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的浪潮涌进广播电台,广播工作者解放思想,转换脑筋,大胆改革创新,相继办起了经济台、新闻台、交通台、音乐台等各类专业电台。这些专业台的出现,冲破了传统的节目播出模式圈。直播 热线电话这种播出方式,可以说是广播发展史上的创新。它使被人冷落的广播又热起来,越来越多的人为听广播重新打开收音机。 这里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上海“东方电台”,它是1993年10月28日开播的,到去年3月1日,仅4个月时间。就收到听众来信30万封,平均每天2500封。据上海市电话局统计,上海“东方电台”直播室热线电话,高峰时一分钟内竟有4千门电话同时往里打。  相似文献   

2.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兴起广播事业的国家,也是私有商业化广播事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广播一直是美国所有媒体中最普遍、最个人化的一种形式。它随处可见,无所不在。全美国有近6亿收音机,广播听众家庭户为9440万户;现有电台约11000家,商业电台占85%以上,另有一部分公共或者非商业的电台。  相似文献   

3.
时下,去电影院里看场电影已不再是什么难事,但在广播里听电影录音剪辑却成了奢侈的享受,对于很多生于六七十年代的人来说,或多或少都有一段久违的译制片情节。这源于我们都从收音机里感受过乔榛、丁建华、童自荣等富有魅力、洋味十足的声音,《佐罗》、《追捕》、《爱情的故事》等影片我们都是先听后看的。在艺术家们创造的优雅氛围里徜徉,那一句句动听的话语还在脑海中萦绕,可如今,收音机里已经难觅"电影录音剪辑"的踪影,为什么各家电台都纷纷放弃了影视类的节目呢,当然,这里的原因很多,比如涉及电影的版权问题、获取电影录音的渠道问题、收听习惯等等。现在电台的文  相似文献   

4.
现在,新媒体这个词很热门,大家也都在讨论新媒体对于广播来说是机遇还是挑战的问题。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从我们大家所熟知的收音机说起。现在有一种新式的收音机,用这样的收音机我们可以收听世界上5000、7000甚至10000个电台的节目,这就是我说的新式的Wi—Fi网络收音机的非凡功能。  相似文献   

5.
在纽约收听广播,当你把收音机的电台选择钮从一端慢慢转向另一端,你就能发现用各种语言、各种腔调广播的电台一个紧接一个,中间几乎找不到间隙。这就是说,纽约上空那些人眼看不见的电波,已经得到最充分的利用。据《1990年纽约广播年鉴>>统计,纽约市共有39座电台,其中还不包括为数更多的“副波电台”。所谓“副波电台”,是指那些必须用各电台自制的专用收音机才能收听的电台。这种电台,在纽约大约有70多座,它们几乎全是以移民为对象的外语电台。纽约几家华语电台,  相似文献   

6.
美国 3Com公司研制开发出网络广播专用收音机 Ker-bango,可以使用户不需电脑装置就可以收听到约 4500个网络广播的电台。网络收音机把家庭音响系统转变为功能强大的宽 带收音机,用户可以在家中选择 多样化的音乐与电台。网络收音 机必须配上数字式用户线路或 线路连接,才可获得高品质的效 果。虽然目前人们普遍上网的速 度还没有达到网络广播发展的 要求,但许多商家已经开始抢占 这个新兴的市场。新产品为网络 广播电台开辟了新的天地。(摘 自《世界广播电视参考》)美国一家公司研制出网络广播专用收音机…  相似文献   

7.
12月19日中午,北京市民史建刚驾车赴约途中,收听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车载收音机里,电台正在对胡锦涛18日在纪念堂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60~80年代,广播一呼百应,是真正的强势媒体。那时,被老百姓叫做"话匣子"的收音机,是普通百姓家的生活必需品。而今天,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冲击下,广播的听众人群已大幅缩小。  相似文献   

9.
中波广播目前在世界上都采用调幅的制式。我们在建网时要考虑到天电和工业干扰,在收音机中由欲收电台和干扰电台信号的交扰而引起的来自其它电台的干扰,以及电离层串调幅造成的干扰。由于天电和工业干扰的电平很高,使得在收音机设计正确的条件下可以忽略收音机内产  相似文献   

10.
目前,随着广播事业高度发展,各种广播电台如雨后春笋一样纷纷建立起来。在生活节奏、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仍然使用传统收音机,从数十个,甚至数百个电台中去寻找自己所喜欢收听的电台节目,显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多少年来,人们希望有这样的收音机;能自动寻找电台,能将自己喜欢的电台储存起来,并且有时间显示,自动关机或开机等功能。如今,数字调谐收音机,就使这个愿望得以实现。在当前数字调谐收音机市场上,日本的产品较多,功能较为先进,质量最好,但是价格较贵。以索尼、松下、爱华、力士为代表。国内产品有德生(TE…  相似文献   

