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人类从认识到把握和运用冰面滑性的规律,夺得在冰面上的身由活动权,经过了践冰、简单滑行、冰刀滑行的漫长历史,达到了高度技巧的境界,这既是滑冰运动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演进史,也是冰上运动文化或滑冰运动文化的发展演进史,这里仅从宏观视界加以概的瞰视。  相似文献   

2.
冰上运动的起源滑冰这项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据有关史料记载,这项活动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滑冰最早起源于荷兰,当时人类已开始使用爬犁,但在实践中人们发现,骨头比木头在冰面上更易滑行,于是人们开始利用动物的骨头做为冰上行动的工具。早在1180年菲兹斯汀芳就写到:“无数年  相似文献   

3.
速滑运动冰面摩擦作用的力学机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贵宝 《冰雪运动》2017,(6):5-9,25
了解冰面摩擦作用的力学特性与机理,对于速滑竞技运动发展具有特别重要意义.利用文献资料与理论分析法,从力学角度论述了速滑运动中冰面摩擦作用的液态膜形成特点、理论发展与影响因素等内容.冰刀下面薄薄的一层液态膜可以起到润滑作用,它减小了冰刀与冰面之间的摩擦.为了解释冰面上存在的这层液态膜现象,探讨了压力融化、摩擦生热、低温液态膜、静电作用、超固态表皮等理论假设,这些理论假设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冰面上这层液态膜存在以及对冰面摩擦作用的力学机制.此外,论述了影响冰面摩擦作用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认识速滑运动的力学规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滑冰中冰刀与冰面之间摩擦系数极小,所以滑冰时穿冰鞋支配滑行动作的感觉是很难立即体会得到的.因此,初学滑冰者欲体会滑行动作,应从日常习惯的踏步动作开始练习去逐渐体会.人们在冰上滑行的不同体会,首先与蹬冰力量有关.但在花样滑冰中,不同技术水平的人,在滑行中冰刀与冰的接触点不同,所以也还应着眼于冰刀刀刃的负荷位置.  相似文献   

5.
罗宏涛 《新体育》2014,(4):106-106
荷兰有着引以为傲的滑冰传统,冰鞋就是荷兰人发明的。据考证,早在十三世纪,那里的人们就制成了底部装有尖锐钢条的冰鞋,能快速在冰面滑行。每到冬季,荷兰境内纵横交错的大大小小运河就成了天然的冰场,滑冰几乎是人人必会的技能。  相似文献   

6.
十七世纪,滑冰作为一项群众性体育运动在荷兰开始发展.贵族们在滑冰活动中开始追求优美的姿势:他们向后高抬一只腿,两臂在空中舞动着,以舞蹈的姿态在冰上滑行,并且,他们已经掌握了外刃、内刃的滑法.就这样,花样滑冰运动在荷兰诞生了.后来,这项滑冰艺术传到了英国,一些模仿荷兰人的时髦绅士在冰上飞快地滑行,又在冰上突然地停住.  相似文献   

7.
对起源于早期滑冰活动的冰上运动近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考察,将其划分为“娱乐化”、“运动项目”和“奥运会”等三个阶段;并对每一发展阶段的特点作了概括。  相似文献   

8.
冰上运动文化及其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冰上运动内涵、世界冰上运动文化史略、中国冰上运动文化史略和现代人的冰上运动文化生活等方面,论述了冰上运动文化是人类创造活动的成果,是人类文化的结晶,它集聚着人类在冰面上争夺活动自由权的智慧,并将随着人类历史进程而发展,人类将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文化成果。指出了冰上运动具有健身、观赏、竞技、商品和宣传等价值。  相似文献   

9.
利用风洞对六名不同体型的速滑运动员测量空气阻力Fw。根据空气流速中的阻力系数和不同的滑冰姿势研究阻力问题,以空气流速12m/s;滑冰姿势:膝关节为110度角,躯干与冰面平行姿势。空气阻力常数Kn(=Fw/V~2)。测量的人体参数为身高与体重之比。计算公式:0.0205(?)~3/m,标准误2%。实验得出准确的K值,可以推算出其他空气流速、滑行姿势的阻力。可以预测滑行姿势、冰质条件、风速和海拔高度对运动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高等学校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滑冰教材,并在教学法上也要有一些参考的资料,这样才能提高滑冰课的教学质量.天津大学在20多年的滑冰教学实践中对滑冰教材和教学法进行了探讨,认为高校滑冰课的教学内容应该包括熟悉冰性的冰上站立,冰上踏步,冰上行走、向前滑行的单脚蹬冰双脚滑行、两脚交替蹬冰交替滑行、向后滑行的画葫芦滑行、蛇形向后滑行、转弯滑行的向左(右)压步滑行、向左(右)急转弯滑行、停止法中的花样刀的齿轮停法、球刀或跑刀的左(右)侧身停法等,下面根据教学顺序,分别叙述.  相似文献   

