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治疗对中风后遗症期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釆用完全随机法分配,治疗组29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家庭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治疗结果进行肌张力评定、运动功能评定、平衡功能评定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结果:治疗组的肌张力评定、运动功能评定、平衡功能评定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康复治疗对中风后遗症期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支持性干预对社区脑卒中后残疾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社区卒中后残疾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实施融躯体康复、心理干预及家庭社会干预于一体的支持性干预。干预前后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价两组患者的恢复效果。结果:干预组各时段好转率均优于对照组,且干预后的好转率最优。两组MBI得分比较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MBI得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 05),干预后、干预后6个月及干预后1年两组MBI得分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支持性干预能有效改善社区卒中后残疾患者的残疾程度,降低其死亡率和疾病复发率,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体针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并发肩关节半脱位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肩关节半脱位是中风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发生率为5%-84%。患者常会感到肩部牵拉感或疼痛不适,影响上肢和手功能恢复,给日常生活自理带来不便,而上肢及手功能的恢复与否,又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故我们运用体针结合康复疗法对中风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以观察对中风肩关节半脱位上肢运动功能和ADL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择中风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30例(体针 康复)对照组30例(体针组),60例中风患者均为2002年5月~2003年6月在我院住院患者,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卒中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  相似文献   

4.
窦金鑫  田林 《大众科技》2016,(8):102-10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21例,对照组1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给予系统的心理干预护理,收集两组干预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验结果。结果:SAS、SDS评分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可改善AMI患者心理、生理反应,使其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改善了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并被确诊的16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开展一对一的超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6周时的生活能力。结果:护理干预之前,两组的Fug1-Meyer评分、Barthe L指数差异不显著,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干预之后,实验组患者的Fug1-Meyer评分、Barthe L指数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数据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有着显著的优化作用,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肢体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7,(25)
目的:观察整体护理对烧伤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我院74例烧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整体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HAMD评分、HAMA评分分别为(11.7±3.5)分、(10.8±3.4)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为(78.4±9.6)分,BSHS-A评分为(287.0±29.3)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烧伤患者应用整体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升其生存质量,缓解其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7.
张美花  马富斌  刘宏业 《大众科技》2021,23(5):61-63,37
目的:对比双氯芬酸二乙胺超声波导入法和深度温热灸法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双氯芬酸二乙胺治疗组(简称治疗1组)和深度温热灸法治疗组(简称治疗2组),每组各30例;用运动疗法之组为对照,治疗1组在运动疗法基础上予双氯芬酸二乙胺超声导入治疗,治疗2组则在运动疗法基础上予深度温热灸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相较,治疗两组皆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VAS和FMA方面治疗后好于治疗前、且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组间在总有效率和VAS与FMA的比较方面均无差异.结论:双氯芬酸二乙胺超声导入联合运动疗法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有一定的效果,但此两种疗法之间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针对脑卒中抑郁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对其产生的影响,在临床上随机抽取92例脑卒中抑郁患者,并分为两组(每组各46例)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针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针对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施以中医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分析、评价患者呈现出的心理状态、所显示出的活动和运动功能。进而利用HAMD和SDS量表评分的减分率对病情的改善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脑卒中抑郁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改善,其生活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在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辨证中药熏蒸疗法对脑梗死后早期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的疗效。方法:脑梗死后早期SHS患者126例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进行基础治疗和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辨证中药熏蒸疗法,采用患肢Fugl-Meyer评分评估运动功能,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painDETECT问卷积分评估疼痛程度,肿胀前臂周径差积分评估患肢肿胀程度,并评估辨证中药熏蒸疗法结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后早期SHS的总疗效。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中药熏蒸疗法结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后早期SHS总有效率达86.88%。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患肢Fugl-Meyer评分增加、VAS、painDETECT问卷积分、肿胀前臂周径差积分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辨证中药熏蒸疗法结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后早期SHS有较好的疗效,并且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16,(1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8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8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临床护理,两组的SAS/SDS评分都有了明显的下降,病情观察组下降程度要远远超过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也远远超过了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抑郁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同时,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也会有明显提高,所以,有必要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16,(2)
