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曦 《东南传播》2014,(4):18-20
2012年黎智英有意要退出台湾传媒业,但是此事引发了"反媒体垄断运动"并遭到台湾各界的批评和街头抗议,使该计划在最后告吹,壹传媒在2013年3月表示"壹传媒将在台湾正常运营"。自2003年5月2日创刊起,黎智英的台湾《苹果日报》进驻台湾已经十余年了,这十余年台湾《苹果日报》给台湾的媒体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对台湾的报业生态产生了极大的冲击。本文通过对台湾报业的发展状况进行梳理,从而对台湾《苹果日报》这十年来给台湾报业带来的"苹果化"现象进行阐述,旨在讨论台湾报业自台湾《苹果日报》到来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党督 《湖北档案》2014,(8):34-38
正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1895年马关条约清政府割台湾给日本,日本统治台湾50年。面对其残暴的殖民统治,台湾人民拿起刀枪,前仆后继展开不懈抗争。在不见硝烟的"文斗"战场上,林献堂给历史留下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形象。组织第一个诗社,被尊为"迷惘年代的掌灯人"林献堂(1881~1956),名大椿,号灌园,祖籍福建闽南平和县五寨埔坪村,1881年(清光绪七年)生于台湾台中雾峰村的一个书香门第,父林文钦系前清举人。他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综述台湾和大陆广播事业发展和变化过程,认为:当今台湾大多数电台已能做到西方式的"客观"、"公正"和"言论自由",与过去国民党的反共、仇共和丑共宣传有很大不同;大陆对台广播重视遵循传播规律,讲究宣传的策略和艺术,变"你说我说"为"说你说我",增强了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台湾电影的发展有着鲜明的历史分期。"新电影"运动后,台湾电影在艺术美学和内在文化品格上有了质的飞跃,但电影市场却不断萎缩,电影和观众之间逐渐疏离。直至二十一世纪,以魏德圣、钮承泽等为代表的新生代导演重新唤醒了台湾电影市场,为台湾电影缓和作者与受众的矛盾、平衡艺术与商业的关系作出新的探索。本文试以纵向时间轴为线索,结合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梳理台湾电影发展过程中脱离观众而后重新接近观众的历史过程。同时挖掘"新电影"运动对当代台湾电影的影响,以期寻找台湾电影在电影全球化、产业化浪潮中的独特品格与地位。  相似文献   

5.
沈毅玲 《新闻界》2012,(7):14-19
台湾报禁解严之后,台湾新闻媒体数量激增,大大超过了市场负荷,台湾新闻媒体为了获得更高关注度,在制造噱头、挖掘细节上不遗余力,自觉或不自觉成了"社会乱源"。本研究通过对2012年"台湾大选"前夜,台湾三个电视台的晚间新闻进行内容分析,力图呈现不同电视新闻媒体的表现,并分析其"乱"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6.
1894年11月,孙中山联系了许多进步华人在美国檀香山创立了兴中会,立志复兴中华。当时,台湾正被日本人占领。为了达到长期占领台湾的目的,日本人对到台湾的中国大陆人控制极严。孙中山深知,欲振兴中华,必先收复台湾。因此,孙中山想在台湾秘密建立一个兴中会的台湾分会。1897年9月,孙中山决定先派陈少白秘密去台湾探听虚实,为建立兴中会台湾分会做准备。  相似文献   

7.
正按语:清代官方档案文献中,称台湾原住民为"番民"。"番民"有"熟番"、"生番"之分,其在平原地带居住受汉族文化影响较深的,称"熟番";分散居住在高山的,称"生番"。番民的生活区域称为"番地"。康熙朝收复台湾后,如何对待和管理原住民问题,成为清政府治台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劝垦番地到移民入台,从开山抚番到开禁招垦,清政府对台湾进行了一系列有效治理,逐步开发"番地",客观上推动了台湾原住民生产和生  相似文献   

8.
70年前,抗日烽火燃遍中国大地。在祖国的东南沿海、崛起了一支由生活在福建的台胞为主力建制的台湾义勇队,他们以"保卫祖国、收复台湾"为宗旨,转战闽、浙、皖等省开展抗日活动,为全民族抗战的最后胜利和宝岛台湾回归祖国作出了突出贡献。《抗日爱国的台湾义勇队》从历史的深处走来,为我们揭示了两岸同胞血浓于水、共赴国难的悲壮情怀。台湾义勇队不仅是台胞参加祖国抗日的代表,更是台胞拥护支持祖国的象征。  相似文献   

9.
我与张灵甫     
<正>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此前,笔者采访了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御林军"——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的遗孀王玉龄。王玉龄是一位爱国民主人士,她为祖国做了有益的事:日本在占领台湾期间,利用剥削台湾人民的血汗钱,以台湾政府的名义,在日本东京最为繁华的地段购买"光华寮"和"清华寮"两幢价值可观的大厦,  相似文献   

10.
处在资本主义体制下的台湾媒体,在政党斗争激烈的党派纷争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媒体为了吸引受众的注意、政党为了赢得受众的支持,媒体和政党合谋出演了一出出"制造新闻"的"好戏"。电视媒体因其强大的影响力在政治事件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本文对台湾媒体"制造新闻"现象的历史渊源和现状予以纵深分析,以期对台湾媒体的态势走向有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