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以下简称“原词”)是一首好词。自从毛主席“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作《咏梅》词后,人们便对原词持否定态度。这里,我提出不同意见,并求教于其他同志。陆游所处的时代是南宋和金国对峙时期,在南宋小朝廷内部的主战派和主和派的斗争中,陆游属于主战  相似文献   

2.
张怡文 《文教资料》2012,(26):118-120
蜀中九年生活,陆游的词风发生巨大转变。乾道八年(1172),陆游的处境更是发生巨大转折。这年中长达9个月的南郑边塞生活,开阔了陆游的视野境界,也开拓了词风,更是陆游一生最引以为怀念的纵情岁月。本文试图从乾道八年陆游的经历及词的创作入手,结合陆游深入边境最终黯然离去的史实,分析这一年间陆游词风的转变历程。  相似文献   

3.
陆游是南宋的伟大爱国诗人,他创作了相当多的诗歌作品。历来对陆游诗歌的研究不胜枚举。陆游在作诗之余,写下了一百多首小词。这些词内容丰富,抒发了真挚的性情,却为人所重视的程度不够,对陆游词的研究也非常少。本文从陆游作词的态度,对其中属于豪放一派的词作,写作特点及咏梅词重点作了讨论和阐述。无论是以柔情写哀情的豪放词创作,直抒胸臆的作词手法,还是孤芳自赏的梅的意象,都构成了陆游词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4.
要了解陆游的名、字的含义,须知其来历。朱东润先生在其《陆游传》(海南出版社)中写道:陆游呱呱坠地,其父陆宰“想起早一晚夫人曾梦见秦观,这一位比自己高一辈,诗和词做的很好,也能写文章。”“秦观字少游,这孩子就起名陆游吧。”及陆游长大以后,“朋友们称他为陆务观,就是这个由来。”可见,陆游的名、字是源于秦观的名、字。那么,秦观的名、字又是怎么来的呢?  相似文献   

5.
陆游在宋代词坛是一位很有艺术特色的作家.从其创作总体上看,放翁词在词体形式上有很明显的诗化创作倾向.究其原因,与陆游的创作动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南宋词坛整体文风的转变,苏轼“以诗为词”的模式影响以及陆游的词学观念影响,都促使陆游必然在词中带有很浓郁的剑南诗风.具体到词体形式而言,放翁词以诗法诗句入词,融铸剑南情韵,追求工丽之美,这使词在表现形式与艺术境界上均得到了相当大的拓展.  相似文献   

6.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是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思想家,文学家。其诗名盛,词名虽然为诗名所掩,不能大畅于世,但是自有其独特的艺术成就,其中回忆从军宦游生活、回忆故乡友朋、回忆恋情的词从多方面展现了他的生活思想情感,这对于了解一个多样化的陆游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陆游现存的143首完整的词作当中,"花间体"的侧艳之词就有20首,数量并不算少。本文将这20首词细分为妓情词、闺情词、弃妇词和宫怨词四类,进而论述它们的艺术特色,最后简要阐明了在陆游的词作中出现艳词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词是在诗歌从高峰(唐代)向下滑落之际兴起的,正如陆游在《跋花间集》中所说:大中以后,诗衰而倚声而作。它是诞生于城市商业经济繁荣基础之上的一种新兴的韵文体系。从本体特征看,词表现  相似文献   

9.
唐、五代以来,新兴的诗歌形式——词登上了文坛,很快风靡一时,蔚为“大观”,至今不衰。在传世的万千首词中,宋代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公元1125—1209)和他的前妻唐琬的《钗头凤》词,常为人们忆诵;并结合词的本事编绎为戏剧、电影,广传海内。可见其影响的巨大。对于陆、唐《钗头凤》及其悲剧,特别是对于陆游的词与事,经常听到的是“溢美”之辞。经过一番探究,觉得事实可能并不是那样。我们应该还历史以真面目。下面,谨提出  相似文献   

10.
一、品味标题古诗(词)的标题往往是诗(词)的窗户,对理解诗(词)有指向作用。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标题点明跟写作内容有关的季节或时令特征:如王维《山居秋暝》的"秋",李商隐《夜雨寄北》的"夜",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的"春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陆游的蜀中词入手,揭示了他在四川九年的具体心境,以求凸现出一个比较真实的陆游形象。  相似文献   

