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条用黑色的木板砌成的长长甬道,里里外外全是竹子,杨惠姗女士和张毅先生找了这么一个地方和我见面,我一走进去就觉得飘飘浮浮,神秘得不知身在何处。 他们慢悠悠地告诉我有关琉璃世界的一个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点不可思议,终于说到,有一次,他们得到一件汉代琉璃,小心翼翼地拂拭掉蒙封千年的泥垢,恭恭敬敬地捧在手上端详,突然,轻轻地喀哒一声,它断裂了。“为什么两千多年都安然无恙,偏偏就在这一刻断裂呢?”他们若有所思。  相似文献   

2.
二十五年磨一剑与管波相约会面是在她的家里.在这个充满现代浓郁生活气息的房子里,若不是衣帽间里露出一角的华美戏装,很难看出这是一个京剧演员的家;可见  相似文献   

3.
万新 《文化交流》2006,(2):22-25
2004年5月登上海拔7021米的珠穆朗玛峰北坳,2004年9月登上海拔8201米的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2005年5月继而登上海拔7206米的宁金抗沙峰!广西联通公司的普通职员、22岁的罗丽莉这几年来每年都要攀越一座高山,这个漂亮文静、娇小腼腆的女子,乍一看恐怕谁也不会想到她就是“广西女子登山第一人”。别看她外表柔弱,骨子里却有着非凡的坚韧与顽强,对高峰的攀登欲望丝毫不比任何一个男性弱。为登山做体力的准备,她甚至在逛街时也在裤腿里绑上八磅重的沙袋。在新年到来之际,已在为攀登珠峰作准备的罗丽莉,向笔者谈起她攀登卓峰的经历和新年心愿。…  相似文献   

4.
温润 《职业圈》2006,(8):12-14
一年前的这个时候,提到“创意产业”很多人还茫然不知,甚至本身就在从事着创意产业的人们也不自知。然而现在,这个词已经越来越炙手可热了,许多人不约而同投身这个行业。  相似文献   

5.
一位六七十岁的老妇竟像哪吒那样,脚踏两只"风火轮",遨游神州十万里,真成了一个神话人物!她就是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的张玉桢,一个1949年随军南下的山东籍离休女干部。  相似文献   

6.
著名山水画名家孔仲起教授,原籍宁波,生于上海,然而他与“潮乡”海宁广结人缘,深连地缘,喜结良缘。这个“外因”与他艺术天赋的“内因”终生结合,使他的绘画艺术如钱江潮水那样永远奔腾不息。  相似文献   

7.
黄维  David 《文化交流》2006,(4):50-52
她是世界上惟一一位集奥赛、世界杯和世锦赛三项冠军于一身的棋手,也是继谢军、诸宸之后的第三位世界“棋后”,她的名字叫许昱华。  相似文献   

8.
社会心理学教授躺在讲台上的摇椅中,悠闲地告诉他的学生们:"奋斗这个词已被讲滥了,它通常是指一种强硬的人生态度,主张不屈不挠,勇往直前.但事实上,人面对社会乃至整个自然界,是极其渺小、无力的,因此,不要因为年轻的激情而被‘奋斗'这个词误导."  相似文献   

9.
从苏词苏诗之异同看苏轼"以诗为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苏轼"以诗为词"的倾向,学界论之已详.然而以往的论著基本上都是以苏词或苏轼词论为考察对象,却忽略了苏诗这个最重要的参照对象.本文认为,只有把苏词与苏诗进行全面的比较,才可能对苏轼的"以诗为词"得出较为清楚的认识和较为公允的评价.以此为逻辑的起点,本文从写作年限、题材走向、风格倾向等方面把苏词与苏诗进行对照,从而得出了苏词的写作年限远远短于苏诗,苏词的题材范围也比苏诗狭隘,而苏词的风格则比苏诗更倾向于柔美和婉等观点.本文的结论是,苏轼在词的创作中确实有"以诗为词"的倾向,但是他并没有把词当作与诗毫无区别的文体,相反,苏轼对词体自身的特征有相当清晰的认识,所以他只是在有限的程度上把诗体的题材走向与风格倾向导入词体,苏轼的"以诗为词"并未泯灭词体与诗体的界限,却扩大了词体的题材范围并增强了词体的抒情性质,从而对词的健康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多少年来一直想去杜甫草堂这个文学圣地拜谒“诗圣”,然而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未能成行。直到最近,当我浪迹天涯几十年之后回到四川故乡,终于了结这个夙愿。一大早起来,便兴冲冲驱车向草堂赶去。从四川崇州驱车80公里来到杜甫草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弯弯环环宛若玉带的溪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