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在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几乎没有发行过真正意义上的美术专题邮票,那些出现在邮票上的美术作品,主要是用来表现十月革命和反法西斯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即便是50年代初的那些邮票,也大多选用受到列宁、斯大林所推崇的以巡回展览画派为主  相似文献   

2.
刘晓丹  张达莉 《收藏》2011,(10):50-59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中国形成了三大画派,分别为新金陵画派、长安画派、岭南画派。新金陵画派在近代中国美术史上有很高的地位,艺术价值不容忽视。以新金陵画派的领军人物傅抱石为首及四员主将的国画作品近年来极受市场的青睐。成为最具投资潜力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3.
《收藏》2017,(5)
正在近现代中国绘画史上,张书旃是一位闻名遐迩的传奇人物,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他孜孜求索,推陈出新,集海上画派和岭南画派风格之长,为传统中国画的改革创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作品以典雅明丽的民族风格和洒脱精致的现代特色驰骋中国画坛。博取众长的求艺生涯张书旃(1900~1957年),原名世忠,字书旃。1900年  相似文献   

4.
马旭  丁花 《收藏界》2011,(10):142-143
岭南画派是指广东籍画家组成的一个画派,始于晚清时期,由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创立,简称“二高一陈”。这一画派是在西方艺术思潮的冲击下和近代中国艺术革新运动中逐步形成的。杨善深(1913-2004年)是中国岭南画派的主要代表画家之一,一生注重写生,从他的作品中能感受到一股淡雅的诗韵气息。  相似文献   

5.
赵榆 《收藏》2012,(12):124-129
“瓯江草堂藏海上画派精品展”于近日在瓯江草堂展览大厅隆重推出,183幅四尺整纸的海上画派山水、人物、花乌巨制,整齐划一地布满1800平方米的展览大厅,使观者一进入展厅就得到视觉上的震撼。尤其是来自上海的观众,表示这是中国画展览史上最大规模的—次海上画派作品展示。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有一支艺术上独树一帜、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方气息的流派——长安画派。他们着力表现中国西部特有的地貌环境和风土人情,在艺术表现上追求生动、新鲜、活泼,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风格。长安画派的创始人和奠基人就是赵望云。  相似文献   

7.
何海霞先生是当代山水画大师,是"长安画派"创始人之一,是"长安画派"的主将,又是何派山水画的创始人。他在当今山水画坛的影响很大,自成一家,后学者很多。在艺术市场上和收藏拍卖行列中,他的作品稳  相似文献   

8.
冯德宏 《收藏》2013,(12):18-23
18世纪扬州画派的兴起,堪称中国美术史上的一场革命,对后世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及至清晚期,陈崇光、吴让之的出现,就目渐式微的扬州画派而言,不啻于最后一缕耀眼的光芒,并成为继起的海上画派的重要来源之一。时光荏苒,曾经名重扬、沪两地的陈崇光及其艺术几近湮没。然而从历史的角度审视,能在形式技巧以及审美境界上基于传统而又突破樊篱,对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经验与新风格的画家及其作品,必然能在美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陈崇光这位才睛斐然而际遇不佳的画家,列入以革新绘画为风尚的海上名家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9.
《收藏》2016,(3)
正新安画派的画家寄情山水,主要师法倪瓒、黄公望等,在明末和清代的中国画坛中独放异彩。参与新安画派的人数众多,约有30余人,他们中在中国绘画史上影响较大的有弘仁和查士标,其他画家还有孙逸、汪之瑞、程嘉燧、李永昌、李流芳、吴山涛、程邃、汪家珍、戴本孝、程正揆、祝昌、郑旼、姚宋、汪洪度、汪梅鼎、洪范、吴龙、雪庄等。弘仁自幼喜欢文学和绘画,明朝亡后出家为僧。他云  相似文献   

10.
谢天赐     
《收藏界》2013,(8):152-152,F0003
谢老师也是当下岭南画派花鸟画的代表人物之一,刚才马振生老师也讲了,广东岭南画派过去是以山水为主,但是它的人物花鸟也很精彩。谢老师这次带来了岭南画派的大写意花乌画,很生动,很有花鸟画的气势,觉得他很有实力,尤其是他这种大幅的大写意大泼墨的画法,不但有传统的功力,而且在现代的视觉构成上,  相似文献   

11.
于湖 《收藏》2008,(6):79-79
中国六大古都之一的金陵城人杰地灵,自宋、元、明、清及至近现代,绘画大家辈出,特别是近代傅抱石、钱松嵒、亚明、宋文治、魏紫熙等老一辈画家开创的“新金陵画派”,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缘于“新金陵画派”发源地和厚重的文化积淀,金陵城中画廊和藏家多且藏品丰富,  相似文献   