11.
才化冰  苏长滨 《冰雪运动》2004,(5):68-68,95
针对如何尽快掌握滑冰技术,对站立行走、小幅度的滑行、低姿式大幅度的滑行等直道滑行技术到向左倾倒、交叉压步等弯道滑行技术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浅述,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尽快掌握滑冰技术.  相似文献   

12.
浅述如何尽快掌握滑冰技术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如何尽快掌握滑冰技术,对站立行走、小幅度的滑行、低姿式大幅度的滑行等直道滑行技术到向左倾倒、交叉压步等弯道滑行技术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浅述,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尽快掌握滑冰技术。  相似文献   

13.
滑冰简史     
滑冰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一千年以前,人们就已经利用冰上的滑行来代替步行了。我国的《宋史》上也有当时皇帝“幸后苑,观冰嬉”的记载。在北欧,最早的滑冰工具是用野兽骨头做成的。十四世纪著名的德国诗人歌德,是一位滑冰爱好者。他曾经用诗歌描述了他滑冰时的情景。  相似文献   

14.
滑冰这项运动由于冰面滑、速度快、支撑面窄、技术复杂,身体素质要求高,教学有一定的难度。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学生通过在一冬天7次课(一周2课时并成一次课,从能上冰到寒假大约7~8周时间)的学习训练,可初步学会滑冰,下面把主要做法写出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刘力  杨国才 《冰雪运动》2003,(1):90-90,104
直道滑行技术是速度滑冰的重要技术也是基本技术,它是周期性运动,掌握了直道滑行技术能够为初学者学习其它速滑技术奠定良好基础。通过几年的滑冰教学经验和体会,浅谈初学者直道滑行的教学设计,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日本国家滑冰联盟创建于1930年,至今已有五十八年的历史。早在1870年,西方的教师、传教士和洋行的妇女等知识界人士以及经济界人士大量涌入日本,并将铁制冰刀和滑冰运动传入日本,当时在宫城县仙台地区还举行了表演盛会。滑冰这种新事物给目睹者以极大影响,并有人首次学习并掌握了简单的冰上滑行动作。  相似文献   

17.
高校滑冰课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学习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岩  刘俊一 《冰雪运动》2009,31(2):66-70
研究目的:通过对影响高校滑冰课学生学习效果的学习因子的分析,以改善我国高校滑冰课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大学生滑冰课的教学效果。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设定《大学生滑冰课学习因子问卷》,对影响大学生滑冰课学习效果的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利用计算机统计数据确定主要的学习因子。研究结果:通过分析研究确定大学生对滑冰运动的好奇心理、希望体验快速滑行的感觉、教学环境和器材、教师的教学艺术、希望获取滑冰运动的知识、希望提高身体健康等6个主要影响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论:高校滑冰课中学生应从感性形式获得的学习效果逐渐转变为到理性形式获得的学习效果,以完成最终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怎样合理地调直弯曲速滑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使用弯曲的速滑刀会出现多余的运动分力,改变正常的滑行轨迹,增大刀刃与冰面的摩擦系数,降低滑行速度.这些不利因素直接妨碍运动技术的形成与发挥,影响比赛成绩,因此尽可能提高刀刃平直精度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调直弯曲速滑刀存在的主要  相似文献   

19.
通过抓住冰上站立、双支撑蹬冰、自由滑行和自我保护与帮助这几个重要环节,有效提高冰上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参加滑冰运动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终身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20.
在整个滑冰教学中,有直道滑行,接续还有弯道滑行,本文通过弯道滑行技术的力学的分析,对初学者掌握弯道左脚外刃滑行的技术,运用控制论的原理进行了教学法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