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强 《视听界》2010,(2):119-119
我是“哈韩族”——哈的是韩寒。那么多人在评论春晚,他的这一段最得我心:“很多人要抵制春晚,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批评春晚并不被禁止,这年头要找一个全国性的项目可以随意批评既不屏蔽又不请喝咖啡真的很难。”(引自韩寒博客《春天的故事》)可是,再怎么批评赵本山堕落王菲老土宋祖英难听整台春晚成了商家广告的植入性节目,但至少有六个人当场发短信给我哭诉小虎队老则老矣但让他泪眼滂沱,就够了。  相似文献   

2.
对今年“春晚”的评价,名学、北大教授孔庆东的章比较有代表性,其中一句话:“今年的春晚尤其完蛋,总体水准已经降到了20多年来的最低点。”给我印象最深。据一家名网站的调查,70%的人认为今年的“春晚”不好看。为什么央视花大力气、大本钱办的“春晚”,评价会如此之低?许多人认为还不如平常的一台晚会。难道是导演水平低?不!能导“春晚”的导演都是身经百战的名导。难道是演员水平低?可我们看看“春晚”的舞台,星光熠熠,大腕云集。[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趣味驿站     
《出版参考》2014,(3):27-27
妹妹:“我觉得,我有恐高症。”弟弟:“那你拿出来我看看r妹妹:“我说,我有恐高症。”弟弟:“是啊!你把‘证’拿出来啊!”  相似文献   

4.
薛宝海 《视听界》2013,(6):126-126
9月中旬的一天,我在广东接到毕福剑的电话:“明天我在央视节目推介会上采访冯小刚,你帮我想想怎么跟冯小刚交流。”我的撰稿思路是.抓住两个关键词:冯小刚,春晚。“冯小刚”的呈现就是他的几部电影片名,也就是说,用冯小刚的电影名字来套用他跟春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简称央视“春晚”)尽管在近年来不断遭遇来自各界的质疑,特别是来自互联网和移动网络等新兴媒介的冲击,以及面临被年轻观众离弃的风险,但它曾经的辉煌与梦想却是毋庸置疑的.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创作的《春晚》是一部让我感到意外但又觉得亲切的纪录片.它以新颖手法讲述2012年“春晚”的幕后故事,既成功地拆除了“春晚”的神秘感,又重建起“春晚”作为全国公众的共同情感纽带的美学功能,其美学与社会意义都值得认真总结.简要说来,这部纪录片在影像修辞上体现出这样几个独特的特点:托得实、挖得深、贴得近、点得透、想得远.  相似文献   

6.
丑角:充斥小品舞台我把2010春晚上赵本山与弟子们推出的小品《捐款》称作赵本山艺术表演的滑铁卢!那一个比一个龌龊污眼、猥琐不堪的丑角的恶俗表演,完全成了赵本山的俗“东北风”标志性的丑角大集合!可以说,已经没有艺术美感可言,只剩下了倒胃口!  相似文献   

7.
洪易 《黑龙江档案》2009,(2):113-113
春节过后。差不多每天晚上下班到家后,都能在黑龙江电视台的“公共频道”、吉林电视台的“欢乐送”、辽宁电视台的-陕乐集结号”栏目中找到春晚小品《不差钱》,只要找到了我就再看一遍,越看越觉得这部大受欢迎的小品是有其深刻内涵的,不应该一笑了之。  相似文献   

8.
吴军  但敏 《新闻记者》2006,(7):25-26
请先看近日成都某报的一篇新闻报道的节选:“小红帽”劝导交通耶!林志颖得嘛,昨日下午,他(指台湾艺人林志颖)在本报接听歌迷热线后乘车经过磨子桥路口,见有交通安全的活动正在进行,身为台北市交通大使的他当即产生了参与这项活动的想法。他的出现,让现场交警以及众多媒体记者一阵兴奋。  相似文献   

9.
网络春晚已经成为深受人们喜欢的一种文化现象。针对网络春晚存在的“对网络春晚的定位不准,对网络春晚的网络元素认识不清,对节目的精彩度重视不够”等问题,“廊坊网络春晚”用成功的实践给出了答案:地市级网站举办网络春晚要在“小”字上做文章,内容上要“小”——做到主题鲜明,以草根为主;形式上要“小”——做短做精,以歌舞为主;观众上要“小”——做好互动,以年轻人为主。要着眼于“小中见大”:把“小”做到极致,做出影响力,做成品牌——因为品牌是有含金量的。  相似文献   

