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一、宋元时代的书院 “书院”这一名称起源于唐代。开元初年(713年)唐玄宗置丽正殿书院,十三年改为集贤殿书院。但这时的书院只是官方用来藏书和校书的地方,而不是读书和讲学的场所。直到唐末、五代时,书院才作为正式的教育机构出现在中国的教育史上。  相似文献   

2.
一、云南的书院概况书院是旧时会集士子讲学的地方,它始于唐代,而盛行于宋朝。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曾将集贤殿修书所改为集贤殿书院,虽有书院之名,但仅只掌握经籍之刊辑,并非讲学授业的地方。书院起到讲学教育作用,看来要到宋代,袁枚的《随园随笔》记载:“书院之名,起于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也。”宋朝时,有一富人名叫曹诚,损资建书院,此事传到京城,诏赐名应天书院,  相似文献   

3.
具有学校功能的书院,有"聚书"、"聚徒讲学"和"习礼"这三个"要件".乃古代"留意斯文之地方贤士大夫"所为的一种学校模式.其产生的年代曾长期有争议.建于唐代的具有教学功能的书院于二十多年前,在江西已发现有确实的证据.东佳书院(东佳书堂、义门书院)史料的发现,已使书院起始于唐代成为中外教育史学界的共识,而后又发现了多处,如桂岩书院、景星书院、施肩吾书院(石室书堂)、都官书堂等等.近年有人又提到了丰城的罗山书院、进贤的栖贤书院亦建于唐代,然而这两所书院当时(唐代)是否已具有学校性质尚待证实.  相似文献   

4.
在古代书院初创阶段的唐代,全国共有地方书院49所,河北拥有3所书院,其中保定地区有2所,这在全国书院分布的相对比例较高。全国大部分地区书院的发展大多在两宋时期,保定书院同期水平与全国其他地区书院发展态势相比,明显落后。但到了元代,保定书院呈现出一种上升现象,就河北省域而论处于前列。考察区域书院教育的沉浮变动,可以发现与现代教育之间的渊源关系,从而为当今教育提供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5.
安徽的书院     
书院起于唐代,是时为官家藏书校书的场所。到了唐末五代,这种类似图书倌的书院,就变成了讲学读书,担负教育任务的机关。 安徽的书院,以宋朝皇祐年(1049年)颖  相似文献   

6.
在古代书院初创阶段的唐代,全国共有地方书院49所,河北拥有3所书院,其中保定地区有2所,这在全国书院分布的相对比例较高.全国大部分地区书院的发展大多在两宋时期,保定书院同期水平与全国其他地区书院发展态势相比,明显落后.但到了元代,保定书院呈现出一种上升现象,就河北省域而论处于前列.考察区域书院教育的沉浮变动,可以发现与现代教育之间的渊源关系,从而为当今教育提供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书院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教育机构和教学组织,一般是由私人出资创建,并在著名学者的领导下,积聚大量图书,聚众授徒讲学,而且以传播知识,研究学问为主要内容,以下层平民为主要教育对象。它不是官学,但却是官学的一种补充,后来还具有半官方的性质;它是私学,但远比一般的私学规范。书院之名,始见于唐代,最初是官方藏书、校书的地方。到五代末期,正式出现了聚众讲学的书院,即庐山国学(为宋代白鹿书院的前身)。宋代出现了全国著名的四大书院或六大书院,六大书院为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和茅山书院。南宋是书院发…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书院,早在唐代便有了.不过书院在唐代,主要是政府修书之所在。被后世称为学校式的书院,虽也发端于唐,但较成熟的则始于五代而成于宋。故到北宋初,作为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言,已有著名一时的四大书院或六大书院出现了。唐代的书院,其制度异于宋、元、明、清诸代,实  相似文献   

