬,以至于女儿曾挂嘴边的一句话是:“小时候在妈妈肚子里,妈妈吃啥我吃啥。”在女儿不会写字之前,我和爱人坚持为…  相似文献   

15.
我女儿朵朵两岁多的时候,有一次她妈妈在摘蘑菇,一边摘一边说:“今天给朵朵吃小鸡炖蘑菇。”朵朵就问:“小鸡给谁吃啊?”  相似文献   

16.
女儿刚上学时,因为离学校远,我总催她快点起床,上学别迟到。一天,她对我说,妈妈,我给你讲个故事,从前有个小狗叫阿黑,一天晚上,主人对阿黑说,明天咱们早点起,一起去打猎。第二天早晨阿黑5点就起来了,等着主人,但太阳都老高了,主人才起来,急急忙忙收拾东西。阿黑因为起得太早,  相似文献   

17.
我女儿乳名提提,阿凡提的"提".她今年6周岁了,9月1日刚刚成为小学一年级新生,有一个当记者的妈妈,孩子也特别爱多问些为什么."你妈妈是干什么工作的,今年多大了,在哪里上班?"这是女儿上小学第一天,一天下来,女儿就把同学们爸爸妈妈是干什么的,甚至爷爷奶奶有没有得糖尿病都调查出来了,班上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家住哪里也基本调查出来了.  相似文献   

18.
在广州,有人给我介绍广东电视台年轻女记者周晓瑾,“她是个很值得一写的人”。“她有些什么故事?”说实话,我很惭愧,在北京,对地方上新闻界同行了解得不多,对周晓瑾的事迹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回答是,她是“广州十大杰出青年”之一,原羊城晚报总编辑许实(即微音)在听了她的报告后流了眼泪,其他的,你采访之后就知道了。我的采访是在广播电台的播音室里,同电台的同志一道听周晓瑾的报告。她说这样可以节约大家的时间,听完后有什么问题可以再问她。一她爱流泪,说到自己忙于工作时将小女儿关在家里,在电话里听到孩子甜甜的嗓音“妈妈,我乖,什么也没动”时,她下泪,她怕女儿碰电爬高;说到她所敬重的奶奶邓颖超的去世,她下泪,她是周恩来的侄孙女;说到她所采访的那些身陷惨境的吸毒少女,她也下泪。  相似文献   

19.
刚会走路的时候就爬上台阶帮妈妈买酱油,4岁自己去幼儿园,8岁摆地摊赚钱补贴家用。她每天都是跑着上下学,她总跟自己说:“爸爸、妈妈在家里等我,虽然我不像别的同学有那么多的零花钱、穿漂亮衣服,但我有爸妈的疼爱,我心里觉得温暖。”这是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丈夫、妻子13年前自由恋爱结合到一起。妻子温柔贤淑,丈夫敦厚、宽容。女儿是家里的宝贝,她学习成绩优秀,她爱笑,她知道疼爱父母。但是,在这一家三口笑容背后,却是丈夫脑出血、冠心病、腰肌劳损,妻子严重类风湿。妈妈说,这个家多亏了年幼的女儿,是她撑起了家里的天。爸爸说,没有懂事的女儿,我和孩子她妈不可能活到今天……  相似文献   

20.
我的妈妈叫张燕,是一名下岗军属。在下岗的那段日子里,她整天闷闷不乐,为这我也曾为妈妈偷偷抹过几次眼泪。  一次偶然的机会,妈妈在翻阅一堆旧报纸时看到一则解放军报新闻函授中心招收第九届学员的广告。妈妈想与其在家呆着没事干,不如学学写新闻。于是她大胆地报了名,成为军报十届新闻函授中心的一名学员。很快妈妈便收到函授中心寄来的3本教材和一个学员实习采访证。“哈哈,妈妈也成新闻记者喽!”我和妹妹高兴地说。从此,妈妈就开始了一年的苦读。白天妈妈除了要为一家4口准备好饭菜,还要洗衣、擦地、外出采购,只有晚上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