11.
广播是受众接收新闻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我国城乡有收音机5亿台,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3.34%,很多电台到达率高达40.9%。①另外,广播经营在媒体中也占有一定的位置,2003年广告份额中,电视、报纸、户外媒体、广播、期刊、网络媒体的比例分别是23.64%、22.53%、11.12%、2.37%、2.26%、1%。②从各种调查数据看,广播仍然属于主流媒体。随着广播专业化推进,省级以上电台大多已经拥有了五套以上节目,广播主流媒体的作用很大程度上由原来的人民台转为专业化的新闻频率(或者新闻综合频率)承担。广播新闻频率与党报、卫视频道同被视为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12.
邱维波 《新闻窗》2009,(5):78-80
媒介变局下的广播困境 中国广播业曾经有过辉煌。1986年12月,广东人民广播电台珠江经济台创办,其首创的“大板块内容、主持人直播、开通热线电话”的操作模式被内地电台广为学习借鉴,全国广播行业迅速涌现出70多家经济台和一批专业电台,“主持人——大板块——直播节目”的“珠江模式”被称为中国广播改革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3.
我生活中有许多要好的朋友,其中,广播就是一位“特殊”的朋友。算起来,我们已经有了19个年头的交情。我和广播的感情与日俱增。我从她那里学到了不少知识,得到了很多真诚的帮助。她给我带来了欢乐,使我的生活更加充实,更加丰富多彩。 从1975年起和广播交上朋友后,十几年来,不论是在旬邑县,还是在铜川市,我每次下矿下厂工作,到外地出差,或者返家探亲,收音机总是时时伴随着我。至今,已有六七台收音机送进了废旧收购站。我家在农村,每次探亲,我总是一边干活,一边听广播。一天下午,往地里送肥,正好是省电台的新闻节目时间,我把收音机开关打开,挂在架子车的车辕上,邻居看到后说我成了广播迷。去年二月上旬,在老家给病故的母亲守灵送葬的几天时间里,每到早上的新闻联播节目时,我  相似文献   

14.
音乐发烧友常常问,既然录音和录影技术都发展到数码处理,为什么电台广播还不跟上,用数码技术来传送呢??美国其实已经准备就绪,很快将启用数码广播。专家表示,AM收音机播放音乐一向质量差,FM调频赶不上激光唱盘所出的音质。数码广播就是要电台播出的音乐,无论AM抑或FM都有激光唱盘原声音质。虽然数码广播的规格仍然处于雏  相似文献   

15.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兴起广播事业的国家,也是广播事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广播一直是美国所有媒体中最普遍、最个人化的一种形式。它随处可见,无所不在。全美国有近6亿部收音机,广播听众家庭户为9440万户;现有电台约13000家。作为广播人行走美国,我尽量和每一个接触到的美国人交流对  相似文献   

16.
任晓琴 《新闻世界》2014,(9):135-136
微电台的出现打破了广播的终端限制、地域限制以及听众的年龄限制,为传统广播带来了新希望。微博看得见、强互动性的传播方式不仅拓宽了广播的发展渠道也带动受众结构趋于年轻化,微电台必将助力传统广播进入全媒体的新时代。本文从麦克卢汉"四元律"出发全面解析微电台的特点并提出了微电台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按理说相对于其他媒体,广播受众的接受成本是最低的:看电视得先有台电视机;上网不仅要有电脑还要装宽带;而一年的订报费差不多能买台象模象样的收音机了。现在一台普通的收音机售价不过几十块钱,最简单的调频接收器甚至才十几块钱,这对于任何一个社会阶层的人来说都算不上是奢侈品。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作为电台的员工,我经常听人说因为找不到收音机而没法收听我们的节目,反而节目被电视直播之后人家会觉得更方便。这就是说,实际上现在找电视机比找收音机要容易得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广播连线报道的形式最早应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1940年8月24日,3000万个美国家庭通过收音机,收听了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Ⅸ这里是伦敦>节目.节目一开始,收音机里传出了震耳的炮声,接着记者爱德华·默罗的声音出现在电波里,爱德华·默罗由此独创了战地现场广播、连续报道等广播形式,真正意义上的新闻连线报道就从那时开始.  相似文献   

19.
自1922年第一家商业广播电台开始播音至今,美国广播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高度成熟的产业。收音机已经占有了99%的市场,绝大多数人家里、汽车里、办公室里都有收音机。但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广播业日益成为一个涵纳各种新技术手段以及广播形式的产业。对正处于各种媒介并头齐发的美国广播业而  相似文献   

20.
2009年,在中国第一千万辆汽车下线的一周后,广州电台"金曲102.7"高调宣布,正式变身为广东首家汽车音乐电台。对于业内,这已不是什么新闻了,因为近两年来,全国各地许多电台已经在悄然转身,积极寻找汽车时代里的新坐标。中国广播业,也在加速驶入汽车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