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当社会发展到今天,女人似乎早已在精神层面中觉醒,期待找寻自己失去的地位;而男人,也早已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背负“英雄”的“美名”气喘吁吁走到了今天。缺少另外一片天空的繁衍发展观终于在现代被撼动了那似乎牢不可破的基石。女人,掘开历史的坟墓,撕裂宗教神权那块可怜兮兮的遮羞布,在文学艺术的层层历史尘埃中定义女性文化。1女性文化的演化过程1.1母系氏族女性文化。谈女性文化不得不谈到母系氏族这个特定的历史时代,那是一个以女性为主导的时代。旧石器时代因性活动被与生殖割裂开来,而使男性人为地失去了“生育能力”,在强烈的生殖崇拜映射下,男性精神无法超越女性的神秘创造力,基本上未能形成独立的男性美观念,我们在旧石器时代艺术,远古神话中均未找到有关男性人体美与男性意志特殊的表现记录。然而,这种两性地位的大体平衡随着生殖女神偶像所坍塌而崩溃了。新石器时代是母系文化遭到历史性失败的时代,从此,男神取代了女神;男性生殖崇拜取代了女性生殖崇拜;男性的人体美上升为超验的精神力量之美,女性人体美成为男性性审美视野中可以支配占有的“色情物”。1.2古代女性文化。可以说,女性文化与社会地位的丧失是在这一时期处于最低点的,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女色祸...  相似文献   

2.
木鼓崇拜是历史上佤文化的重要内容,在佤族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木鼓起源神话、木鼓形制、木鼓祭祀女神、拉木鼓仪式中猎女人头等均与女性有关。整个木鼓崇拜中女性无处不在。通过对木鼓文化的人类学分析,揭示木鼓文化背后的社会性别象征,探讨佤族社会的女性观念,进而反观社会性别研究中对女性身体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长期封闭无助的高山游牧生存环境,使柯尔克孜族社会形成了较高的女性期待和评价体系。在此历史与社会情境中铸就的女性群体既具有其他民族女性的一般特性,还拥有该群体的独特之处。柯尔克孜族女性群体对其民族文化的创造、继承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婚姻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剖面,其中女性有着颇为特殊的地位。婚姻家庭制度与女性密切相关,女性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乃是婚姻文化基本面貌的缩影。本文把女性置于古代婚姻文化中去考察,旨在从中认识女性人格失落的历史过程及女性在宗法制社会中的种种状况,从而揭示女性人格、地位被贬的历史根源。 一、人类婚姻发生与发展的演变 要认识女性人格失落的历史过程,首先要认识人类婚姻发生与发展的一般规律。那就是人类逐渐摆脱  相似文献   

5.
神话、传说可以折射出一个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透过一个民族的神话传说,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发展历史,它不但向世人展示了古老的思维方式和表意方式.更向世人展示了人类生活尤其是历史记载甚少的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同时,羌族作为一个没有自己“文字”的民族.神话传说所蕴舍的扑朔迷离的历史图景就更值得我们去研究,本文从羌族民闷故事出发简单的分析了羌族女性的社会地位变迁。  相似文献   

6.
羌族社会追求身体的洁净、血缘的纯洁、仪式的圣洁、祖灵的纯净,以洁净与污秽来区分内部与外部。世俗的污染可以用仪式净化,以解除污秽带来的不利与恐惧,维持社会的边界和身体边界。通过文献与田野调查,阐释羌族释比经典中洁净与污秽观念的文化内涵,对人类学污秽理论中的“内部洁净”(即安全)与“外部污秽”(即危险)以及洁净与污秽象征体系是人类社会凝聚认同的一种普遍现象,提供了新的案例和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羌族的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文章以羌族文化的代表人物“释比”为切入点论述了羌族文化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处境,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巴绒"是羌族人祭祀歌舞女神"萨朗姐"的一种重要的祭祀性活动舞蹈,它是研究西南少数民族舞蹈、民族发展历史以及民族精神文明意识的重要通道。文章对羌族舞蹈"巴绒"进行简要概述,并从历史、生产生活、传统习俗、祭祀文化和多文化融合等方面考察了"巴绒"的文化特征,进而探析人文环境对"巴绒"文化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异地安置对羌族语言、释比文化、羌族歌舞文化、传统技艺和手工艺文化、宗教文化都造成影响。我们要通过重构羌族文化空间、将文化资源转变成文化资本、建立生态民族文化旅游村寨等方式尽量来保存羌族原发地的生态文化;因为文化是本民族基本的识别标志,是维系社区生存的生命线,是民族发展的源泉。  相似文献   

