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人的心理体验.情感教育是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人的情感绝不是自然成熟的过程,而是教育促其成长成熟的过程.它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信念以及情绪,包括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的自尊或者关注每个学生能否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重视情感教育,就是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的高度.也是关注作为人的生命机制之一的情绪机制,如何与生理机制、思维机制统一协调地发挥作用,以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情感教育的具体作用主要体现在:“顺应”人的情感需要、“激活”个体生命潜在的情感需要、“生成”个体生命新的情感需要、“提供”个体生命的情感需要满足与否的条件.情感教育的任务是改变和影响人们的情感生活状态及其内容,变消极情感品质为积极情感品质.  相似文献   

2.
生命情感与教育关怀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生命情感关涉入在世的一切作为,是建构个体人生的基础性质素。教育关注个体,关注人,意味着要去关注个体作为活生生的生命体的存在,关注个体内隐的生命情感的化育,关注生命情感,意味着教育应关注且尊重个体的身体及其感受。个体生命情感化育的两个维度即幼想与幸福、欢乐的感受;苦难意识。教育应积极创造生命情感化育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生命情感与教育关怀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生命情感应成为当今教育反思的起点之一。生命情感关涉个体在世的一切作为,是建构个体人生的基础性质素。教育关注个体、关注人,意味着应当关注个体作为活生生的生命体的真实存在,关涉个体内隐的生命情感的涵育。关注生命情感,意味着教育应关注且尊重个体身体之在及其感觉。个体生命情感培育的两个维度即幼想与幸福、欢乐的感受和苦难意识。教育应积极拓展个体生命情感孕育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生命情感与教育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情感应成为当今教育反思的起点之一。生命情感关涉个体在世的一切作为 ,是建构个体人生的基础性质素。教育关注个体、关注人 ,意味着应当关注个体作为活生生的生命体的真实存在 ,关涉个体内隐的生命情感的涵育。关注生命情感 ,意味着教育应关注且尊重个体身体之在及其感觉。个体生命情感培育的两个维度即幻想与幸福、欢乐的感受和苦难意识。教育应积极拓展个体生命情感孕育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生命教育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培养人,意味着教育应当关注受教育者作为生命个体的真实存在。生命教育应成为现代教育反思的起点之一。教育关注个体的生命存在就应当认识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进而提升生命。生命教育应成为教育内涵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生命教育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教育以培养人为最高旨归,这意味着教育应当关注受教育作为生命个体的真实存在;生命教育应成为现代教育反思的起点之一。教育关注个体的生命存在就应当:认识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进而提升生命。生命教育应成为教育内涵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目前的学校教育除了较多的关注知识教学之外.在生活指导教育方面的缺失是很严重的。实施素质教育,关注的是人的教育,尊重人的生命成长和个体存在,并为人的一生健康幸福奠基。为此,留守儿童的教育应更加关注生活教育,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相似文献   

8.
尊重生命与发展生命是教育的神圣使命。当前,关注人的生命和物(动植物)的生命是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必需。教育必须关注人的生命和物的生命,且理应从物的生命和人的生命的辩证关系来树立完整的生命观,而这也从根本上有利于教育更好地理解人的生命,促进个体生命的生成与发展。因此,坚持完整的生命观是教育的职责与使命,在此基础上,教育应重点关注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9.
关注人的生命的教育是真正的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外教育史上看,人们对教育的界说尚未达成共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人是教育的对象”。因此,对人的解读是理解教育的必然途径。人首先是有生命的个体,真正的教育首先应该关注人的生命。文章结合上述观点阐明:关注人的生命的教育是真正的教育,是真正理解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10.
生命道德教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对生命的关注越来越多地“进入”了教育学的“视界”.但教育究竟应当如何关注生命,这是一个需要我们从多种视角深入思考的问题。从伦理层面梳理生命、道德、教化三者的关系.谈论道德的教化问题,关注教育整体对个体生命的基本态度是讨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整个生命。整个生命意味着不仅关注人的肉体的生命,更要关注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存在。可是过去受应试教育的束缚,我们忽略了对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严重阻碍了学生个体生命的精神成长与发展。新课程标准呼唤教学改革,点化和润泽生命是教育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的个体生命发展日益受到关注,这种关注,不只是面向人的现在,更注重面向人的终身发展。为此.作为学校管理者.应当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落实人文关怀策略.润泽人的生命.关爱人的成长.把提高师生个体生命质量放在首位.促使学校的管人制度向育人制度转变,实现管理人本化.使学校健康发展,学校、教师、学生和谐共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于海  王洪旗 《中国教师》2011,(12):65-66
<正>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生命是教育工作得以展开的前提。关注生命个体的发展与幸福,提升受教育者的生命质量,是教育的本质内涵与本真追求。中学阶段的教育所要关注的对象是个性鲜明、朝气蓬勃的生命个  相似文献   

14.
对生命的关爱是思想政治教育与生命之间存在着内在逻辑关联的必然,也是当今越来越关注个体生命、关注个体人生、凸显人的价值和尊严的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呼唤。在今天做为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与生命世界对话和交往的参与者,必须跳出将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单纯的知识性、机械性、教条性灌输的偏狭认识的误区,而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生命鲜活的生命意义,回应生命的追问。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最具生命的事业,它不仅关注生命的发展,也基于生命的追求。人既有自然生命的属性,也具有价值生命的属性。池田大作的教育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倡导生命化教育的思想体系,他主张教育要关注生命的完整性;要凸现生命的更动性;要张扬生命的独特性。只有这样,教育才能体现一个人双重生命的存在,才能达到个体生命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把生命教育放在第一课,是对生命个体的尊重,也是对国家未来的爱护.教育的宗旨是促进人的生命的自身超越.完整的生命教育,非但要关注生之安全,也应该关注生之意义,使学生在生命教育中守护生命、珍惜生命、提升生命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7.
生命教育是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通过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唤醒生命意识,启迪精神世界,促使个体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和珍惜生命的价值,提升生命质量,关注生命的整体发展,使个体成为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的教育活动。实施生命教育不仅是要让学生获得生命存在、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个体有丰富的生命涵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相似文献   

18.
李家成认为,我国当代学校教育正在走向一种"关怀生命"的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生活对个体生存方式形成的影响是整体性的,对个体生命质量提升的影响是整体性的[1]。关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生命,注重人的生命的珍存,注重生命价值的升华,注重实现生命的价值,是我们当前教育的必由之路。苏霍姆林斯基  相似文献   

19.
目前,教育越来越关注人的生命质量,新课堂追求的是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呼唤一个个富有生命活力、真实健康的个体的出现。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整个生命。整个生命意味着不仅关注人的肉体的生命,更要关注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存在。可是过去受应试教育的束缚,我们忽略了对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严重阻碍了学生个体生命的精神成长与发展。新课程标准呼唤教学改革,点化和润泽生命是教育的核心。课堂中只有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让学生用知识启迪智慧,将智慧融入生命才能提升生命的意义,实现教育的工具性价值,更体现教育的“成人”价值。一、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实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