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如果说上世纪末央视播出的讲述保守家庭与开放家庭之间联姻故事的韩剧《爱情是什么》还只是“星星之火”.那近两年热播的韩剧已有了“燎原之势”。韩剧何以如此风行?凤凰卫视行政总裁刘长乐先生的话一针见血:“韩流在中国当道七年.是我们的耻辱.因为韩流贩卖的文化内核是儒家文化,他们有什么资格在中国人面前贩卖我们的文化遗产呢?但人家做了.还做得相当成功。”  相似文献   

2.
祁建 《声屏世界》2014,(5):18-19
如果你到现在还不知道外星来的"都教授",那么很可能会被人看成"外星人"。韩剧《继承者们》《来自星星的你》掀起的又一轮"韩剧热"余温未散,朴有天、孙贤周主演的《Three Days》(《危情三日》)又强势来袭……在中国又一次掀起了"韩流"风潮。韩剧剧情越来越简单,能把简单的故事再简单化来吸引到观众,能将影视剧当做时尚产业的一部分来经营,值得中国影视从业人员学习。  相似文献   

3.
赵双玲 《新闻世界》2014,(8):362-363
近年来,"韩流"不断来袭,韩剧以其绝对优势抢占国产剧市场,国产剧受到巨大冲击。2014年初《来自星星的你》引发全民大谈论,此剧的风靡有着诸多方面原因,而国产剧的收视低谷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4.
朱清 《声屏世界》2016,(7):36-37
《太阳的后裔》一剧成为了继《来自星星的你》之后又一部在中国播出的现象级韩剧,思考现象级韩剧的成因有助于我国影视更好地发展和走出国门.本文在电视文化视阈下,认为以互联网和优秀制作为核心的出色物质文化、 以灵活和竞合为核心的卓越制度文化以及以创新和审美为核心的精神文化这三点是现象级韩剧得以炼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被称作“韩流”的韩剧曾在中国掀起过收视狂潮,近年来却呈现明显降温的态势.韩剧在我国转而遭受冷遇的原因主要有二:创作模式化,冗长拖沓以及歪曲历史、知识性错误频繁等是其内部原因;观众接受心理的微妙变化,国产电视剧的逐渐崛起以及我国限制韩剧进口转而引进多国电视剧等是其外部原因.韩流退潮现象给我国电视剧创作和传播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王可 《声屏世界》2016,(6):44-45
1993年中国首次引进并播放韩剧《嫉妒》,随后《蓝色生死恋》《大长今》《来自星星的你》以超高收视风靡中国,2016年2月反映军旅题材的《太阳的后裔》更是以史无前例的人气蹿升至“现象级”作品。韩国总统朴槿惠大赞《太阳的后裔》,称其不仅是对外宣传韩国文化的窗口,更提升了海外游客对韩国的关注。回顾韩剧入华23年时间,几乎每隔一两年就会有部热播韩剧刷新之前的收视纪录,韩剧正以其强大的渗透力撩动中国受众的心。伴随着韩剧的风靡,以韩剧为传播媒介的韩国民族文化在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中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韩国文化为何成功持续撩动中国受众?它们是如何进行文化输出的?我们该如何吸取韩剧精髓,将“华流”推向海外。  相似文献   

7.
2006年,随着《大长今》登陆湖南卫视,“韩流“携带着新一轮收视浪潮席卷整个中国。随着韩剧的热播和流行,剧中女性角色日益凸显、女性意识更加张扬,其作为一个意义传播体系所携带的价值理念和文化内涵,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着观众。  相似文献   

8.
韩流文化近十年来在亚洲地区迅速崛起,韩剧、韩国电影、音乐、料理等使得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食、衣、行等都有所改变。韩国国土面积为10万平方公里,其文化背景不如中国深厚,经济也弱于日本,但经由文化产业影响,带动了庞大的商机。本研究将分析指出韩流文化的成功营销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9.
邹静 《新闻窗》2005,(5):38-38
近年来,韩国电影和电视剧大受欢迎,如果说早前的《天桥风云》、《星梦奇缘》是韩剧得以流行的问路石,那么《蓝色生死恋》就是引爆这股“韩流”的导火索,就是这部让你不停流眼泪的韩剧一夜间风靡大江南北,成为“韩流”的始作俑者:  相似文献   

10.
张颖 《新闻世界》2014,(6):110-111
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韩流覆盖亚洲并逐渐蔓延到世界,这充分显示了韩国在文化产业扩张上做出的努力。最近几年,韩流在我国电视媒介的传播风头已经褪去,但借助网络渠道的传播依然盛行。在十几年的时间里,"韩流"在中国不但赚得盆满钵满,而且其已经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价值观。在韩流的狂热之势蔓延到多个领域的今天,我国自身的文化发展正面临市场抢夺和遭受国外文化稀释的威胁,我国正经受着文化安全的挑战。中国文化安全战略的"守"与"攻"需要我们静观其变,找寻恰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马鸿雁 《视听纵横》2006,(5):104-105
在过去的三年里,中国各地电视台共播放了韩国影视剧500余部。而韩国的电视节目出口额已从1999年的800万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8000多万美元,成为该国最主要的文化出口产品。广东《新周刊》杂志2005年的“新锐榜”因此评选韩剧为“年度时尚”。在中国,因为韩剧、韩流,人们潜移默化地对韩国文化有了亲近感,韩国成了出国游主要目的地之一,韩国饮食是流行时尚,韩国服饰更成为从南到北的服装店标签。由此让人不得不惊叹韩国文化潮流对其经济输出的作用。韩国影视剧在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把韩国的饮食、服饰、传统习俗、时尚风潮和现代韩国…  相似文献   

