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青 《考试周刊》2012,(14):11-12
《死火》是鲁迅先生在“五四”之后所写的文章,充满了对现实的沉思,也可以说是他在思考过程中对于现实的某些挣扎的真实写照。鲁迅先生带着一贯的毁灭意识描写了一场壮美的悲剧。文章从《死火》展现出来的悲剧色彩出发,探讨其毁灭、死亡所折射出的悲剧美感。  相似文献   

2.
象征作为一种独特的思维方法,与文学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经过诸多作家的创作开发,象征艺术已经成为升华作品的思想境界,充实和拓宽主题,增强艺术感染力的不可忽视的手段。鲁迅先生更是为我们开辟了象征艺术的新天地。通过对鲁迅《阿Q正传》、《药》、《风波》、《范爱农》及《论雷峰塔的倒掉》等小说散文中创造性运用象征手法的分析研究,总结了具体实用的学习收获。  相似文献   

3.
鲁迅1919年发表的一组《自言自语》是他后来“彷徨”时期所作散文诗集《野草》的先导;从《野草》全文看去,20年代上中叶鲁迅“荷戟”而求索,他没有放下武器,没有停止战斗;但确乎有一点灰暗寂寞的心情,总觉得前途似乎有些渺茫.集中地体现了《野草》思想风貌的是《过客》.从《野草》各篇的“小感触”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他执著地追求光明,顽强地向黑暗的旧社会挑战.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在《野草》中也多有表现,典型之作如《风筝》、《影的告别》和《墓碣文》也都具有剖析自己的意味.就艺术表现而言,鲁迅广泛吸收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现代散文诗的营养,加上他本人非凡的创造,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他的抒情往往通过象征比兴的手法来实现;他在散文诗中创造了许多成功的典型,则体现了中国叙事传统的新成就.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死火》写于一个艰难的时代,文本构思新鲜,意象奇特。随着《野草》研究的不断深入,"死火"的意蕴得到了新的不断的阐释,"死火"象征了鲁迅内心的矛盾心境,是鲁迅反抗绝望心理与生命哲学的例证;《野草》在整体上表达的主题是,希望和绝望之间绝境,死火象征一种悖论的世界;觉醒之后的现代性追寻。"死火"意象超越了当时普遍的悲观主义的梦魇,成为一种凝结的生命意象。  相似文献   

5.
象征是鲁迅小说的特点之一,其象征艺术主要表现为主题隐喻性、结构暗示性、细节点染性和景物衬托性四种形态。“广义的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坚持象征性与现实性的融合以及以中国社会历史、人生现实为小说象征底色是鲁迅小说象征诗艺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6.
“象征”是鲁迅作品常用的手法。在《伤逝》中,作者赋予叭儿狗“阿随”以丰富的象征性。本文以“阿随”的五次出场为线索,层层深入分析了“阿随”这个语词的象征意义,剖析了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内在原因,写出了新意。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风筝》是一柄“双刃剑”:既解剖了他人,也解剖了自己。鲁迅的《风筝》是一出悲喜剧:既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毀灭了给人看,又将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开了给人看。这柄艺术的“双刃剑”纵横捭阖,所向披靡:解剖自己淋漓尽致,剖析他人亦入木三分。这出人生的悲喜剧匠心独运,神采四溢:既升华了艺术真善美的意境,又揭示了假丑恶的本质。它们共同构成了《风筝》的艺术个性。 “双刃剑”的个性,是《风筝》这篇散文最引入注目的艺术内容。它不仅尽显了鲁迅一贯的精神品格:解剖他人,也  相似文献   

8.
鲁迅的散文诗《野草》开创了中国散文诗的先河。它在艺术表现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本文所要探讨的是《野草》在抒写内心情感和心灵体验时所塑造的象征性与现实性完美结合的艺术情境。这种情境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五四”运动后、大革命时期严峻的社会形势;这种情境的产生是抒情类作品艺术表现手法、尤其是象征手法的运用所产生的奇异的审美效果;然后按作品的内容类别具体分析了《野草》的情境因素及其代表的象征意蕴。  相似文献   

9.
寓意隽永的象征——试论乔伊斯短篇小说的象征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伊斯的一生都在为爱尔兰人民的精神解放而撰写“道德史的一个篇章”。在他的作品中 ,象征手法是一大艺术特色。在《阿拉比》和《伊芙琳》中 ,他成功运用了这一手法 ,赋予每一事物深刻的象征寓意 ,深刻揭示 2 0世纪初都柏林丑陋的社会现象和都柏林人文化和精神的瘫痪。  相似文献   