10.
徐晶 《新闻实践》2006,(9):43-43
前不久,寻找休博会民间大使——“晶晶”活动在杭举行。当国内众多记者齐聚一堂时,不知谁说了句“办商报真不易啊!”的确如此。如果说要写好经济生活类报道有一定难度的话,要办好此类报纸的困难更大,这在全国纸质媒体中可能至今仍是一个难题。对此我进行了一番调  相似文献   

11.
戴元初 《视听界》2013,(2):123-123
蛇年大年初一,收到短信一条:“江苏卫视给您拜年!今晚19:30,看!赵本山封山之作PK郭德纲谁最搞笑?听!F4、新白组合重唱金曲谁最动听?江苏卫视春晚陪您过大年!”从内容看,和以往的推式广告没什么差别。然而,当江苏卫视春晚的信息在微博、论坛和视频网站等各类新媒体平台上无处不在,当不同人群以不同方式在新媒体平台上表达并分享收视期待和感受,这条短信的价值就得重新评估了。  相似文献   

12.
我已经多年不看电视,也不看"春晚"。听人说,今年的央视"春晚"是第一个没有广告植入的"春晚",还是很吃惊。我原来以为,"春晚"作为一个让全国人民除夕娱乐的节目,本来就不该有广告,现在想想,觉得自己很幼稚,很无知:假如是这样,该耽误多少商家赚钱,该贻误多少宝贵的商机。  相似文献   

13.
薛宝海 《视听界》2010,(2):118-118
春节期间,在哈尔滨与央视新闻中心驻东北站负责人王跃军聚会。我说:“我感觉今年北京台的春晚要比央视春晚好看。”王跃军说:“这不是你一个人的感觉,大家都这幺认为。”  相似文献   

14.
声音     
《新闻天地》2008,(12):53-53
“我最重要的艺术道路就是春晚” ——宋丹丹为不上春晚表歉意 "不出事、没翻车,实在是撞上大运了”——铁道部副部长批评济南铁路局列车超速事故  相似文献   

15.
去年11月,笔者曾在《青年记者》发表过一篇文章《对鸡年春晚的期待》.文中说:“人们有理由期待,鸡年春晚能办成一台正能量满满,充盈温暖,赏心悦目的联欢会,让春晚重新赢得众多民众的青睐.”笔者除夕在电视上看过后又在网上认真看了这台晚会,有的节目还看了两三遍,觉得比去年猴年春晚有很大改进.  相似文献   

16.
一天上午,我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里的声音显得很犹豫,她说:“你能给我订一份《生活报》吗?为这事儿,我在家想了一整天,真是不好意思!”听了这话。我没有犹豫,对着电话大声说:“行!没问题!”其实,我没有权利随便送人全年的报纸,只能自撺腰包给她订一份。可我觉得她的要求并不过分。因为她把我当成了她的儿子,我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妈妈。打电话的人就是商景超大娘。  相似文献   

17.
语言类节目一向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之一,也是每年春晚节目中备受关注的主打节目之一。在2009年春晚之后,小沈阳几乎一夜成名,他的许多调侃之语迅速传遍千家万户,什么“(piapia)的!”  相似文献   

18.
曼哈顿故事     
很多很多年以前,当我第一次来纽约的时候.有天早上我去逛华盛顿广场公园。我好像是站在喷水池附近.突然听到后面有人用英文喊。“Mr.Zhang!”我觉得奇怪.回头一看.发现是一个一副学生打扮的年轻黑人,右肩挂了一个小帆布包.左手拿着一叠唱片.满脸笑容地向我走过来。而且继续用英文问我:“张先生,你不记得我了吗?”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形形色色的真人秀节目在国内电视荧屏上不断涌现,“真人秀”已成为推动国内电视节目形态乃至制作理念转变的又一个转折点。中央电视台于2010年推出的《我要上春晚》便是将“真人秀”元素与传统综艺娱乐节目相结合的一次尝试。2012年中央电视台在《我要上春晚》基础上推出特别节目《直通春晚》,又有了新的突破和创新。本文以《直通春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节目特点,探讨“真人秀”元素运用到综艺节目中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20.
《视听界》2011,(2):16-17
事由:电视与网络视频竞相参与的年度“春晚大战”,成为兔年春节的一道景观。湖南、北京、山东、海南、深圳等卫视网站以及第一视频、新浪网,都推出了各具特色的网络春晚,甚至央视也首次“杀”进网络春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