12.
正今天我们所说的"韩流",早已不仅仅局限于韩剧、流行音乐和明星的范畴,而是已经发展成为包括出版、漫画、卡通、音乐、游戏、影视、广告、人物形象等在内的韩国文化创意产业。继上世纪90年代韩剧大获成功后,韩国于1999年进一步确立了"文化立国"的国家战略,政府成立了专门的文化产业振兴机构,为韩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韩流文化作为韩国的"国家名片",为韩国其他产业带来的机会和经济效益,远远超出了韩流文化出口本身的价值,已成为韩国企业投资和对外谈判时的最大助力。  相似文献   

13.
周嘉丽 《新闻传播》2014,(2):109-110
<正>一韩流影视的定义以及韩流影视背景分析1.1韩流影视的定义韩国影视作品、饮食、服饰等所有韩国文化风靡亚洲乃至全世界的现象统称为"韩流"。韩流影视则指韩流中有关于电影、综艺节目、电视剧等影视作品的风靡。相比前几年韩流影视的主要势力集中在韩剧的现象,近些年来,韩流影视的传播重点愈加向综艺节目转变,随着我国国产电视剧的不断发展,不少韩剧迷已经向着韩国综艺节  相似文献   

14.
经营快讯     
《声屏世界》2012,(4):200-202
PPTV独播韩剧《月亮抱着太阳》点击过亿自2012年2月开始,PPTV韩流综合平台陆续上线独家最新韩剧,分别主打古装虐恋、青春偶像和美食等不同类型的观众,不断推起收视热潮。近期上线的独家韩剧《月亮抱着太阳》  相似文献   

15.
对于“韩流”二字,人们并不陌生。它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活跃在电视荧屏,由此在我国形成一种独特的韩国文化景观。中国最早引进的韩剧是1993年的《嫉妒》,但并未受到观众广泛的关注。直到1997年的《爱情是什么》首次在央视播出.其最高收视率达64.9%.成功打响了进军中国市场的第一枪。之后的“韩流”便再也没有冷却过,很多频道专门设立韩剧剧场。中央8套就是典型。从早期的《看了又看》《人鱼小姐》《黄手帕》等家庭伦理剧,《蓝色生死恋》《天国的阶梯》《对不起我爱你》等爱情悲剧,再到2013年的《继承者们》,尤其是《来自星星的你》再次刮起了一股强劲的“韩流”风。如今,主打青春偶像剧的韩剧为何能俘获一大批观众的芳心?下面,笔者试图从受众心理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孔同 《传媒》2007,(4):66-67
韩国传媒产业的现状 传媒产业打造"韩流"风潮 从1997年中央电视台引进第一部韩剧《爱情是什么》开始,十年来韩国的传媒产业逐渐做强做大.2000年,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成功登陆中国市场,在年轻人当中引起强烈反响,掀起了"韩流"热潮.  相似文献   

17.
陈立园 《新闻世界》2014,(8):415-416
2014年新春伊始,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在中国掀起了全民追"星"热,整个微博、微信朋友圈都充斥着对该剧的剧情、服饰、美食、流行语等的热议。本文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个案,从受众心理学角度分析韩剧热播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张瑞琦 《今传媒》2014,(8):116-117
"韩流"这股龙卷风的盛行目前在世界各国都司空见惯,随着韩国电视剧产业的发展,伴随电视剧盛行的还有一系列韩国文化。2013年至2014年做火热的可以说是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凭着剧情、演员及剧中的周边事物,赚足了人气和关注度,对我国的受众影响也是十分广大,仅中国地区网络播放量就超过了30亿,被认为是"中国拥有社交媒体以来最被热议的韩剧"。本文从分析《来自星星的你》如何影响中国受众,到中国媒体在如此"韩剧热"的形势下该如何进行突围,并借此为自己争得一个立足的席位。  相似文献   

19.
"韩流"不只是单纯的大众文化娱乐现象。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来看,商品、特别是文化商品的输出始终伴随着文化因素的传播。随着韩剧在中国的热播,内在于商品中的大量文化符号对国人、特别是青少年已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显然不利于我国自主文化的建构,对此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与反思。  相似文献   

20.
黄金  张娜 《新闻前哨》2014,(7):71-73
本文从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认同、狂欢理论、媒介民粹主义消费与文化工业等四个维度,解析韩剧在国內热播的原因。本文认为韩剧网络消费热是媒介民粹化生产和受众民粹化消费的合谋产物。在"粉丝狂欢"的表象之下,是文化工业生产者对粉丝的成功收编。这为如何提高我国国产剧的受众满意度以及做好文化产品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