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释"相"     
“相”在古汉语中是应用性较强的一个词。传统的古汉语词典和古汉语语法教学中一直把它作为一个副词来看待。该文列举大量语言事实证明 :它应另立一类代词  相似文献   

2.
时间副词"老"的语法化跟隐喻机制有关。在主观上对时间副词"老"的认识主要是通过隐喻"时间长"导致其语义分化,出现了时间副词"老1"(一直)作状语。  相似文献   

3.
否定副词"莫"从上古发展到中古,在功能上发生了调整:魏晋南北朝时期否定副词"莫"用例明显增加,不仅可以用来表示一般否定,而且可以表示禁止否定.这一调整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莫"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否定副词,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由于无定代词"莫"具备了转化成为否定副词的内在因素:语义上,无定代词"莫"意为"没有谁"或"没有什么"; "莫"的句法位置有可能引起重新分析;副词的修饰限制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否定词"莫"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敢"在东汉至隋的汉文佛典中有范围副词用法,主要集中出现在西晋、十六国以前的北方系译经中,可能带有当时北方方言的痕迹."敢"的副词用法是由其"胆敢/敢于"义的助动词用法在一定句式结构中受句式语义、语境及组合关系的影响逐渐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5.
《战国策》是上古时期一部重要的文献典籍,书中出现的限定范围副词有"独""唯"等。从语法功能和语义指向的角度对它们进行了分析并加以详细的描述,希冀对了解上古汉语范围副词系统,特别是限定范围副词有所补益。《战国策》限定范围副词属于上古时期的限定范围副词系统,常位于谓语前,少数也可以位于名词前;其语义指向以后指为主,具体所指不一,部分限定范围副词语义还可以前指。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穷尽调查<诗经·国风>中共230个"其"字用例的基础上,归纳出"其" 的用法."其"作实词时主要用作代词和副词:作代词在句首可用作定语和主语,在句中可作修饰名词的定语,也可作兼语;作副词可作时间副词和语气副词."其"作虚词时主要用作助词和语气词:作助词时要遵循一定的结构形式;作语气词只两例,并且是同一句的重复.  相似文献   

7.
否定词与语气副词共现时,语气副词必须位于否定词之前,这是一个跨语言的共性,汉语也不例外。“一定”既可位于“不”前,也可位于其后,并没有违反“语气副词〉否定词”这一语序规律,因为“一定”实际上是助动词。本文还讨论了负极性语气副词两个来源:一是表示极小量的语气副词,一是表示极大量的语气副词。它们都是由最初的量性实词逐渐语法化而形成的。负极性语气副词的两个来源的逻辑语义基础是:否定极小量和否定极大量都能够衍推出全量否定;语用基础是语言使用的经济性原则。  相似文献   

8.
从语法功能的角度划分可以把应县方言的副词分为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情态副词、语气副词、时间副词等六大类,体现了应县方言副词的性状、特点、功能、语义和用法的地方特色和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上古汉语词头"有"可出现在名词性、形容词性、动词性三种词素之前,这些词素前的"有"具有同一性,从中抽象概括出其语法作用,这种"有"应是汉语历史中较早一个表示"存在"意义的语法标记.这个标记的历时形成是表示拥有、存在两种基本实义的动词"有"语法化及"有+S"这种句法结构词法化的结果.上古汉语"有-S"这种表示存在意义的语法形态具有跨语言的比较价值,而存在标记"有"发展到现代某些汉语方言中又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时间副词是现代汉语副词中的一个重要的次类。扬州话时间副词在句法功能、语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扬州方言中典型的时间副词有:原将、可曾、老、忙、不时等等。扬州话时间系统中时制一般由时间名词或短语,即词汇成分来表现;其次,扬州话还通过语法成分来表现时制和时态,提示事件发生的时间和事件所处的变化阶段,这经常通过在谓语动词的前后附加成分来表达。根据张宜生对时间副词所作的层级分类,扬州话时间副词中表现副词最多,表频副词次之,表序副词最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