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通过介绍一些怎样学习文言的方法,让学生懂得由浅入深,不要谈“文言文色变”。由讨厌学文言文变为喜欢学习文言文。  相似文献   

2.
董海棠 《亚太教育》2019,(8):171-172
打造高效的文言课堂,需要语文教师更新教学理念,以生为本,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充分挖掘文本的内在价值,做到“文”“言”并重,使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得到和谐统一,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对文言文产生学习兴趣,围绕文言文学习的三维目标,主动积累文言知识,传承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3.
【教学缘起】 能翻译浅易的文言文,是高中生古文学习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重点和难点。日常教学中老师们虽然给学生讲了翻译的一些原则和方法,但学生翻译的文言语句仍然不尽如人意。什么原因?第一和学生文言字词的积累单薄有直接关系;第二和教师对学生进行文言文翻译的训练缺少精心的教学设计也有关系。如果把“文言文翻译”作为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中的一个重要的训练项目,应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文言积累,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教﹃五读法﹄江苏通州市教师进修学校蒋益明语文教学改革十几年来,文言文仍停留在以教师串讲为主这一模式上,教学效果不佳。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如何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我们认为应大力加强诵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我们多方吸取,几经实验,归纳出“...  相似文献   

5.
刘常虹 《现代语文》2010,(8):146-147
文言文是“本国本土产生的应用文字”(唐德刚语),现今的高中文言文教学重在分析文言字法、词法、句法,多由教师串讲,学生听、记。老师教得费劲,学生学得枯燥。虽然,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但课改下的文言文教学仿佛又走进了另一个误区,以为多搞一些活动,如改编课本剧学生表演等形式,就能使文言文教学焕发生机。固然,适当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忽略文言文本身的特点,无视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关系,无论哪种形式的活动,都将是舍本逐末的做法。新课标在文言文“教学建议”中提倡:“古代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的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反思当前高中文言文课堂的教学实践,教学环境较为沉闷,教师更侧重于文言字词的梳理,逐字逐句的讲解成为了课堂的固有模式。长此以往,学生感受不到文言文学习的意义,他们只是疲于应对教师课堂上逐字逐句的讲解,并没有形成系统性的认知,更无法走向深度学习。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文言文实施策略,更应值得探究。本文从《庖丁解牛》的教学实录出发,试着对这一问题作一些阐述,期望对当下的文言文教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旧话说:“之乎者也矣焉哉,学会了便是秀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学习文言文,只要学会虚词便可以过关了。现在有些同志也认为,文言词汇大部分被现代汉语继承下来了,所以学习文言文,重点是文言虚词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但是,我在文言文教学中深深感到,文言文的实词非常重要,特别是初学者,不积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容量大,涵盖广,文化视野更开阔,人文内涵更丰富。学习先贤们的经典文章,可以倾听圣哲之教诲,沐浴母语之灵光。但是,文言文教学依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因为文言文作品,远离学生生活,语言深奥难懂,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总有“隔”的感觉。所以要么耗时费力在文言字句疏通、文言知识积累的初级层面上,要么在空泛的索引考据中兜圈子。  相似文献   

9.
正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讲授文言知识,还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在文言文的情境中学习,开发思维,提升审美能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目前初中文言文教学还存在一些教学困境:一方面,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采用较为老套的教学模式,给学生讲授的知识比较松散,不能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深刻的理解,不能发挥文本的深层价值;另一方面,文言课堂的教学改革,推动老师使用小组合作的模式,但是在运用的过程中仅停留在模式的表面,没有与文言文教学紧密地结  相似文献   