10.
英美文学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为人类带来精神文化食粮的同时也在不断的丰富着社会文化的组成,特别是在今天,人类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情况下,英美文学依然以其特有的魅力征服着越来越多的人。女性文学的出现相对较晚,但是由于特有的写作视角和写作风格,女性文学很快在整个英美文学中脱颖而出,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为人们所推崇。作为文学表达方式的女性文学是英美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英美文学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女性文学在英美文学中的地位的研究,在今天的文学领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看,韩剧以女性视角为主并不是它的缺点,反而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提升的表现。虽然中国社会推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很多年,虽然强国战略在鼓励文化的繁荣发展,但是我们的文化审美中过分追求“阳刚美”却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对“阴柔美”则缺乏充分的审美肯定。中国社会对“阴柔美”的鄙视与漠视正是中国传统的男权文化的显现。所以,对韩剧的批评,关键不在韩剧本身,而在于需要放平我们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2.
吴平春 《文教资料》2008,(35):21-23
女性最早是以神的形象走进文学殿堂的.在人类文学的童年期--东方上古神话、欧洲神话的历史中,作为原始社会母权制征服自然力的象征的女神,在那个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她们的社会地位也随着父权制的确立和向奴隶制社会的过渡而每况愈下,直至一夫多妻制的社会家庭方式的产生,女性的地位由女神一落千丈为女奴.中国当代农村妇女由于历史和现实、时代和社会的原因,她们身上女性意识的觉醒较其他女性更为迟缓,她们追求自我解放的道路更为艰辛.古华是一个关注女性特别是中国当代农村女性的作家,他以作家特有的敏锐和饱满的激情,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明生动的当代中国农村妇女形象,从而折射出当代中国农村妇女自我意识觉醒的艰难历程和漫长道路.从另一侧面表现了中国农村的建设改革和文明进程.  相似文献   

13.
释比在羌族传统社会中掌握地方知识、传说,沟通神灵、祭拜祖先,是羌族祖先记忆与神灵观念的权威阐释者。通过文献研究与田野调查,阐释羌族"释比"的信仰、唱经、仪式的文化内涵,对研究羌族文化如何依靠释比保持本民族的原生信仰体系,以及释比文化在非遗传承保护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与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女神信仰是闽南民间信仰文化体系非常有特色的一部分。以妈祖文化崇拜为中心的闽南女神信仰不仅消解了古代中国社会男女在社会性别地位上的巨大差异,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超越男性神灵成为整个闽南社会与文化的心灵寄望。以妈祖文化崇拜为中心的闽南女神民间信仰是男权社会视野下对女性社会角色的期待。研究闽南女神民间信仰对于社会性别文化建构具有重要意义,闽南民间社会主动参与女神信仰消解了传统社会男女不平等的性别观念。  相似文献   

15.
女性足球球迷是现代足球运动中的新兴社会体育现象,其文化特征有别于男性足球球迷。本文对女性足球球迷特有的社会特征进行较深层次的探析和研究,旨在提供新的研究视觉。  相似文献   

16.
谈羌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居于四川岷江上游地区的羌族,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民族之一.羌族自称"尔玛"民族,人口现仅存30余万人,是一个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自己文字的民族.其居住的环境十分恶劣,大多居住在海拔1000m左右的高山或半高山地带.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能歌善舞的羌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有带宗教性质的锅庄舞,有以军事斗争为目的的顶杠,还有以茶余饭后休闲娱乐为目的的斗牛、斗羊角力.对羌族体育文化进行研究和探讨,有利于保护和发展这一民族大家庭里独特的文化形式,使它在民族文化产业化过程中走的更加灿烂辉煌.  相似文献   

17.
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发展,历经了以女性为核心和主导逐渐演变为以男性独尊。立足于女性学的理论基础,以汉字作为研究对象,从汉字文化分析的角度入手,对汉字展开文化考察,可以深入剖析出中国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自女神开始,经由女主与女人,进而沦为女奴的四个阶段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立足于现代意义上的不同时代、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女性文学的流变与发展,考察和探究中国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揭示中国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升华,从一个侧面透视出中国女性特有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是一部经典的意识流小说 ,它以完美与和谐的艺术形式充分展示了弗吉尼亚·伍尔夫 (Virginia Woolf)非凡的艺术功力。从女性文化的角度去解读它 ,我们不难发现女性文化的精粹就是爱与美。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拉姆齐夫人 (Mrs.Ramsay)是一位集爱与美于一体的圣母玛丽亚式的母亲。尽管长期以来 ,女性文化一直受到男权中心的文化的压抑和忽视 ,但是由于女性文化具有非同寻常的同化力 ,对男性世界和整个人类命运 ,都产生了悠久而深刻的影响 ,在《到灯塔去》这部小说中 ,弗吉尼亚·伍尔夫通过对女性之爱的圣颂来消解男权中心的文化布置下的冷酷、孤独、焦虑、彷徨和虚无。  相似文献   

20.
古希腊神话向我们描绘了广阔的古希腊社会生活画面,其中众多性情各异的女性形象展示了人类早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女性的社会角色是如何从主宰创造的女神转换为男性的配角的。其轨迹大致是从至上女神——男神家属的女神(妻子、女儿)——男性英雄的财产,社会历史从女性拥有话语权的母系社会发展到了男性掌控话语权的父系时代,女性的社会角色也就从操控一切变为一切都被操控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