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教育》2007,(7)
德国产品的质量世界公认,产品工艺水平高,经久耐用,因而“德国制造”享誉全球。“德国制造”之所以能享有这一声誉,其庞大的高素质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功不可没,所以,也有人说,是职业教育提升了德国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一个国家就像一台机器,德国就是一台高精密度的机器。德国人非常注重产品质量,强烈的质量意识根植于德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德国制造"赢得了其他国家的信任。在出口高质量产品的同时,德国还出口教育、理念、价值观等,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欧雯 《教育》2007,(3S):58-59
德国产品的质量世界公认,产品工艺水平高,经久耐用,因而“德国制造”享誉全球。“德国制造”之所以能享有这一声誉,其庞大的高素质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功不可没,所以,也有人说,是职业教育提升了德国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柏琳 《职业技术》2007,(8):57-58
德国产品的质量世界公认,由于产品工艺水平高,经久耐用,因而“德国制造“享誉全球,这与德国具有众多的高素质产业技术工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德国产品享誉世界并引领潮流的优势在于其强大的制造能力与完善的工业体系,而内在动力是工匠精神。德国"工匠精神"的产生经历了屈辱记忆、觉醒蜕变、潜心制造、渗入基因的历史发展过程,呈现出了精益求精、严格严谨、耐心专注、品质至上、追求卓越等基本特征。德国"工匠精神"是其长期历史进程中文化要素、制度要素、经济要素、社会要素、教育要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现已成为其国家、企业界及技师、工人的内在信念与自律准则,成为渗入其民族性的DNA。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3月,"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它不同于机械重复和故步自封。德国是世界上最具"工匠精神"的国家,"德国制造"享誉全球,高质量的背后是德国完备先进的教育体系和杰出的教育人才。我国科技部部长万钢指出:"工匠精神的培育首先是教育的结果,从教育抓  相似文献   

7.
<正>2005年12月20日,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刊发《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一文,描述的是一个美国家庭在抵制中国产品一年后一团糟的生活窘境。十年前,让美国家庭爱上中国制造的是"桌子上的电视机、门边的一堆网球鞋、圣诞树上的彩灯、地板上的洋娃娃",而让他们"根本无法拒绝中国制造的产品"的最终因素是"价格"。风云变幻。近年来,国人"爱疯"上美国的苹果、特斯拉,德国的奔驰、宝马,当然还有日本的马桶  相似文献   

8.
柏琳 《职业技术》2007,(15):57-58
德国产品的质量世界公认,由于产品工艺水平高,经久耐用,因而“德国制造”享誉全球,这与德国具有众多的高素质产业技术工人密切相关。德国产业工人不仅能够把优美的设计变成精细的产品远销海外,而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他们不会因销售对象的不同而放松对质量的控制。因此,人们在世界各地都可以放心地购买德国产品。而正是德国职业教育培育了优秀的产业工人。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一个国家就像一台机器,德国就是一台高精密度的机器.德国人非常注重产品质量,强烈的质量意识根植于德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德国制造”赢得了其他国家的信任.在出口高质量产品的同时,德国还出口教育、理念、价值观等,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德国前总统赫尔佐克曾说,"为保持经济竞争力,德国需要的不是更多的博士,而是更多的技师。"虽是极而言之,但也道出了高技能人才对德国实体经济的特殊重要性。德国造产品之所以在国际市场上叫响,一方面是高科技人才不断创新,另一方面还得益于德国有一大批能将创新设计落实为高精尖产品的技能人才。技能人才中,有一个"秘密武器"就是所谓"工业技师"。  相似文献   

11.
"德国制造"举世闻名,德国"工匠"忠于品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深入骨髓,已成为其民族的文化符号,为世人所赞颂.我国正在全面实施"双创"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力求创新驱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因此,积极借鉴和学习德国"工匠精神",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大批创新创业人才,完善制度,"重技精业",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建立鼓励和保护"工匠"创新创业的有效机制,这对我国"双创"人才培养,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向好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制造业的战场看似在中国,但核心技术和战略顶层设计的战争却演变成以美国为代表的"工业互联网"和以德国为代表的"工业4.0"。同德国相同,美国将重振制造业作为近年最优先发展的战略目标,并区别德国的硬制造,更侧重软件和互联网等"软"服务。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4月,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出台了文件《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系统地阐述了"工业4.0",引发全球关注。近两年来,以德国工业4.0为代表的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制造业战略成为了时代热词。"对全球制造业发展来说,哪一个企业善于把握工业的数字化,能够有效拥抱两化(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制造企业就会有更强的制造能力。"今  相似文献   

14.
德国的职业教育为德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技术工人,使"德国制造"成为技术精湛的代名词,本文通过在德国的参观学习,介绍了德国职业教育在法律法规、思想观念、培训模式、考核制度、师资要求等方面的做法,并通过比较,指出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不足,借鉴德国的先进职业教育,为我国培养高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德国是经济发达国家,“德国制造”的标签常常成为高质量的代名词。人们在探索德国科术与经济迅速发展的奥秘中发现,该国强盛的关键在于其国人所具有的文化素质和发达的职业教育。在德国,企业界人士很认同自己国家的职业教育,他们认为职业教育是产品质景的保证,是德国经济发展的基石。2009年10月,本人赴德国实地考察了德国的职业教育,深受启发,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6.
<正>当中国制造2025遇上德国工业4.0,两个制造业大国在"国之重器"上,一拍即合地选择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之道。将德国质量和德国技术引入中国制造,助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在中国巨大的市场里,展示优势,占得先机。位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园区东西长12公里,南北长4公里,规划面积48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中德大街为轴线,与中欧路、中法路、中瑞路、中奥路构成"一纵  相似文献   

17.
德国战败后,由美苏英法组成的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在各自占领区推行非军事化政策,在对德国军事工业企业设施进行大规模拆除中,苏联驻德管制机构对德国科学技术人员和德国科技的转移,采取了"自愿强制、为我所用"的做法。这种有选择性的人员和科学技术转移,特别是对火箭制造、飞机制造、原子武器制造及军事造船等技术的转移与利用,对苏联的经济恢复和军事实力的进一步加强,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迟俊在《教育与职业》2017年第11期中撰文,指出了德国职业教育与"工业4.0"契合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德国采取的举措,进而提出了德国职业教育与"工业4.0"契合对于我国职业教育契合"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启示。在德国将"工业4.0"确定为国家战略时,德国职业教育尚未完全做好准备,存在诸多问题,成为"工业4.0"发展的掣肘,主要表现在:1.职业教育生源总量下降,不仅入学学生总量下降,人才培养数  相似文献   

19.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其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尤其是企业与职业学校的高效衔接,将职业培养与企业需求相融合,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当前德国"工业4.0"对接"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对德国职业教育的研究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共同性和前瞻性,尤其是针对德国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方面的研究,更有助于破解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瓶颈,促进我国职业教育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培训》2012,(10):66
固斯特一莱茵(中德合作)面向未来工业现场和工业技术控制,研发生产德国技术、德国工艺的机电一体化、工业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工业控制技术实训"教学系统。产品特色:德国标准、德国工艺、中国价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