10.
<正>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学习文言文主要是带领学生继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但当前部分文言文教学存在突出的问题,例如教法陈旧、教学功利导致文言知识以灌输为主、学习主体错位,知识碎片化,难以架构文言知识体系,更不利于学生内化积淀,所以,文言文承载的核心素养难以真正提升。针对此,我们可尝试文言文教学创新,突破“单篇”模式,形成“多元”文本、集体“共建”的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方式。旨在通过教师的群文阅读教学,帮助学生架构文言文知识体系,实现教学相长,从而逐渐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文言文中所蕴涵的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特别是选入教材的每篇文言文,都有着经典的传统文化精髓。这样说并不是给文言文贴标签,而是提醒语文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要有意识地带领学生赏析古文中的精髓,教师要在教学中将知识与传统文化有效地整合,充分地挖掘文言文传统文化的价值。然而,在平时文言文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没有重视传统文化的挖掘,往往只让学生枯燥地积累一些文言现象来应付考试。这不仅影响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也没引领学生对文言中文化精神的探究。  相似文献   

12.
黄丽明 《考试周刊》2010,(17):21-21
文言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结晶,具有极为丰富的精神价值和内涵。新课改背景下文言文教学任重而道远,教师要转变陈旧观念,改变单一、无效教法,提高文言教学效果。本文针对在高中文言文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新课程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树立新课程意识,认清文言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教师要舍得放手,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教师要构建师生交流的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一、通过沟通前后知识联系,在积累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能力。 以文言字词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文言文帮助学生过好“文字关”时,应注意通过揭示字词教学的前后和古今等方面的联系,加深其对字词意义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字词的古今不同意义进行辨析,在古今义的对比中形成对文言字词意义的深刻认识。 在进行文言字词的教学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一些文言词语多种意义的分析和归纳,揭示多种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文言文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分量不断增大,而对文言文教学探讨日臻热烈。该怎样让孩子从学习文言,到会读文言,到爱读文言成了许多老师思考并探究的问题。我在平时教学中常常思考:何不突破常规文言教学方法,反弹琵琶,从把白话翻译为文言人手学习文言文呢。  相似文献   

15.
统编高中语文新教材中进一步加大了文言课文的比重,文言文学习也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内容。将逆向思维运用于“文言翻译”的教学活动中,创新“文言翻译”教学的思路与方法,提升学生对“文言翻译”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高效学习文言文。  相似文献   

16.
赵宗明 《考试周刊》2013,(58):26-26
<正>文言文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蕴含灿烂悠久的文化精髓,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言文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知识,领略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一直是广大中学语文教师思索和研究的问题。笔者从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文言文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策略三方面阐述了见解,做了研究。一、积极开发教学资源,拓展文言学习空间开发文言教学资源,开拓文言学习途径,最终目的是提高  相似文献   

17.
项毓慧 《考试周刊》2010,(23):35-36
多媒体网络技术与文言文教学的整合是现代教育发展和文言文教学改革的需要,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文言的距离;最大限度地提供学习空间和提高教学效果。但多媒体教学也有诸多的不足。在古诗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并不是路路皆通,教师在使用时要注意要发挥“巧”,避免“拙”。  相似文献   

18.
米蓉 《文教资料》2014,(16):61-62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如何让学生自己走进文言世界,聆听古人心声,是语文教师迫在眉睫的任务。作者结合自己十多年的教学经历,认为可以从“激发学生的文言阅读兴趣”、“掌握必备的文言基础知识”、“确立清晰的自主学习目标”等方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文言文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9.
陈亚东 《语文天地》2012,(12):43-44
高中文言文篇目多、篇幅长,且知识点多,传统的讲授法高耗低效,很难培养学生的文言阅读和理解能力。新课改提倡的探究式学习可以改变这一现状,它是教师根据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和心理过程所设计和展开的一种教学活动。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推断探究模式”进一步提升高中生文言文学习的效率,这种模式包括学生获取文言知识、感受文言词...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文言诗文的分量在人教社高中语文实验教材中的加重,加之教师在文言诗文教学中本就存在问题,文言文教学课型改革势在必行.教师可通过诵读课、鉴赏课、活动课、探究课、积累课、习题课等课型,来合理安排课堂,激发学生兴趣,从而真正提升学生文言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