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这么美》由纪录片《早餐中国》原班团队操刀,采用“音乐+旅行”的形式诠释中式美学的气韵与智慧,以真实、富有烟火气的叙事风格,成为年度诠释“慢生活”的纪录片翘楚。该片立意新颖,风格朴实无华,以乐曲为经线,以人文自然景观为纬线,呈现出踏歌行千山的中国传统意趣,使乐队从亚文化圈层中跃出,完成音乐与生活、精英与大众的价值融合,为小众题材的大众化表达找到了确切路径,实现了我国旅行纪录片品类下的垂直创新。  相似文献   

2.
曹嘉伟 《兰台世界》2007,(8X):48-49
本文通过对庄子“以大为美”的美学思想的探讨,揭示庄子所崇尚的“大美”之所在,以及这种“大美”思想对中国后世美学思想、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和其在美学上得以实现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佟霏  蔡璐 《声屏世界》2011,(6):43-43
电视纪录片一个重要的美学原则和美学精神是生活美,而这种美是需要通过创作者对一种审美情境,也就是纪实情境的精心构筑与营造才能实现的。纪录片审美情境的形成,一般取决于五个要素:题材、形式、视觉空间、情绪、风格。只有这五个要素交融配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旅游与文学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旅游提高文学的美学价值,丰富其思想内容,增强其生活气息,提高其艺术品位,使文学更充满魅力。而文学亦丰厚了旅游美,文学创作为旅游景色增色,为旅游活动添彩;文学修养增强旅游审美能力,提高旅游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5.
曹嘉伟 《兰台世界》2007,(16):48-49
本文通过对庄子"以大为美"的美学思想的探讨,揭示庄子所崇尚的"大美"之所在,以及这种"大美"思想对中国后世美学思想、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和其在美学上得以实现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新闻美学应该定义为研究新闻学的科学,新闻之美则是以最引人注目的表现形式传播新鲜感强的新闻.新闻的超越之美,是基于尊重新闻的客观事实和客观创造规律的基础上,对新闻的内在价值和其社会影响进行的客观分析所创造出来的美感.这种创造规律既遵循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规律,同时也融合了新闻学研究中的新闻的写作体裁的基本特征.本文旨在通过具体新闻实例和美学基本理论的结合分析,探究新闻之美的超越之美创造规律.  相似文献   

7.
王利 《大观周刊》2011,(22):174-174,151
本文主要从结构和构思两个方面来分析《文心雕龙》的圆美美学范式,进而探讨圆美思想在其他艺术领域的影响,揭示其在文论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六集系列纪录片《光阴大连》因为真实而唯美地记录了大连的百年变迁而享誉于广大观众。还原市民记忆的真实美,体现市民情结的平常美,呈现市民精神的社会美,展示市民凝聚力的人文美,是《光阴大连》的美学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马翩然 《今传媒》2014,(5):128-129
在进行电视传播时,主持人是连接受众与媒体的桥梁,居于审美对象中的显要位置,它和电视的声音、画面、文字等信息载体一样,本身也是一种极具审美意义的信息。本文从美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电视节目主持人内在美进行透析,从而探究主持人如何把握其内在美,以及如何处理内在美与形式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印刷品除其承载的图文信息以外,其本身也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在设计美学视角下,印刷品的材料蕴涵人们微妙而丰富的情感信息,作为重要的设计语言具有独特的质感之美、技术之美和功能之美。  相似文献   

11.
旅游电视纪录片不仅要展示美丽的风景、风情,还要突出其地域特色,更要充分体现旅游深厚的人文内涵。真实美、风情美、人文美是旅游电视纪录片的美学追求。这三者之间既是一种层递的关系,同时也相互联系、渗透,以此达到旅游电视纪录片高度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2.
何云娜 《新闻世界》2012,(4):30-31,72
新闻作品是由不同层次组成的。在美学视野下对新闻作品进行分析,会发现新闻作品拥有不同层次的美,才能实现整体美。要营造新闻作品的层次美,必须从内容、结构、语言这三个方面着手,写好新闻作品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  相似文献   

13.
从应用美学角度论图书馆美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图书馆美学属于应用美学的范畴。应用美学作为理性与感性文化的交融,具有沟通和联系物质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作用,是一种整体的美。图书馆美学正是实现各种文化美的桥梁和纽带,是这一整体美的体现。图书馆美学是应用美学领域的多种美学融合的综合美,它以人文美为基础,融合一定的景观美、馆藏美、艺术美和地域美等,组合成图书馆的整体美学。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种公共艺术品一旦失去审美意义,再去谈论其所承载的价值,无疑是脆弱的,纪录片同样如此。在对若干纪录实践与理念检视中发现,纪录片的美学底线不是真实或者客观,而是“合规律性”与“合现实性”的有机统一。“合规律性”强调对纪录片艺术性和专业性的坚守,如此才能与观众实现高效对接,在“好看”的传播氛围中发酵价值。纪录片是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这一现实不仅包括人类历史与现实生活,还有人类想象生活。纪录片“底线美学”的提出,旨在表达纪录片是对人类本真样态和生活境界的追求。底线美学是纪录片艺术的理想和目标,而具体完成则需要纪录片美学底线的保障与促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闻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与深入,新闻之中也有美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新闻美学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对其关注与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笔者认为,新闻之美包括内容之美与形式之美。新闻内容之美主要指新闻对象的真,传播效果的善等;新闻形式之美主要指新闻报道的语言文采、”新闻纸的版面设计等等所体现出来的美。本文主要探讨新闻形式之美。  相似文献   

16.
张珊珊 《出版广角》2016,(20):89-91
音乐美学,看似研究音乐之美,简单、通俗、易懂,实则不然,一旦我们想要探索其更深层次的东西,就显得复杂得多.叶纯之先生的《音乐美学十讲》,以全新的角度探索音乐美学,对音乐美学进行分层次的解读,不但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音乐美学,也能够让众多的研究者以及音乐爱好者汲取新的养分.  相似文献   

17.
生活有大美     
《品味四讲》蒋勋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所有生活的美学旨在抵抗一个字——忙,"心"旁一个"亡",忙就是心灵死亡。蒋勋于衣食住行平淡处,道出生活的无尽闲适。《品味四讲》是蒋勋在"美的沉思"节目中谈论生活美学的广播稿,原题是"生活有大美",是一部介绍生活美学的书。对于生活中具体的美,我们都有自己的体验和认识。我们常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指代中国历史上的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四大美人,拟人手法的运用将容貌之美描摹得生动传神。  相似文献   

18.
1989—2009年,电视纪录片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纪录片运动,而其中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生活空间》的纪录片创作是引领这一潮流的一面旗帜。本论文通过对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纪录片从内容到形式转型的分析研究,剖析了这一时期纪录片美学形态及其特征的发展状况,总结了其理论依托及其所呈现出的审美特质,并概括出这一时期的纪录片美学形态及特征为走向多元化。  相似文献   

19.
从美学与科学的关系出发,研究美学运用对于提高科普期刊质量的意义;探讨了如何运用美学来提高审美质量,使科普期刊从内容到形式都能散发出其独特美与和谐美.  相似文献   

20.
所谓意境,是中国艺术美学中乃至于东方美学中的最本质的特征。中国艺术美学着意追求的是超越客观物像的神韵意境,是所谓"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弦外之音"。这种见于言外的无穷无尽之意是中国美学推崇的极致。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制作的各种类型的新闻标题具有这种东方美的神韵呢?1、标题意境美:"犹矿出金,如铅出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