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群力 《武当》2008,(7):6-8
武当派以剑术精妙而驰誉。武当内家剑学,远追真武。相传真武大帝成道时,剖腹始练成飞剑,震动三界。至今武当门内有“神剑长鸣于海上,太极秘术荡散人间”之语,是对内家剑学流派的概括,亦见剑术要义之密守深隐,列为不传之珍。因道家修持,剑为降魔护身之利器,内功演道,剑作无形,有慧剑喻示智慧成就,护持丹砂之密传内家剑学,承袭汉唐贤侠剑道之遗风,属江湖之秘技。  相似文献   

2.
林俊岸 《武当》2014,(11):15-16
汉唐之际,贤侠剑道之宗风,漫传于世,泛波于俗,以武演道、以武隐真之修真炼气之术流入人间,演化为先天拳等太极拳之修为。武当玄真神剑门李慎强说:“正阳祖师(钟离权)参天地之造化,合兵家之奇,将先天导引修真术六势,演为二十四势,称先天拳。”(李慎强、谢文剑《无极门武学揭秘》)唐时,李道子传有先天拳一脉;宋时,陈抟老祖将先天拳演变为无极拳;明时,张三丰祖师纳拳于丹道,创太极丹道。因先天拳原属宗传,习者不多,世间少知。  相似文献   

3.
剑道作为日本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逐渐发展成当今社会的剑道体系。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从战争中日本剑道的发展入手,对剑道技术的变迁进行研究,对剑道的发展进行剖析,为中国对抗性器械项目的发展提供借鉴。研究表明:历史和战争作用下的日本剑道技术变迁的过程,首先是由源于战争、用于战争的杀伐技术为主的剑术发展到崇尚身心锻炼的体育化的剑道,为战争服务,以斩击、斩刺技术为主的异化剑道,在战争失败后重新回归体育范畴,以教育之剑道、体育之剑道流传至今。日本剑道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以实战技击作为基础,为中国器械对抗项目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追求比赛结果与葆有求道精神的和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追求比赛结果与葆有求道精神的和谐■入宏行(日)剑道在韩国普遍开展,并且形成了具有古代风格的战术流派和以速度见长的技术特点。这种韩国剑风给世界剑道运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剑道组织中,以年轻人李种林为首,许多优秀的剑道家经常汇聚一堂讨论问题。他们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中国古代剑文化,采用实地考察及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对目前出土的汉画像石中含有剑文化内容的汉画像石拓片进行收集整理,并结合历史文献进行分析,研究中国古代剑文化及其所蕴涵的时代精神.结论:信义之剑,说明中华民族古代就有推崇信义的美德;时尚之剑,揭示了佩戴宝剑在中国古代风靡至极;防卫之剑,暗示了佩剑在防卫中的作用重大;忠义之剑,充分展现了某种忠、信、义的原则与信仰,这些信仰正是被儒家文化所浸染的社会所颂扬和提倡的;情义之剑,展现了舍生取义的义气和友情,而这也正是战国秦汉时期最为推崇的游侠精神;表演之剑与格斗之剑,体现了剑道的高深与技艺的精湛.  相似文献   

6.
“木兰从军”系旧时国立南京中央国术馆首期教授班教科书之一,其名称又谓之“巾帼英雄花木兰三侠清风剑”。为继承祖国宝贵的传统武术遗产, 笔者特将自己在33年前向罗玉(1903~1979年)老师所学的这趟“三侠清风剑”公开披露出来,以飨广大传统武术爱好者。另笔者鉴于“三侠清风剑”系巾帼英雄花木兰所创,故特请清代同治年间山西太原府武艺总教习李德源老师的再传弟子、现年103周岁的“三侠清风剑”民国时期的北派传人、南京中华传统武术培训学校校长赵金凤女士为此剑术做示范。仅表谢意。(注:图见彩色中心插页)  相似文献   

7.
王志远 《武当》2005,(11):27-28
剑术之解《说文解字》曰:“术,邑中道也。”段玉裁注曰:“引申为技艺”。道路是通达目的地的,技艺则是方法,技术手段之谓。由此可见,所谓剑术就是手执剑器搏杀格斗的方法或技艺,故概言之,剑术者,剑法也,剑道也。其三要素为剑器、剑法及完成剑  相似文献   

8.
剑,首先从战场格杀进入人们视野,后来随着骑兵作战对砍劈的需要逐渐从军事前台退出,被人们移作他用.第一,进入社会生活的剑,在王者对剑"天下"和"军权"的新解读中,作为权力的象征和控制的对象,剑成为王者的赏赐之物和权力的有限让渡.第二,进入社会生活的剑,原先兵剑制作对硬度和韧性的考究,在达观贵族的佩带中转化装点的热情、形成"带剑"阶层和年龄的界定,并从不同装点和规定中折射社会地位.第三,进入社会生活的剑,兵剑实践形成的锋之刺、刃之斩技术,在武术入手中深化为"三锋四刃"的认识,建构了不同方法的技术系统,形成了"工行醉棉"演练体式;在大众手中成为砍病魔、挥心理阴影的健康道具.  相似文献   

9.
尚武精神及其对武术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启超于20世纪初撰写的<中国之武士道>,倡导尚武精神,提出恢复中国的武士道.分析认为,尚武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刚健有为的精神.古代的"侠"正是缺少这种精神而为梁启超所不齿.中国古代"重文绌武"影响了国防建设和人的身体锻炼,但武术却得到了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东汉以后,剑已不用于战阵,而多为民间习武健身及表演娱乐之器。尤其到宋代,由于壮大的市民阶层的娱乐欣赏需要,城市中的剑舞表演颇为多见。元时,蒙古军短兵中重剑斧之尖,故使剑道一度复兴。但元亡之后,剑在军中鲜用,仍寄身民间发展。 击剑与读书并举,是我国文人学士久已有之的一种风尚。到了明代,在民间武术蓬勃发展的形势下,此风益盛。 明初就有不少好书剑之士。如闽县(今福建福州)郑定及文学知名士,“好击剑”后招致陈友定幕下,洪武  相似文献   