10.
安特莱夫的短篇小说《默》和《谩》作为《域外小说集》中鲁迅亲自翻译的为数不多的作品,是鲁迅留日时期借“异域的文术新宗”来改造国民灵魂所发出的一声呐喊,体现着鲁迅“为人生”的文艺思想和与其理解的文学本质相适应的创作方法和风格一象征印象主义与写实主义相调合。  相似文献   

11.
《罗斯莫庄》以其丰富的文学内涵吸引了众人的研究兴趣,其炉火纯青的象征艺术手法更是得到广泛的关注。文章欲具体分析“白马”和“便桥”两个意象的多层次象征,并结合“罗斯莫庄”意象,从而全面地深度挖掘此剧中令人着迷的象征意蕴。  相似文献   

12.
在数以千计的晚清小说中,刘鹗的《老残游记》是一代文学的代表。鲁迅把它列为“四大谴责小说”之一,胡适对它的艺术手法给予了高度评价,说其“描写风景的能力在旧小说里简直没  相似文献   

13.
鲁迅是运用白描手法的艺术大师。白描是鲁迅小说的主要描写手法。鲁迅一贯不赞成以辞藻来掩饰事物和人物的本来面目,强调作品中描述的故事、环境、人物应当象生活中那样真切、自然、本色。他早年写的《莲蓬人》诗中有“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诗句,作家赞赏  相似文献   

14.
鲁迅散诗《秋夜》开头的两株枣树的写法,长期以来引起人们的不断议论。这不是修辞上的反复手法,更不是“故作闹刷”,“徒弄花样”,而是一种属于鲁迅的创造性特殊表现手法。章以鲁迅作及其他书论证了这种手法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1916年,什克洛夫斯基提出了“陌生化”理论。形式主义认为,艺术的过程就是事物陌生化的过程,艺术的陌生化手法,打破人们意识的“自动化”和“机械化”,唤起对象对生活的新奇感受和重新审视,而“陌生化”艺术手法包括三种艺术程序:即诗语的难化、创造性的变形、结构的延宕。我国作家鲁迅的伟大著作《狂人日记》中,就自觉运用了陌生化手法,并且产生了那种“新奇”效果。  相似文献   

16.
《呐喊》、《彷徨》和《野草》一样,采取了象征手法,但二者在运用上并不相同。鲁迅的散文诗,主要为抒写个人的“小感想”,故往往通篇基本上贯彻象征主义的艺术方法;而在他的现实主义小说中,时而采用象征手法,主要为了更深刻、更生动地揭示人生,是与写实方法的运用紧密结合的。 那么,鲁迅在他的小说中具体是如何运用象征手法的呢? 先来看《狂人日记》和《长明灯》。这两个作品都进行了严格的现实主义描写。然而,  相似文献   

17.
对比艺术是文学家手中一根变化多端、魅力无穷的魔杖。在各种对比手法中,哀与乐、冷与热的比照,常能收到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一代巨匠鲁迅,他的《孔乙己》、《药》等不朽名作,具有极强的思想穿透力与艺术感染力。细察鲁迅小说,有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即是娴熟巧妙地运用哀乐相形、冷热互衬的对比手法。 《故乡》一文,通过“我”回故乡时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描写了故乡的变迁。小说中着力描绘了那幅神异  相似文献   

18.
第一、“参差的对照”是《金锁记》叙事艺术的最大特色。第二、《金锁记》所用喻体形象妥帖,似乎信手拈来而又不同凡响;多用象征手法,其意象鲜活明丽,并且前后呼应;夸张时或融进比喻中,随事象转换而传情达意。第三、《金锁记》叙事深情舒缓,描写色彩斑斓,抒情不动声色。议论蕴含哲理。  相似文献   

19.
劳伦斯是一个处于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交叉点上的作家。其成名作《儿子与情人》中,以传统的小说结构与现代意识流笔法相结合.运用独特的象征手法与“诗”一般的语言,共同构建了精巧的艺术世界,体现了劳伦斯融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为一体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20.
论《围城》的喜剧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城》是一部富有喜剧性的讽刺小说 ,其喜剧艺术具体表现为运用“围城”名篇 ,形象而富有哲理 ,以及精心选择讽刺对象 ,幽默诙谐的喜剧风格得力于幽默俏皮的语言 ,运用比喻、通感、活用典故等手法也增强了喜剧色彩。而《围城》的喜剧艺术主要渊源于古代喜剧性作品特别是《儒林外史》 ,鲁迅等人的讽刺艺术对其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