目的:研究通腑化痰活血方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静点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腑化痰活血方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但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腑化痰活血方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静点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疗效,促进神经缺损功能的恢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胃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52例胃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分为观察组(人性化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26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将其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92.3%84.7%),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胃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促进其尽快恢复,为患者的生命健康提供有力的保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重度营养不良结直肠癌患者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护理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8月至2019年10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收治的重度营养不良结直肠癌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n=58)进行常规护理,并于术后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n=58)则接受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相关指标,营养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胃管留置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术后住院时间等术后恢复情况相关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0 d的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护理能够明显改善重度营养不良结直肠癌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对听力障碍人语言康复过程心理状态对语言恢复产生的不良影响,对听力障碍人的心理干预进行研究。方法:该研究随机选取140名听力障碍患者,其中随机对70例患者的语言康复治疗过程进行心理干预,并将这些患者临床表现分为3组,分别为动能障碍组、能力障碍组、心理障碍组,剩余70例作为实验对照组进行无心理干预语言康复,采用相关测验方法来评价听力障碍患者的语言能力恢复。结果:听力障碍人言语康复过程性别以及失语类型下AQ差值均无统计学差异,各组心理干预下语言清晰度组内对比,AQ差值的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说明心理干预对听力障碍人失语的语言能力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常规护理与优质个性化护理模式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予以优质个性化护理服务,对比2组化疗前后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结果化疗前2组患者躯体、角色、认知、情绪、社会、整体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化疗后观察组患者平均躯体功能评分(50.39±2.44)分、角色功能(66.39±4.98)分、认知功能(50.39±4.29)分、情绪功能(56.39±6.39)分、社会功能(68.87±4.33)分、整体功能(50.59±4.98)分,均优于化疗前及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化疗前平均SAS评分(37.23±3.43)分,化疗中观察组平均SAS评分(39.53±4.30)分,化疗后观察组平均SAS评分(36.87±2.32),各阶段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个性化护理模式有利于全面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利于患者顺利接受化疗,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进一步做好肝硬化住院患者整体护理工作,促进患者康复,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治疗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肝硬化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健康调查表评分及临床依从性,计算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较前均有所降低,统计分析可知观察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SF-36各领域评分较前均升高,观察组在多个领域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整体生活状态,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大健康背景下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进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64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都在手术后,接受常规对症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需接受系统并全面的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的影响。结果:干预6周后,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恐惧,总分分值与对照组相比较,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治疗后,对乳腺癌患者应用了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心理上的压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阿尔兹海默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入住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的100例明确诊断的尔兹海默病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实验组在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护理效果评价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进行评分,满分100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评分分数,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患者评分分数(75.51±16.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分数(61.18±15.7),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t=6.0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可以明显提高阿尔兹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各大医院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并探讨对喉癌部分喉切除术的患者施行人文关怀护理在其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自2015年8月到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喉癌患者78例,我院将这78例患者分为两个组(A、B组)。A组有41例患者,为对照组,B组有37例患者,为观察组,这78例喉癌患者最后所采用的手术方式均为部分喉切除术。给予A组患者我院耳鼻喉科手术后的传统的常规护理,给予B组患者在A组患者的传统常规护理基础上,给患者加以更优质的护理措施。对比并且分析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对其受到护理的满意程度,对两种护理模式进行综合的整体性评价。结果:对照组(A组)患者的总体满意程度为73.17%,观察组(B组)患者的总体满意程度为91.89%,两组接受部分喉切除术的患者对其接受护理的总满意度相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部分喉切除术的喉癌患者进行人文关怀以及优质的人性化护理,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的促进患者身体的恢复,能够增强患者接受治疗的信心与依存性,相对比一般的普通护理方式是占很大的优势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在心血管病患者临床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5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制定特定的心理辅导和健康教育方案,通过专家集体授课,观看录像,患者集体讨论和一对一个别辅导等方式进行。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干预前生活方式、服药、门诊随访依从性,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和社会关系评分等无明显差异;干预后观察者的干预依从性明显改善,好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和社会关系这四个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证明:有针对性地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门诊随访依从性和服药依从性,增强患者康复信心,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患者恢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