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成艾梅 《成才之路》2012,(26):I0006-I0006
正《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地改革。今天的评价是全面的评价,是贯彻在师生互动全过程的评价。它既包含对学生学习表现的评价,也包含对学生个性、人格形成的过程性评价。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此,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现代教育的教学观,培养学生鲜明的个性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人才观。  相似文献   

3.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还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课程、教育评价体系要求语文教学目标要紧紧围绕着学生个性的塑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和探索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良好个性品格。就是要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怎样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如何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阅读教学,笔者作了一点粗浅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是有个性的。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鲜明个性、完善品格的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的个性张扬,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此,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现代教育的教学观,培养学生鲜明的个性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人才观。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教学观和人才观,使学生成为具有鲜明个性的学习语文的主人呢?我们觉得教师要注意从小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自主探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6.
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自我不断完善。尤其是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又再次强调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意每个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发掘初中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个性潜能的启发式教育,开发其学习潜能,发展个性。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高度重视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差异特征,增强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学业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就成为个性化教学的重要价值。倡导个性化教学是实施新课标理念的需要,也是张扬学生个性的需要和体现语文教学艺术魅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关注人的自然发展,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是语文教育人文性的重要体现,也是《语文课程标准》所追求的目标。因此,语文学习应该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只有这样,语文学习的过程才能成为学生塑造个性、培养个性和展现个性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语文学习应该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弘扬人文精神。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研究、发展、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显得尤为重。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呢?  相似文献   

10.
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自我完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育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发展个性。小学语文教育要以人为本,把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学生鲜明个性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作为首要任务和目标。  相似文献   

11.
曹淑层 《新疆教育》2013,(3):148-148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语文学习应该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尊重个体妁独特体验,弘扬人文精神。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研究、发展、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呢?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教育”也纳入了课程体系,将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放在首位。语文教学要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情感教育来实现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并和谐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的发展,培养他们高尚的职业道德,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3.
语文情感教育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语文审美教育、语文思想品德教育和语文个性发展教育三个方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开拓情感教育资源,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实现这个目标,不仅需要教师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更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课堂教学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为其“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体验性学习受到广大教育者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语文课程标准》对此更是“情有独钟”,浓墨重彩地描述体验性学习的重要性,特别强调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体验。许多专家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没有学生的个性体验,学生就不能对文章的语言文字留下深刻印象,更不会产生认识的突破、情感的升华和价值观的提升。因此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教学研究》,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逐步改变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对文本体验不够,感情不深,个性解读文本能力不强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机械制图》学习中学生评价的定位,在理念上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操作上要鉴定、引导和促进学生发展。因而,应制定三元化的学生评价标准——效果标准、职责标准和素质标准。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级教师于漪老师也说:"语文教育要以学生为本,着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可见,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必须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为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上升,课程标准、学生个体、学习过程都呼唤对中学生物理个性发展设计,个性发展设计指对学生学习目标、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学习评价等进行个性化的设计或研究,寻找适合学生或学生群体个性的教育教学机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宁晓妤 《甘肃教育》2011,(18):37-37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是个性化活动。”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以自己的智慧营造一个生机勃勃、个性张扬的语文课堂,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一、语文课堂是展示学生个性的舞台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有这样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可见,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发展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星级化"评价,实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个性发展,实施语文学习档案管理制度,"过程化"关注学生学习的进步;对教师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标准.这种综合评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实现了教学评价为学生和教师的共同进步发展的要求,体现了城郊学校语文课堂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