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人说:"会炒材料的记者也是有本事的."这话有道理,但并不全面.当记者的抓报道,原则是要有新闻.新闻的来源,一是记者从亲身感受的现实生活中发现的,耳闻目睹得来的;二是从其他渠道获得的,如听他人说的,从各种各样的材料里看到的,等等.有新闻价值的材料,是任何记者都不应忽视的.这一点我们必须认识清楚.  相似文献   

2.
张研 《记者摇篮》2006,(7):63-63
说新闻与传统的播新闻相比较,显得更加亲切、自然、流畅、口语化、更容易被受众所接受,尤其在播报民生新闻时,“说”更能密切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变“播”为“说”是时代的要求。作为播音的一种形式,说新闻符合播音的再创造性,是播新闻的一种突破、一种尝试。那么,如何才能把新闻说好呢?笔者仅就广播直播新闻如何变“播”为“说”谈谈一孔之见。一、采用谈话似的表达方式采用谈话式表达方式,首先要寻示对象感。说者不能机械的见字出声,片面追求“近话筒、小音量”的所谓亲切感,而是应心中有人,如同与知心朋友交流一般,避免产生居高临下空谈的…  相似文献   

3.
谈到新闻播音,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播”,一种是“说”.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深深感受到:新闻播音不可一味地“播”,也不可单纯地“说”,要宜“播” 则“播”,宜“说” 则“说”,“说”、“播”结合.有什么样的内容就  相似文献   

4.
我有个朋友是厨师,每当我们一块闲唠时,他总是说一通厨师是如何巧用料、节约用料来做菜的。听了这位朋友的话,我就琢磨:我们干新闻这行的,也应该做到“料”尽其用。这几年,我做过一番尝试:  相似文献   

5.
陈周明 《视听界》2001,(2):46-47
2000年8月8日,江苏有线电视台新闻节目《星网传播》进行了全新改版。《星网传播》的改版,简单地说,就是三个字“播,说,聊”,我们把它称之为“换个方式做新闻”,具体地说,就是将25分钟的一档新疗分为“播,说,聊”三个单元,既独立成篇,又有机结合,播就是时讯播报,属于发布式,以明快的节奏播报时政要闻,它是时事精选,是信息“快餐”,说,就是我说你看,属于休闲式,它以轻松自如的方式,说社会生活,看市井万象,聊,就是你聊我听,属于茶座式,它把普通百姓请进演播室,与主持人交流,聊群众关心的话题,听新闻背后的故事,改版以来,已显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6.
石溦 《中国广播》2009,(5):37-39
广播曾经是一个“广而播之”的大众媒体,“我说你听”是它原有的传播模式。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个性化欲望的日趋强烈,广播走上一条“说给爱听的人听”的“窄”播之路。  相似文献   

7.
博览     
新闻与群众关系如何请看江苏读者调查从一九八三年开始,江苏省新闻学会等单位对全省十三岁以上的有视听能力的城乡居民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的情况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综合性的抽样调查。其结果有几点值得注意:广播的普及性高于报纸、电视。有百分之九十四点五八的人听广播,百分之六十四点五四  相似文献   

8.
说新闻是一种新的播报方式,它改变了传统播新闻一枝独秀的播音形态,是以平实的语言,来讲述新近发生的事件。说新闻的出现和发展,无疑使新闻节目的传播多了一分竞争力。我主持的哈尔滨电视台《娱乐开讲》节目,主要说报娱乐界近期发生的事件,从内容上属于娱乐类节目,但其形式尤其是在说上与说新闻有许多共同之处。最近圈内对说新闻讨论很热烈,我也想就此发表一点拙见。  相似文献   

9.
电视新闻直观、形象和运动的特点,比起其它新闻媒介,具有无可比拟的魅力。 如何发挥电视新闻的图像优势,增强新闻直观视觉效果,笔者想就此问题谈一点认识。 一、从看电视和听电视说起 有位朋友与我说起“看”新闻和“听”新闻问题。他说,为什么给人“看”的电视新闻,“看”不如“听”。他列举了许多声音画面两张,甚至声画有相悖的事例。这个意见,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如今,一方面许多大台办出了“东方时空”、“黄金时间”等名牌新闻栏目;另一方面传统的图像加解说形式仍占主导地位,尤其是中小台的自办新闻,存在着诸多亟  相似文献   

10.
如何提高新闻的吸引力,是新闻工作者百谈不厌、历久常新的话题。无论是报刊、广播,还是电视,媒体新闻是给人听给人看的,倘若对读者或观众没有吸引力,激发不了受众的阅读兴趣,那么,其传播价值和传播效果便大打折扣。国外新闻理论家曾提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也可以说是一半搞新闻一半搞诱惑。新闻的好坏还得看它吸引力的大小。"自人类的新闻事业诞生以来,人  相似文献   