12.
张渝 《收藏》2010,(7):98-102
就文化空间与文化类型而言,身为“长安画派”六大家之一的康师尧先生是本该“执铁棹板,唱大江东去”的,然而,他没有。即便是其雄浑拙朴的艺术风格已然成为长安画派的招牌菜时,他也依旧不避小气地固守着自己的典雅与清新。或许,正是因了这份固守,大气磅礴的长安画派才有了似水柔情的一面。而最能展示这一柔情的便是康师尧笔下的水仙——一个生活在古希腊神话中的美少年。据说,这位名叫那喀索斯的美少年因为感动于自己的美,而深深地爱上了自己,并且只爱自己。于是,他将自己化作池畔的一株水仙,终日顾影自怜。终致于精神分析学家们挥笔写下了那喀索斯情结——一种自恋的情结。  相似文献   

13.
正在文人画发展史上,"明四家"之一的沈周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沈周(1427~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有竹居主人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吴门画派"的创始人,以山水、花鸟名世,不仅是吴门画派的主力干将,也是明代文人画的旗帜性画家。沈周家世代隐居吴门,祖父沈澄工山水画,精于鉴赏,是画家王蒙的好友,并藏有王蒙的佳作,永乐年间以贤才被召,却以生病为由拒绝,一生未  相似文献   

14.
杨天颐——岭南画派的后起之秀。他出身于书画世家,父亲杨善深是岭南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曾对岭南画派的艺术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杨天颐自幼爱好绘画,12岁起就跟随父亲习画。遵循父亲的教导,他非常尊重民族绘画传统,非常重视写生,也非常注意艺术创新。杨善深是继"岭南三杰"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之后的"岭南四家"量要代表人物之一。杨天颐继承了岭南画派融汇中西的精神,不但长于花鸟走兽,且在山水人物方面别开风貌,画路宽广。从小跟随父亲学画的杨天颐因不断追求自己艺术天地的美感境界,逐渐突破了岭南嫡系的藩篱。这个一出道就带着父亲光环的岭南画派第三代传人到底是怎样传承岭南画派的?为了能更深入真实地了解杨天颐,本刊记者近距离对他做了一次访谈。  相似文献   

15.
海派十三川     
陈克涛 《收藏》2006,(11):60-64
在绘画史上,海上画派这个概念,随着当今上海经济腾飞而日趋显要,收藏界对海派作品更为追棒,研究海派画家者也越来越多。早在1852年,蒋宝龄所著《海上墨林》收录了741人,而首次明确“海派”概念的是1926年潘天寿著的《中国绘画史》。对海上画派的界定,长期以来众多学者从各自的视角探讨之,或列举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虚谷等十数位画家。  相似文献   

16.
徐伟 《收藏》2014,(6):74-81
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山水画处于变革时期,而钱松喦是其时站在时代前沿变革笔墨并成就卓越的山水画大家。他与傅抱石等万里写生,开“新金陵画派”,与同期“长安画派”和“岭南画派”形成鼎立之势;晚年,钱松喦又颤笔独运,绘祖国壮丽山河新气象,堪称中国画大变革时期的巨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关注民生     
赵力忠 《收藏》2007,(6):55-55
赵望云的艺术精神就是“关注民生”。在他20世纪30年代,40年代的写生,包括在解放之后一直到“文革”之前,他画的大量的人物和场景都离不开民生这个主题。赵望云是长安画派的领军人物,对长安画派的形成和影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赵先生以其一生的艺术创作,尤其是前期的艺术创作,奠定了他在20世纪中国画坛上的地位。作品的核心就是关注民生,为弱者呼吁。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14,(5):191-191
当代画坛名家袁振西被美术史家归类为新长安画派画家,之所以说他新,不仅是因为他年龄上和赵望云、石鲁的差别,更有艺术观和创作方法论的差别。袁振西虽被称作长安画派,但他在创作上不拘泥于成法,不管哪门哪派,只要于我有益均放到画面中来,这里面最重要的是他多年在自悟的条件下练就了驾御这么多语言的方法,并紧随时代创作出了大批灵动与意象美结合的好作品。  相似文献   

19.
林晖 《收藏》2007,(2):70-73
岭南画派是20世纪初至40年代崛起于中国画坛而活跃于广州地区的一个重要绘画流派,时与海上画派、京津画派三足鼎立,共同主宰近现代中国画坛。在当今艺术品市场上,岭南画派第一、二代中的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方人定、赵少昂、黎雄才、关山月、杨善深等名家作品的价格正呈现逐步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宋笑三 《收藏》2013,(12):64-71
艺术的本质是什么呢?不同的视角,往往决定了我们不同的结论。有人说是宗教,有人说是政治,康定斯基说,是数学。的确,从这位西方现代抽象艺术鼻祖的作品和理念中,我们不难发现,他的艺术生涯,一直在力图精简、再精简地看待这个世界,并将之付诸画布。俄国艺术家康定斯基并非将艺术还原为几何点线面的第一人,但他的著述与艺术成果,却无疑将西方现代艺术引入一个全新的维度。事实上,几何学的进境与艺术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西方艺术史上两个最重要的划时代时期——文艺复兴和二十世纪的现代艺术,相应地和当时兴起的透视画法(投影几何)、非欧几何紧密联系。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