12.
郑华萍 《文教资料》2012,(32):49-52
在陆游的145首词中,有58首涉及到江南意象,例如风景、人情、风物等。他的这些词风格恬淡闲远、清真飘逸,于"豪放"、"婉约"之中另立一格。本文试图通过对陆游词中的江南意象的分析来探索陆游隐逸词的形成原因和词的风格。  相似文献   

13.
陆游作为一个大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无可争议的地位,他的九千二百多首诗,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可在宋代乃至中国诗歌史上名列前茅;他又是个词人,词的数量虽少(一百三十首左右),然“其激昂感慨者,稼轩不能过”(刘克庄语),在南宋,人称他的词几可与辛稼轩并驾.然而,人们似乎很少注意到,陆游其实还是个成就杰出的散文家,其散文绝不在所谓的“唐宋八大家”之下,完全可与“八大家”中的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四家媲美.本文拟先对陆游散文的成就与风格特色分文体形式作阐述,然后看其在南宋文坛上的地位,并同时与二苏、王、曾四家作概略比较,以确立陆游散文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词的创作也具有独特心态。陆游的词学思想很复杂,他重视词体,较准确地把握了词的艺术特征;但他又是以写诗的心态来进行词的创作的。在词中,陆游以对闲逸的描写反衬愤懑不平的内心世界,将“疏狂”与“悲凉”的心态相融合,以“更进一步”的手法,形成了哀怨沉郁的词风,从而成为宋词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5.
词在产生之初就被赋予抒情功能的限制,加之其体制的特殊性,在有限篇幅内承载的内容亦有限,对其叙事性的体察显得不足。到了陆游生活的年代,词的体制、功能以及内容都得到拓展。陆游长期重诗轻词的观念,使其词作中的情感表达具有明显的选择性。这种观念也构成了其词作叙事性生成的内在机理。通过审视陆游词作中人物、情节的呈现和时空转换以及词作中情感叙事效果等问题,可以证明其词作叙事性的存在,并证明叙事性和抒情性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6.
词人逸事陆游初娶表妹唐琬,夫妻恩爱,却为陆母所不喜,陆游被迫与唐琬分离,后来唐琬改嫁赵士程,陆游再娶王氏。十余年后他们春游沈园相遇,陆游伤感之余,在园壁题了著名的《钗头凤》词,唐琬见了不胜伤感,也和词一首,不久便忧郁而死。陆游为此哀痛至极,后又多次赋诗忆沈园,有“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句。沈园亦由此而久负盛名。绝妙好词  相似文献   

17.
1999—2008这十年间,陆游研究呈逐渐深化的趋势,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陆游生平交游与思想性格、诗歌研究、词文研究、传播与接受研究四个方面。其中,陆游诗歌研究仍是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8.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看到这首充满惆怅和无奈的词作,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陆游的那首《钗头凤》。不错,这首词正是唐琬对陆游《钗》词的赓和之作。唐琬是陆游的表妹,后和陆游结为夫妻,婚后二人感情很好,但不为陆母所喜欢,两人被迫分手。十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在游沈园时遇到了唐琬,那时两个人都已别行婚配,唐遣人赠酒肴致意,陆游十分悲伤,在园墙上题写了《钗》词,唐琬读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选了毛泽东同志1961年12月所作的《卜算子·咏梅》一首词。这首词立意高超,不同凡响,从本质上揭示了梅花不畏严寒、报道春来的特征,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凡读过毛泽东同志诗词的人,都知道这首词有个短小的序,即“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不知什么原因,编者选入教材时,把“序”给删去了。序是词的一部分内容,是作者根据需要而为之,并非多余。毛泽东同志的词,虽然和陆游的词同题同调,但格调却完全不同。毛泽东同志的词,表达的是乐观、豪迈的浪漫主义情怀,而陆游的词反映的则是孤芳自赏与凄凉的心境…  相似文献   

20.
针对某些学者认为陆游《卜算子·咏梅》是一首为小妾杨氏而作的"恋情"词的说法,借助于相关材料作进一步分析辩驳,认为此词应是一首表现陆游高尚情操和爱国思想的"言志"之作,而非为"恋情"而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