11.
谢顾问:搞新闻报道4年来,每每听同行和编辑们谈及“新意”,可我一直不清楚,究竟什么是“新意”,什么样的稿子才算有“新意”?辽宁曾振亚育振亚同志:无论是写新闻还是写其他文章,目的都是发表出来给读者看的(或听的),为了吸引读者,往往就要追求新意。什么是“新意”?我说不上准确的定义,只想告诉你两句话:一是新意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只要读者读后有新鲜感,受启发受教育,就可以说此文有新意了;二是不要认为新意是神秘的、高不可攀的,一篇文章,不必追求处处有新意,无论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只要在某一点或几点上有与众不…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曾明确指出:“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县报的读者主要在农村,它的内容和形式都要适合农村读者的“口味”,才具有自己的特色。怎样才能办出这一特色呢?我有这样几点看法: 一是用群众的语言写新闻。我们《襄阳报》自1980年复刊后,就明确提出了“用本地群众的语言写本地新闻,让识字的能看懂,不识字的  相似文献   

13.
会议是一座新闻的富矿,就看你会不会挖掘,如何挖掘。同样是开会,有的人为没有新闻可写感到苦恼,甚至谈“会”色变;而善于“听”会的记者,总能捕捉到与众不同的线索,写出不同寻常的新闻来。  相似文献   

14.
许:老蒋,关于新闻摄影,最近有什么考虑吗,我是说,你近来接触到的图片稿件比较多,感觉其中有什么问题值得一提吗? 蒋:还是那个老问题,即人的表现比较弱。我很欣赏高尔基说的:“文学就是人学。”是否可以引伸一下——“新闻摄影就是关于人的摄影”。 许:完全可以这样说,因为我们的新闻,无论是报纸、刊物,还是广播、电视,都是办给人看或给人听的,新闻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我们要关注人。新闻摄影更应当立足于人的表现,表现人的奋斗、人的企盼、人的生存环境和状态、人  相似文献   

15.
近来,由于接连发生洪涝、干旱、冰雹、地震等严重的自然灾害,也就经常能够收听到一些全国各地各族人民团结一心,抗灾救灾,力争获得工农业全面丰收的消息。 听了和看了这些报道,我很受感动,也为全国党政军民“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精神叫好。但是,某些报道所涉及的数字,特别是关于工农业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仍“创历史最好水平”,“比往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又增收……亿公斤(万担)”,“是自某某年来取得最好收成的一年”等等,却  相似文献   

16.
沈晶 《记者摇篮》2006,(3):53-54
爱听故事是人的天性,我们都是听故事长大的。是新闻也好、资讯也好;是教育也好、娱乐也好,透过一个动听的故事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天底之下,有谁爱听闷道理与人教训呢?著名纪录片监制与导演Kirk Wolfingerl曾经如是说:我是从事说故事这行业的,不论你是新闻工作者也好、拍电影或纪录片也好,都是从一个故事开始。我若是真的要传递什么信息,我透过电邮好了,我若是真的要宣扬什么大道理,我让传道的人去处理好了。但不管你有信息要传递也好、要宣扬什么大道理也好、是教育或公共效益的事也好,有什么比透过一个好故事来得更有效?电视,是“说故…  相似文献   

17.
一、从看电视和听电视说起 我有位朋友,是看电视的热心观众,他每天从中央台《新闻联播》看到各级地方台的新闻,几乎日日不漏。一次,他与我说起“看”新闻和“听”新闻问题。他说,听广播看电视已成俗定词语,广播靠“听”,电视靠“看”,为什么给人“看”的电视新闻,常有  相似文献   

18.
江苏卫视的《晚间播报》是一档“说新闻”的节目。“欲知天下事,听我说新闻”,这句栏目的宣传语已为喜欢这个栏目的观众所熟知。该栏目播出一年多来,反映不错,江苏的一些市县台纷纷仿效。 就新闻节目的传播方式来说,“播”和“说”只有一字之差,但从栏目的采、编、播过程来看,不论是节目的结构安排、内容选择,还是对主持人的要求,两者之间都有诸多不同。 (一)选择适合“说”的主持人 在“说新闻”节目中,主持人是成功的关键。 “说新闻”的主持人和以往的播音员不同。他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播音水准,更需要对稿件的理解和处理能…  相似文献   

19.
广播电视节目中几乎每天都播送评论,虽不多见长篇大论,编后话、短评却常常出现;在主持人节目中,夹叙夹议的话更多。评论播音今天仍是播音员或主持人的基本功之一。播评论就是要善于说理。我赞同说理人应该有“我有理”的心态。这是评论播音的基本心态。叙述一件事,耳闻目睹确凿,说起来便会句句实在,语气肯定,听的人也觉得真切。倘或是道听途说,心中无数,就会语气飘忽不定,若明若暗,让人听来半信半  相似文献   

20.
打开收音机,听一些地市级电台的新闻,常常出现“我市”这一其实语焉不详的地域性概念。比如前阵子,听常州某电台的新闻,10条消息中,仅出现两次“常州市”。如此一来,倘若你是一位中途收听这家电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