9.
邓洪波先生所著《中国书院史》是一部全面系统地论述中国书院历史的学术专著。邓书通过大量唐代地方志和诗文,对书院的起源问题进行了深入考察,并作了全新的解释,将唐代书院的面貌呈现出来。但是,引用地方志和诗文论证唐代书院起源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甚至可以看出唐代书院与后世书院的性质是决然不同的,因而书院的起源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书院起源于唐代,其起源路径主要有官、私两途.唐代丰城罗山书院是一个具有道教色彩的民间纪念性质的祠观,聚书授徒等教育性质并不明显.罗山书院在丰富书院起源路径、表征唐代书院的不同历史形态、体现唐代书院的文化特质、拓展书院研究对象等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书院是唐代末年以后逐渐兴起的具有独特办学形式的教育组织形式。广东地区的书院与其他地方的书院一样从宋代开始,历经百千年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无论是教育模式方面,还是组织管理、教学上都显现出独有的特点。而且为古代广东的人才培养及文化传播、学术繁荣等作出了重要贡献,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正> 一、古辰州书院似非始于明代,当始建于宋代。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文化组织。其名始于唐代,开元六年设丽正书院,十三年改名集贤殿书院,置学士,掌校刊经籍,征集遗书,辨明典章,以备顾问、应对。到宋代才逐渐发展为士子肄业之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旧方志中,宋代沅州的黔阳县有宝山书院,靖州有侍郎书院、鹤山书院和作新书院,辰州府属的泸溪县有东洲书院,而  相似文献   

13.
主持人语     
书院之名起于唐,一是官方修书的机构,二是私人讲学的场所,三是虽有“书院”之名,但对其内容与性质尚无法判断之书院。吴洪成、刘园园两位先生的《唐代河北书院考论》认为张说书院、西豁书院、棠荫书院是唐代书院,为我国的书院研究增添了色彩,值得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唐五代书院考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书院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教育机构之一,关于书院的起源,一向有较大的争议。有的学者认为民办书院起源于宋代,有的认为起源于五代。近年一些学者在明清地方志中发现了不少唐代民办书院的材料,并将其与《全唐诗》中的书院相对应。于是,民办书院起源于唐代说甚嚣尘上。笔者研究这些材料后认为:明清地方志中书院起源于唐五代的记载都不可信。就可靠的史料而言,目前只能说作为学府的民办书院起源于宋初。一、唐代原始文献中的书院研究唐五代的书堂及“书院”,今人多使用明清时代的地方志。其实,考证唐宋时期的书院,应以正史及唐代原始资料为据。以…  相似文献   

15.
具有教学功能的书院或者同类机构可能出现于唐代,雕版印刷技术才是书院产生的最重要的原因。阶段性可以从办学机制建设和学术思想建设等多方面来探索。书院总体上是民间学校,为地方留意文的贤士大夫所作。作为古代的大学,她是面向社会培养高层次的人才、集藏典坟、纳罗众家的高等学府。  相似文献   

16.
福建的高等教育,如果从书院算起,可以追溯到唐朝。据《福建通志》记载,唐代天宝年间,福建漳州办起了松州书院,称为“唐陈珦与士民讲学处”,建阳办起了鳌峰书院,由“唐熊尚书秘建”。宋朝朱熹是我  相似文献   

17.
“书院”二字的出现,起于唐代。据《玉海》记载:“唐明皇置丽正书院,集文学之士。”但那时的书院还不是教育场所,也没有普遍建立。只有到了宋代,国内各地才有书院设立,并且是教育场所。宋朝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元书院、石鼓书院。就被称为“天下四大书院”。著名学者朱熹,就曾在白  相似文献   

18.
书院之名始于唐代。然而,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书院,即作为一种教育机构的书院是否出现于唐代?唐代的集贤书院是否具有教学职能?清代学者袁枚《随园随笔》卷14说:“书院之名起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也。”从此以后,至今所有有关书院的书院史和高教史论著皆  相似文献   

19.
唐代书院的创建与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书院之名始于唐代,具有学校性质的书院亦始于唐代。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为具有学校性质书院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其它如私家讲学的传统、佛道聚徒讲学的经验、天下大乱士病所无于学,故家避于山林,僻壤读书讲学,亦是书院产生的诸多因素。书院是中国学校发展第二阶段--读书学校阶段具有代表性的学校形式。  相似文献   

20.
书院,是我国古代私人或官府所立讲学肆业之所。其名始于唐代。书院用以讲学,则始于唐末。 零陵古代有书院则始于宋朝,续创于元,明,发展于清。宋时零陵有书院5处,宋理宗皇帝曾赐“道州濂溪书院”题额一付。元顺帝至元三年(1337)祁阳创办浯溪书院。到明代。由于王守仁等人的倡导,一时私人书院大增,零陵有书院15处。但是延至清初,或因战乱,或因经费不断,或因年久院舍失修,已废14所。至清乾隆时,由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