11.
方其 《收藏界》2015,(3):30-36
春秋之时,楚王得到欧冶子、干将精铸的三把宝剑,一曰龙渊,二曰泰阿,三曰工布,均锋利无比。楚王引剑麾兵,打败了晋郑王,于是大悦,曰:"此剑威耶?寡人力耶?"风胡子对曰:"剑之威也,因大王之神。"楚王曰:"夫剑,铁耳,固能有精神若此乎?"风胡子对曰:"时各有使然。轩辕、神农、赫胥之时,以石为兵,断树木为宫室,死而龙臧,夫神圣主使然。至黄帝之时,  相似文献   

12.
阅读金庸的小说,我们发现金庸笔下的武功不但是一种艺术,并且已经接近武学之道.这些武学之道多是围绕"侠"与"情"而生.在武侠小说中,武属于技艺层面,侠属于精神层面;武是手段,侠是目的.在新派武侠小说家的眼里,侠是武侠小说的核心筋脉,武是实现侠义目的的外壳,情是丰满侠义的血肉.金庸小说亦涉及武、侠、情,但金庸并没有像梁羽生...  相似文献   

13.
郭树璞 《武当》2003,(8):3-6
青荷白藕红莲花,道门三绝在吾家。“三绝”说的是武当绝命剑、武当拂尘和武当道家八卦太极等拳术。 武当绝命剑在武当武术中一支独秀,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有刚柔进退之妙,有虚实攻防之法,有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度,有十字法诀之巧的无穷变化,有静  相似文献   

14.
武当剑器     
剑器在武当道内原是做法事、搞庆典、行斋谯必备之器物。武当剑器原本是以桃木剑为假借,以特定的环境为道场,以具有较高智慧的修真高道为主导,开展所谓“降妖驱邪”,以“安其身”或以“定其所”的道教活动时使用的器具。后又演化为道徒拜别师父时,师父将拂尘、红绫及剑赠与徒弟作为告诫、醒示物。三尺青锋宝剑斩断情线尘缘。道徒一旦被俗事所恋,难以割舍,当想起师父所赠的三尺宝剑,当机立断,挥斩尘缘,一心向道,神定心安。所以,武当道内,剑是“斩妖驱魔”的利器,是正义的象征。修炼之时,“驱心魔”是里,有形剑为表,由表及里,表里如一,躯舞剑挥,自然一体。此即为武当剑的来历。  相似文献   

15.
武道之悟     
中华武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过千百年历史文化的交融与积淀,形成了今天特有的中华武术之道。在现代社会,武术文化、武术之道更多的是以小说、影视作品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比如金庸和古龙先生的武侠小说。金庸的小说大气恢弘,为我们展现的是武术文化中侠者为天下先的侠者之道。古龙小说中更多展现的是那  相似文献   

16.
<正>巴蜀武术是中国传统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灿烂瑰丽,既有司徒玄空峨眉山仿白猿创拳,黄帝于青城山向宁封真君习“龙跷飞腾之术”的远古传说,也有如《蜀山剑侠传》《青城十九侠》,抑或《笑傲江湖》等武侠小说中的仗剑行侠,快意恩仇。然而,历史流传过程中的四川传统武术,一直以来都被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  相似文献   

17.
刘彦骅 《武当》2010,(11):53-53
清朝康熙、雍正年间,大江南北以拳剑武功闻名者有八人,时称“江南八侠”,甘凤池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8.
剑道与其他传统体育项目不同,并不是从外国传入,而是在日本本土发生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在日本独立演进的过程,成为充满传统文化精神的以手持剑器为比赛形式的一项运动。直到今天,剑道仍然保持着古朴的风貌,深受广大日本国民的喜好。剑道伴随着民族传统承袭和社会变革的过程从古时候留存下来,被富有创意精神的一代又一代剑道大师们添加了许多内容。它以剑士达到人格完善为终极目标,以“活杀自在”(将对手从心理到实战的彻底征服)为最高技术水平,以在修炼剑道的过程中寻求哲学和宗教的体验为趣旨,熔民族精神、儒家思想、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19.
掌握了剑道技术之后,就得学会如何应付技术,应用技术中要掌握的一些规律性的原则,这就是战术。剑道战术的内容很丰富,下面仅介绍一些常用的战术。 一、“三先”战术 在中国古代兵法中有一句术语,叫做“先机者制人”。在日本剑道中也传有这一术语,而且是剑道战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的意思就是“先发制人”,以  相似文献   

20.
身高205cm,摸高355cm,在日本男排击球点最高.被称为"贵族"的斋滕信治,一九七三年九月二十九日出生在木县今市市。他的父亲,酷爱体育运动,斋滕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喜欢滑水、剑道、滑雪、棒球,有"体育小僧"之称。从上幼儿园时,斋滕就开始学滑冰,上小学三年级时就取得了滑雪一级证书、剑道初段。但和排球运动结缘还要从斋滕母亲说起。一九八五年世界杯排球赛上有"猎狗"之称的中田久美的出色表现,令斋腾的母亲久久不能忘怀,从此她成了中田久美的忠实球迷,只要电视上有中田久美的比赛她必看。久而久之,斋滕从觉得很有趣,慢慢地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